分享

6个穴位=6种特效药:不用太可惜了!

 江海博览 2025-05-02
图片
图片

大家好,我是梁医生。

身体不舒服时,大多数人往往首先想到吃药。其实,咱们身体中就藏着“天然药房”。

《黄帝内经》有云:“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今天,梁医生就跟大家分享6个好用的穴位,学会就是你的。

一.

太溪穴

太溪穴是肾经原穴,如同生命的源泉,滋养着身体的根本,滋阴补肾的效果堪比六味地黄丸

对于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记忆力减退、头晕耳鸣、脱发、夜尿频繁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位置】位于脚内踝尖到跟腱连线的中点处,按压有明显酸麻胀感。

【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垂直向下,顺时针按揉 3 - 5 分钟。以穴位处产生酸胀感为宜。

图片

二.

太冲穴

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太”,有大的意思;冲,是向上顶,说明它蕴含着无穷的力量。能冲破瘀堵,帮助郁滞的气血流通起来,就像中药里的逍遥丸

对于肝气郁结导致的情绪不佳、经常叹气、月经不调、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等症状有很好的效果。

【位置】在脚的大趾和二趾之间,从指缝向上推,推到推不动了(跖骨结合部),指尖下凹陷即是此穴。

【操作方法】找准穴位后,用拇指向脚心方向点按,感觉酸麻胀痛后坚持按压 10 秒钟。松开,再重复点按 10 秒钟,反复6 - 8次,也可以慢慢转圈揉按,左右两边都要按到。

图片

三.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重要穴位,不仅能调养脾胃,还能化生气血。相当于中成药四君子丸

常应用于脾胃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吃不下饭、大便溏稀等情况。作为“保健大穴”,足三里还可以缓解疲劳,能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位置】在外膝眼(犊鼻穴)往下三寸(四指宽度),距离小腿前面的骨头约一横指。

【操作方法】拇指指面着力于足三里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每次 3 - 5 分钟。

图片

四.

血海穴

血海穴,指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为气血归聚之海。有补血、活血、调经的作用,功效接近四物汤

可用于血虚、血瘀,导致的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气短、月经不调、痛经等问题。 

【位置】在髌骨(膝盖骨)内侧,斜向上两寸(约三指宽)处,位于大腿内侧肌肉最隆起的地方。

【操作方法】用手指指腹,有一定渗透力的旋揉,以产生酸胀感为佳,每次按摩 3 - 5 分钟。

图片

五.

命门穴

命门,顾名思义,生命的门户。它在两肾之间的督脉上,有益肾壮阳、培元固本之功效,类似桂附地黄丸

适用于肾阳不足导致的怕冷、手脚发凉、腰膝酸冷、小便频数等症状,对于男女生殖问题(如宫冷不孕)也有一定的调理作用。

【位置】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在体态比较匀称的人身上,与肚脐相对。

【操作方法】搓热双手,用手掌根部在命门穴处顺时针按揉约3-5 分钟。也可以在局部艾灸,至少15分钟,感觉有热感从穴位直透体内即可。 

图片

六.

内关穴

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穴位。心包是心脏的外围,代心受邪。因而内关穴能脉活血,调理心系病证

若出现心慌心悸、胸闷气短、胸前刺痛、失眠等不适症状,常用此穴位来调理。它就像复方丹参片一样,常按可以促进心脏血液循环,缓解心绞痛等症状。

【位置】在手腕横纹向手肘方向两寸处。也就是大约三横指,两筋之间的位置。

【操作方法】用拇指或钢笔帽顺时针按揉,力度适中,以产生酸麻胀感为宜,双侧穴位各按揉3分钟左右。

图片

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