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这个被誉为“半个圣人”的人,简直是个传奇。他的起点并不高,甚至可以说几乎是从零开始。 想象一下,一个天生不聪明的孩子,靠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终于通过了七次科举考试。曾国藩不仅没有显赫的家世背景,甚至家境也相当普通,父亲不过是个乡村老师。 可是,这个原本毫无优势的人,却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什么是“逆袭”的真正含义。 他没有天赋,也没有依靠任何外部资源,而是靠着制定的一系列日课,从普通人变成了一个超凡入圣的存在。 从他的一些生活小习惯中,汲取一些改变自己命运的力量。 1. “敬”是每天的第一课在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中,“主敬”被排在了最前面。对曾国藩来说,敬是生活中的一种态度,是他成功的根本。从早上起床到晚上睡觉,他都要求自己做到无时不敬,无事不敬。 你能想象吗?他每次穿衣时,都会仔细捋顺衣服上的每一条褶皱,保持自己时刻“清明在躬”的状态。他做事严谨,文书亲自批阅,和客人见面时,如果觉得自己不够真诚,还会反省自己的言辞。 ![]() 敬,不仅是一种姿态,它还是一种能力。 很多人生活得漫不经心,工作时心不在焉,最终发现人生也在对他们敷衍。 那些做得好的人,从来都不敢对每一天掉以轻心。无论是穿衣、工作还是学习,他们都在尽全力做到最好。 2. 早起,是自律的体现曾国藩早年进入翰林院后,生活开始松懈,不再自律,整天喝酒聊天,直到三十岁那年,他才猛然意识到,只有自律才能实现个人突破。 他下定决心,每天清晨不再赖床,要在黎明时分起床。这个看似小小的改变,却在他的一生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曾国藩特别强调“早起”,因为这不仅能让你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事,还能让你保持充沛的精神状态。就像他在给父亲的信中写道,早起能够让精神更加振奋,开启一天的正能量。 每天早起一小时,一年下来你就拥有了比别人整整半个月的额外时间。如果你把这些时间用来学习和提升自己,成就自然而然会越来越大。 3. 专注阅读,深度思考曾国藩的老师曾给他一个建议:“专治一经,其他经也能通。”这意味着,想要深入理解某一领域,必须专注于一个方向,直到你彻底理解它为止。 于是,曾国藩每次读书,都不会三心二意,每天至少读十页,逐字逐句地圈点批注,反复推敲,直到读透为止。 ![]() 在今天,我们的生活节奏变得非常快,信息的碎片化让我们很难保持专注。可是,要真正获得知识,不能急功近利,更不能只看浅薄的表面。 真正的阅读需要耐心、需要深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游得更远。 4. 谨言慎行,言多必失曾国藩曾说过:“多言多败”,这句古话说得特别对。年轻时,他因为口无遮拦,得罪了不少上司和同僚。 后来,他意识到,嘴巴管得好,才是做人的智慧。从此,他开始约束自己,谨言慎行,晚上睡前会回想自己是否说了不该说的话。这样的习惯,让他在后来的官场上少犯错误,也因此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我们生活中,不少人由于不加思考地说话,最终给自己惹来麻烦。真正聪明的人知道,有时少说,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5. 保持健康,才有未来在年轻时,曾国藩因为身体虚弱,经常生病。父亲不断提醒他,要节制—节制劳累、节制欲望、节制饮食。曾国藩也听从了父亲的建议,逐渐养成了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 即使他身体不好,也能够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支撑起一副强壮的“精神体”。 ![]()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健康若失,繁华皆虚。”我们总是在忙碌中忽视了自己的身体,但等到身体垮了,我们才意识到健康才是最重要的资本。 6. 每天进步一点点,终究会有大收获曾国藩在学习上,遵循着孔子的教诲:“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他每天都会保持学习,无论是读书,写日记,还是反思自己的行为,他都从不停止。 ![]() 日积月累下,曾国藩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并通过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小的进步,累积起来就是巨大的成功。 每天做一点点,哪怕只学会一个新知识,过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走了很远的路。 通过曾国藩的“日课十二条”,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平凡的人成长为伟大人物的过程。 只要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像他一样,每天都做出一点改变,最终也能打破阶层的束缚,走向更高的人生舞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