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子无干姜不热,麻黄无桂枝不汗; 一、解析: 1. 附子无干姜不热 经典方剂:四逆汤(附子 + 干姜 + 炙甘草)。 2. 麻黄无桂枝不汗 经典方剂:麻黄汤(麻黄 + 桂枝 + 杏仁 + 甘草)。 3. 黄芪无知母不润 经典方剂:黄芪汤(黄芪 + 知母 + 麻仁 + 白蜜)。 4. 红花无桃仁不动 经典方剂:桃红四物汤(桃仁 + 红花 + 四物汤)。 5. 大黄无附子不攻 经典方剂:温脾汤(大黄 + 附子 + 干姜 + 人参 + 甘草)。 6. 桂枝无芍药不和 经典方剂:桂枝汤(桂枝 + 芍药 + 生姜 + 大枣 + 甘草)。 7. 黄连无肉桂不交泰 经典方剂:交泰丸(黄连 + 肉桂)。 8. 生姜无半夏不止呕 经典方剂:小半夏汤(生姜 + 半夏)。 9. 石膏无知母不清热 经典方剂:白虎汤(石膏 + 知母 + 粳米 + 甘草)。 10. 川芎无羌活不祛风 经典方剂:川芎茶调散(川芎 + 羌活 + 白芷 + 防风)。 11. 熟地无当归不补血 经典方剂:四物汤(熟地 + 当归 + 白芍 + 川芎)。 12. 黄芪无防风不固表 经典方剂:玉屏风散(黄芪 + 防风 + 白术)。 13. 茯苓无泽泻不利水 经典方剂:五苓散(茯苓 + 泽泻 + 猪苓 + 白术 + 桂枝)。 14. 陈皮无半夏不化痰 经典方剂:二陈汤(陈皮 + 半夏 + 茯苓 + 甘草)。 15. 知母无黄柏不降火 经典方剂:知柏地黄丸(知母 + 黄柏 + 六味地黄丸)。 16. 人参无附子不固脱 经典方剂:参附汤(人参 + 附子)。 17. 白术无茯苓不健脾 经典方剂:四君子汤(白术 + 茯苓 + 人参 + 甘草)。 18. 柴胡无黄芩不清胆 经典方剂:小柴胡汤(柴胡 + 黄芩 + 半夏 + 人参 + 甘草)。 19. 龙骨无牡蛎不安神 经典方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龙骨 + 牡蛎 + 桂枝 + 甘草)。 20. 木香无香附不理气 经典方剂:木香顺气散(木香 + 香附 + 陈皮 + 枳壳)。 21. 羌活无独活不祛湿 经典方剂:羌活胜湿汤(羌活 + 独活 + 防风 + 藁本)。 22. 当归无川芎不活血 经典方剂:四物汤(当归 + 川芎 + 熟地 + 白芍)。 23. 麦冬无五味不敛阴 经典方剂:生脉散(麦冬 + 五味子 + 人参)。 24. 苦参无黄柏不燥湿 经典方剂:白头翁汤(苦参 + 黄柏 + 白头翁 + 秦皮)。 25. 远志无菖蒲不开窍 经典方剂:安神定志丸(远志 + 石菖蒲 + 茯苓 + 人参)。 26. 芍药无甘草不缓急 经典方剂:芍药甘草汤(芍药 + 甘草)。 ![]() 二、对药口诀特点和注意事项 1、覆盖广泛:涵盖温阳、解表、清热、活血、补虚、理气、祛湿、安神等治法,适用于多类病证。 2、结合经典方剂:多数口诀对应经典方剂(如二陈汤、小柴胡汤),便于关联记忆组方原理。 3、灵活运用:口诀为基础框架,临床需结合具体证型加减(如湿热证可加茵陈、栀子)。 4、注意药物剂量比例:(如,黄连配肉桂为10:1,参考交泰丸;芍药甘草汤中芍药用量需大于甘草)。 5、注意禁忌:部分药对需注意配伍禁忌(如 “十八反”“十九畏”),使用前需核查。 ![]() 三、学习和建议 【根据体质、兼证调整】:(如湿痰加茯苓,热痰加黄芩)。 【掌握核心配伍关系】:相须(同类药增强疗效),如麻黄 + 桂枝、附子 + 干姜;相使(主辅药协同增效),如黄芪 + 知母、黄连 + 肉桂,相畏(降低副作用),如黄芪 + 防风、生姜 + 半夏。 【关联方剂拓展】:通过口诀关联方剂(如 “陈皮 + 半夏” 对应二陈汤;“红花+桃仁”对应桃红四物汤),学习组方原理。 【参考经典】:《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医方集解》等古籍,深化理解。 重要提示:以上用药组合仅供参考学习,不作用药依据,非医者勿试药,如有不适需找专业中医师辨证施治。 |
|
来自: 新用户09393508 > 《中药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