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石黑一雄笔下人工智能叙述者的独特视角 石黑一雄在《克拉拉与太阳》中采用克拉拉的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构建了一个既纯粹又疏离的观察世界。这个专为陪伴而设计的人工智能,以其独特的认知方式,成为一面映照人性的明镜。克拉拉始终保持着绝对的无私,这种特质不仅成为她与人类最本质的区别,更让读者得以通过一个“非人”的视角,重新审视人性的复杂面貌。 克拉拉的叙述视角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她完全缺乏自私的动机。作为AF,她的程序设计决定了她的行为逻辑始终围绕着服务与陪伴展开。当乔西的母亲提出要她模仿乔西时,克拉拉没有任何抗拒或犹豫,而是将其视为理所当然的任务。这种绝对的无私在人类视角看来几乎难以理解,却恰恰构成了克拉拉叙述的独特魅力。 石黑一雄巧妙地利用这种叙述视角,制造出一种认知上的张力。克拉拉对人类的观察细致入微,能够捕捉到最微妙的表情变化和情感波动,却始终无法真正理解这些情感背后的自私动机。当乔西的母亲试图用克拉拉来延续女儿的存在时,克拉拉只是平静地接受这个要求,而读者却能透过她的叙述,看到其中蕴含的人类自私与脆弱。同样,当乔西因为太阳的滋养,而恢复健康,忙于准备上大学,忙于社交,克拉拉被挤压在杂物室里 她也毫无怨言,但是,正是通过她的无怨无悔,我们看到了乔西的“自私”与“无情”。 克拉拉的叙述视角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她的观察能力远超人类,另一方面她的理解又存在明显的局限。这种矛盾造就了小说独特的叙事魅力。克拉拉能够精确描述人类的每一个表情和动作,却常常误解这些表象之下的真实情感。她对太阳的信仰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 她将太阳视为具有治愈能力的神圣存在,这种认知既天真又深刻。但这种为了人类而不惜牺牲自己的“能量”,来求得太阳的“仁慈”的天真而又难能可贵的行为,就像太阳的一样,“滋养”了人类。她陪伴生病的乔西,独自走过原野,为乔西求得太阳的“救赎”,这种光明卓荦的品格,也许是打动“太阳神”的根本原因。 通过这种受限的叙述视角,石黑一雄实现了对人性更为深入的探索。克拉拉无法理解人类的嫉妒、占有欲和自私,这种不理解反而让这些特质在读者眼中变得更加醒目。母亲因为自己的决定失去一个女儿,又因为自己的决定差点失去第二个女儿当;父亲被人工智能替代,失去了工作沦为下流 ,却声称自己找到了另一种生活,迪尔先生表面温存有情,实质想用克拉拉的内核满足自己的私欲,里克和乔西克之间的爱情,看似坚不可摧,美丽动人 ,但实质上他们谁都无法超越自己的阶层,里克母亲为了改变孩子的命运,不惜祈求自己曾经羞辱过的男士,但最终被拒绝。在克拉拉平静的叙述下,暗涌着人类情感的复杂暗流,这种叙述手法产生了强大的文学张力。 克拉拉视角的最大价值在于她为读者提供了一面映照人性的镜子。在她的对照下,人类的自私特质显得格外鲜明。乔西的母亲想要用科技手段延续女儿的生命,这种看似无私的母爱背后,隐藏着不愿面对失去的恐惧;乔西与里克一直计划他们的“未来”,但这一切都是在乔西生病的前提下 ,一旦乔西回复健康,曾经的两小无猜,青梅竹马,便像一阵风吹过原野,了无痕迹。这些人类情感中的复杂成分,在克拉拉绝对无私的映照下都变得无可遁形。 石黑一雄通过这种对比,探讨了一个深刻的问题:自私是否是人性的必要组成部分?克拉拉能够完美地模仿人类,却永远无法真正成为人类,正是因为她缺乏这种自私的特质。在小说的结尾,当克拉拉被遗弃在堆场时,她的平静接受与人类面对失去时的激烈反应形成强烈反差,这种对比让读者不得不思考:究竟是我们的人性缺陷让我们成为人,还是克拉拉式的纯粹才是更高级的存在形式? 克拉拉的叙述视角就像一束特殊的光,它照亮的不仅是小说的情节发展,更是人性中最隐秘的角落。石黑一雄通过这个独特的视角,让我们得以用全新的眼光审视自己,这种文学实验的价值,远超出一个普通叙事视角所能达到的效果。在这个人工智能日益发展的时代,克拉拉的眼睛或许正提醒着我们:人性的珍贵,恰恰在于它的不完美,在于她沉重的自私,正因为这样,普通人了才有爱恨得失,痛苦欢乐,得意忘形,失意忘情的时候,因而,才能演绎出超乎“程序”之外的“精彩”。 后记:今天五月二号,晨起五公里,简单早餐:西兰花碎末炒鸡蛋,凉拌蒜苔,油煎馒头片。上午:专业课阅读。中午:四五样菜加炒肉片,里面加了湖南辣酱,爽歪歪。煮了荞麦面条,拌面!和老汉吸溜吸溜吃完。小睡,似梦非梦,别有风味。下午:喝茶,读小说,不觉五点多。外出转悠一圈,老汉没带眼镜,第一次话题无车,美!买了明早主食,两人一边走,一边胡吹乱谝。此刻,躺床上胡写一通。日子平静如水,淡而有味!难怪苏子瞻说:“人间有味是清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