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里,才是中国最会吃火锅的地方

 激扬文字 2025-05-02
图片

火锅,大概是“跨界”最多的美食

从南涮到北,从东烫到西

从山珍野菜到牛羊海鲜

从香油小米辣到麻酱韭菜花

锅里锅外真有乾坤

最能体现火锅多元包容的地方

不是热辣滚烫的川渝

不是万物鲜皆可打边炉的广东

不是开拓野生菌食谱的云南

......

而是

从汤底到涮菜再到蘸料

都让人应接不暇的贵州

贵州到底有多会吃火锅?

图片

贵州火锅 特别嘞多

来源:《贵州火锅100种》

图片

一锅酸汤

治好了我的食欲不振

在贵州火锅的全家福中,酸汤火锅占据了绝对的C位。贵州人把酸作为日常最重要的口味,更是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的至理名言。

一锅靓丽惊艳的酸汤,上桌煮沸后,先喝上一碗汤,酸爽通透直抵灵魂。那股子酸香,不冲不淡,恰到好处,勾人食欲

图片

凯里酸汤鱼火锅

来源:纪录片《天下一锅》

搭配贵州特色食材野生木姜子和折耳根,一锅咕嘟咕嘟汇聚了黔岭的七滋八味,一碗蘸水点睛出了丰富的味觉层次,由此给味蕾打开了新世界

图片

折耳根:爱我,你怕了吗?

鲜嫩的鱼肉吸饱酸汤滋味,入口即化,牛肉汁水四溢,酸辣鲜香在舌尖绽放。青菜涮一下便捞起来,既保留爽脆,又裹上了酸汤的滋味......

吃酸汤火锅,最妙的是一碗米饭。酸汤淋在饭上,粒粒饱满,酸香扑鼻。一口饭,一口肉,再一筷子青菜,酸、辣、鲜、香在口中交织成“味蕾永动机”,令人欲罢不能

图片

把这一勺浇米饭上,谁不香迷糊?

贵州人嗜酸,是有地理渊源的。黔地曾属边陲,道路险阻,食盐匮乏。人们便用这发酵出的酸,改变了菜肴的寡淡无味,还能减少体内钠离子的流失。

而且,因为贵州山多林密,终年潮湿氤氲、大雾弥漫,极易滋生病症,酸成了贵州人的一味镇静剂

图片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

酸汤,就这样流进了贵州人的血液,酸得透彻,酸得深入人心。

贵州的酸,多达128种,可谓村村寨寨都有酸,家家户户各不同

图片

黔东南白酸汤火锅

来源:贵州教育发布

这其中最经典的红酸汤是用本地特有的小番茄(毛辣果)发酵而成,色泽红艳,酸味醇厚,带着一丝天然的甜;白酸汤则是米汤发酵,酸得清爽,沁人心脾。

此外还有酸菜酸、鱼酱酸、韭菜酸、盐酸、甜酒酸、糟辣酸......

图片

扎佐酸菜蹄膀火锅

用酸菜破解了蹄膀的腻

图源:多彩黔行

酸汤火锅的酸,是山野的酸,带着作物的芬芳,带着岁月的沉淀。一锅酸汤,足以消化一切,清空你对美食的任何负担

图片

豆类风味

竟和火锅如此般配

如果说对酸汤火锅的喜爱刻进了贵州人的DNA,那么将豆类的醇香融入火锅就是贵州人的天才之举。

豆米火锅

豆米火锅选用毕节特产的花豆为主要原料,经过长时间的熬煮和炖制,豆米变得软烂且带有浓郁的豆香。

汤底由猪骨和多种香料熬制而成,与豆米相得益彰,味道醇厚而又不失豆米的甘甜鲜美。

图片

豆米火锅

豆米火锅的灵魂在于“软哨”,这是一种贵州独有的美食,由五花肉制成,与豆米火锅搭配在一起,味道更加丰富。

等把豆沙煮出来了,舀一碗汤泡饭,汤的绵沙感包裹着每一颗米粒,碗底都得刮干净。

图片

来源:天眼新闻

地摊火锅

地摊火锅兴起于贵州农村赶集。一个煤炉、一口铁锅、几张木条凳,就成一铺子,就像摆地摊一样,所以叫地摊火锅。

地摊火锅的妙处,在于它的简单与直接:猪肉现称,且现场炒制。当豆豉和糍粑辣椒下锅,独特的咸香与鲜辣便被激发了出来。

图片

图源:天眼新闻

锅底炒好了,加一瓢清水,再丢几片西红柿和蒜苗进去,汤色顿时红亮起来。这时候,肉片、蔬菜、豆腐一股脑儿倒进去,锅里咕嘟咕嘟地冒着泡,热气腾腾,香味扑鼻。

图片

来源:天眼新闻

地摊火锅,是市井里的一抹烟火气,热闹、随性,却又滋味十足

除此之外,豆类大家庭里还有豆干火锅、豆花火锅、红豆牛肉火锅......

贵州人之所以能在火锅里把豆类玩出这么多花样,主要原因在于这里盛产各种豆类。贵州地处云贵高原,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非常适合豆类作物的生长。

图片

盛产豆类火锅的毕节

图片

辣锅

中国最早食辣地区的骄傲

受潮湿气候的“唆使”,贵州人食辣的历史要早于辣椒传入中国前。当时,姜、蒜、茱萸、花椒、木姜子是辛辣的主要来源。

而如今,这些食材与辣椒碰撞出了更加丰富有趣的辣味体验。火烤、油炸、粉碎、发酵……不同花样的制辣方法遇上火锅,那叫一绝!

辣子鸡火锅

辣子鸡火锅,辣得酣畅,香得浓郁。

辣子鸡的精髓,就在糍粑辣椒上:辣椒晒得半干,用石臼细细舂成泥,形似糍粑。

油锅里下姜蒜爆香,糍粑辣椒往热油里一泼,滋啦一声,香辣直冲鼻尖。这辣,仿佛是活的,是山野的烈性子。

图片

这一锅红汤,煮着山风,煮着日头,煮着庄稼人的实心眼。这一锅辣子鸡,辣得热闹,辣得踏实,辣得日子都有了奔头。

最绝的是煮一碗面,雪白的面条在红汤里滚几滚,捞起来挂满汤汁,嗦一口,辣得人头皮发麻,额头冒汗,却偏偏停不下筷子。

贵州人吃辣子鸡,吃的不是辣,是那股痛快劲儿

剔骨鸭火锅

在余庆县,当地人很喜欢将鸭子剔骨后再烹饪。剔骨鸭火锅,吃的是一份庖厨里的巧功夫。鸭肉片得极薄,骨头剔得干净,连一丝碎渣都不留。

图片

图源:CCTV2《消费主张》栏目

剔骨鸭的吃法与辣子鸡类似,都是先吃肉,再加汤烫火锅。菜经这么一涮,每一片叶片都裹满了肉香四溢的辣汤。辣是引子,鲜是底子,舌尖先是一紧,继而满嘴生津。

被蘸料出卖的嗜辣本性

若有什么能说明贵州人有多爱吃辣,那一定是:即使煮了锅清汤锅,也不能错过在蘸水里狂放辣椒的机会

图片

看着清汤白水,可别忽略了旁边那一碟辣椒面

来源:纪录片《寻味贵阳》

清水烫虽然听起来清汤寡水,但实际上是层层递进的舌尖享受。一锅精心熬煮的浓香猪骨汤为汤底,纯朴的猪骨鲜味首先就俘获了人心。涮上猪板筋、蛋饺和各色蔬菜,裹着拌好的糊辣椒折耳根蘸水,就是米饭“杀手”。

若蘸水是这顿火锅的重磅嘉宾,那么糊辣椒就是蘸水的灵魂

图片

一碟糊辣椒,就是贵州人的底气

‌糊辣椒以干辣椒为原料,经风干、暴晒和手工翻炒制成。‌其独特的风味在于辣味与烟熏味的完美结合,表面微糊时散发出焦香味和辣香味,是最能代表贵州辣味的调味品之一。

图片

在好吃和好耍之间

选择了都要

贵州火锅,在舌尖上登峰造极后,便早已开辟出了别的“赛道”——街头巷尾的火锅店里,人们不仅吃得尽兴,更玩得热闹。

夺夺粉火锅

安顺人吃火锅,偏要添几分孩童般的顽皮

一锅酸汤咕嘟着,米豆腐切成方丁,唤作“夺夺粉”,非得用竹签子去“夺”——筷子夹不住,偏要一根竹签扎下去,手腕一挑,粉块颤巍巍悬在尖上,蘸了糊辣椒水送入口中。

图片

酸汤的鲜、辣椒的烈、豆豉的醇,全裹在这软糯里。

来源:天眼新闻

一桌人抢着“夺”,像是打擂台,谁扎得准、捞得快,便能多吃几块,笑声里混着酸香,吃得额头冒汗,嘴角挂油,仍不肯罢手。夺粉如夺宝,汤尽方知饱

烙锅

贵州人吃烙锅,吃的是一份自在

一口生铁锅架在火上,锅沿斜斜的,油珠子顺着纹路滑到中央,滋滋作响。食材堆得小山似的,围在蘸水旁。全凭食客自己动手,翻烙拨弄,像极了田间地头的野炊。

图片

毕节活油烙锅

图源:贵州商务

烙锅,作为火锅和烧烤的矛盾结合体,让食材在滚烫的铁锅上绽放出了奇香:臭豆腐烙到两面焦脆,中间却嫩如凝脂;洋芋片烙得金黄,蘸水一浸,外酥里糯;肥肉片烙出油来,滋滋声中缩成油渣,脆得能嚼出响......

图片

烙好的臭豆腐裹满辣椒面咬一口,臭味化作香,直窜天灵盖。

一桌人围锅而坐,筷子、铲子齐上阵,你翻我的洋芋,我抢你的糍粑,油星子溅到袖口也不恼,反觉得是烟火气的勋章。

图片

烙锅(中间不是蘸水版)

这两口锅,一个“夺”得热闹,一个“烙”得自在,藏着贵州人的巧思:当多巴胺遇上味蕾的满足,趣味便能为吃食增香。一锅烟火,几根竹签,一把铲子,日子便在这咕咕嘟嘟、滋滋啦啦的响动里,活色生香了起来。

图片

远看黑暗料理

吃过只道“真香!”

在贵州,一切皆有可能。有些咱望而却步的东西,被当地人篡改了遭嫌弃的命运,成了味觉珍宝。

牛瘪火锅

黔东南的牛瘪火锅,是山野里的一味奇绝,初闻者皱眉,尝过者叹服。牛瘪,取自牛胃中未消化的青草汁液,滤净了渣滓,熬煮时咕嘟咕嘟翻着青绿的沫子,像是煮着一锅春日的草坡。

图片

你见了或许会咂舌,但懂它的人会说:“尝一口,便知山水的脾性” 。

来源:纪录片《天下一锅》

涮上一片薄如蝉翼的牛肉,刚入口时会有难以言喻的味道。但很快,一种奇特的辣味劈开一条道,为肉香保驾护航。最后,牛瘪的清苦,缠绕着百草的清香,带着牛肉的奶香,在舌尖绽放,只道“牛瘪不欺人,苦尽甘自来”。

图片

一口下去,便是一场层次丰富的味觉变奏,泛起的草木清香,仿佛五脏六腑都被山风荡涤了一遍。

来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黔东南地处山区,环境原生态无污染,这里的牛瘪健胃、祛热和助消化,被当地人视作待客上品。在当地人看来,吃瘪火锅,吃的是牛生活过的青山绿水,是一口返璞归真的纯粹

图片

青草是山崖上长的,泉水是石缝里淌的,牛儿在这里,慢悠悠咀嚼着日月。

虾酸火锅

独山虾酸火锅,贵州的螺蛳粉担当,是化腐朽为神奇的妙笔。

小河边捞的活虾,连壳带肉捣成泥,封进土坛子,由着日头晒、山风吹,发酵出那股子酸中带臭、臭里透鲜的奇香——像是把整条溪流的野性都酿了进去

图片

来源:CCTV2《消费主张》栏目

配菜也得野气十足:薄荷叶翠生生一把,涮三秒即捞,清凉裹着酸辣;折耳根白生生的根茎往汤里一浸,腥气遇酸臭,反倒激出草木的清气。末了下一把米粉,嗦一口,酸辣直冲天灵盖,五脏庙里办起山歌会,热热闹闹唱不尽。

图片

来源:CCTV2《消费主张》栏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