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罗樾之教授治疗疑难病医案三则介绍

 杏林主人 2025-05-03

摘要罗樾之教授为中医领域著名专家,以治疗疑难病症见长,其医案常体现辨证精准、用药独到、攻补兼施的学术思想。本文选取肺癌伴脑转移、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重度溃疡性结肠炎三则典型医案,从病机分析、辨证论治、方药配伍及疗效观察等方面进行系统总结,探讨其“辨病与辨证结合”“整体与局部并重”的临床经验,以期为中医治疗疑难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罗樾之;疑难病;中医治疗;辨证论治;学术特色

医案一:肺癌伴脑转移(痰瘀阻络型)

主诉与病史

患者男性,62岁,因“头痛、呕吐伴右侧肢体无力1月余”就诊。1年前确诊为肺癌,行手术治疗及化疗后病情进展,近期出现头痛、呕吐,右侧肢体无力,行走困难。

现症与体征

头痛剧烈,呈持续性胀痛,呕吐频繁,为喷射性呕吐;右侧肢体肌力Ⅲ级,握力减退,伴痰多色白、胸闷、食欲减退、大便干结。舌苔厚腻,脉弦滑。

辅助检查

头颅MRI示左侧额叶占位性病变,考虑肺癌脑转移;胸部CT示肺癌原发灶稳定,但存在纵隔淋巴结肿大。

病机分析与辨证

痰瘀阻络,毒邪上犯清窍。痰浊与瘀血互结,阻滞脑络,毒邪侵袭,导致清窍失养,肢体功能受损。

治法与方药

治法:化痰散结、活血通络、解毒抗癌。

方药:自拟方。

虫类药:全蝎、蜈蚣、壁虎——直入络脉,攻坚破积,通络散结。

化痰药:半夏、陈皮、茯苓——燥湿化痰,祛除痰浊。

活血药:丹参、赤芍——活血化瘀,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解毒药: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清热解毒,抑制肿瘤生长。

平肝息风药:天麻、钩藤——平肝息风,缓解头痛、呕吐。

疗效观察

服药1个月后,头痛、呕吐减轻,肢体力量恢复;3个月后复查,脑部转移灶缩小,原发灶稳定。

理法方药分析

理:痰瘀互结,毒邪上犯,导致清窍失养,肢体无力。

法:化痰散结、活血通络、解毒抗癌。

方:以虫类药为主,配伍化痰、活血、解毒药,体现“以毒攻毒”与“通络散结”结合的思路。

药:虫类药直入络脉,攻坚破积;化痰药祛除痰浊;活血药改善循环;解毒药抑制肿瘤;平肝息风药缓解症状。

医案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阴虚火旺、瘀毒内蕴型)

主诉与病史

患者女性,48岁,因“长期发热、乏力、盗汗半年余”就诊。半年前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行化疗后耐受性差,出现严重骨髓抑制,遂转中医治疗。

现症与体征

发热,午后及夜间明显,伴乏力、盗汗、心悸气短、口干咽燥、五心烦热、食欲减退、大便干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辅助检查

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异常升高,分类以幼稚细胞为主;骨髓象示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红系、巨核系受抑。

病机分析与辨证

阴虚火旺,瘀毒内蕴,气血亏虚。阴虚火旺,瘀毒内生,气血亏虚,导致正气不足,邪气内盛。

治法与方药

治法:滋阴降火、解毒化瘀、益气养血。

方药:自拟方。

滋阴药:青蒿、鳖甲、生地、知母——滋阴清热,降火除烦。

凉血解毒药:水牛角、丹皮——凉血解毒,清热止血。

益气药:黄芪、党参——益气养血,扶正固本。

活血药:三棱、莪术——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环。

疗效观察

服药2周后,发热、盗汗减轻,体力改善;3个月后复查,白细胞计数下降,骨髓象好转。

理法方药分析

理:阴虚火旺,瘀毒内蕴,气血亏虚,导致正气不足,邪气内盛。

法:滋阴降火、解毒化瘀、益气养血。

方:以滋阴药为主,配伍凉血解毒、益气、活血药,体现“扶正祛邪”并重的原则。

药:滋阴药清热降火;凉血解毒药抑制瘀毒;益气药扶正固本;活血药改善循环。

医案三:重度溃疡性结肠炎(脾肾阳虚、湿热蕴结型)

主诉与病史

患者男性,35岁,因“腹泻、黏液脓血便5年余,加重1月”就诊。5年前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行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但效果不佳,症状反复发作。

现症与体征

腹泻频繁,每日10余次,为黏液脓血便,腹痛剧烈,呈阵发性绞痛,伴里急后重、消瘦、面色苍白、畏寒肢冷、食欲减退、腹胀不适。舌淡胖,苔白腻,脉沉细。

辅助检查

肠镜示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多发性溃疡形成,表面覆白苔及脓血性分泌物;病理示慢性炎症伴溃疡形成。

病机分析与辨证

脾肾阳虚,湿热蕴结大肠,气滞血瘀。脾肾阳虚,湿热内生,蕴结大肠,气滞血瘀,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治法与方药

治法:温补脾肾、清热燥湿、活血止血。

方药:自拟方。

温阳药:附子、干姜、肉桂——温补脾肾,散寒止痛。

清热燥湿药:黄连、黄柏——清热燥湿,解毒止泻。

止血药:地榆、槐花——凉血止血,收敛止泻。

活血药:三七、赤芍——活血化瘀,改善肠道血液循环。

灌肠方:黄连、黄柏、白及——局部清热燥湿,收敛止血。

疗效观察

服药1周后,腹泻次数减少至每日3-4次,黏液脓血便消失;1个月后复查,肠镜示黏膜炎症明显减轻,体重增加。

理法方药分析

理:脾肾阳虚,湿热蕴结大肠,气滞血瘀,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法:温补脾肾、清热燥湿、活血止血。

方:以温阳药为主,配伍清热燥湿、止血、活血药,辅以灌肠方局部治疗,体现“内外合治”的思路。

药:温阳药散寒止痛;清热燥湿药解毒止泻;止血药收敛止泻;活血药改善循环;灌肠方局部治疗。

总结与学术特色

罗樾之教授治疗疑难病的核心思路可概括为:

  1. 辨证精准:结合四诊,明确病机(如痰瘀、湿热、虚实),抓住疾病本质。

  2. 用药独到:善用虫类药、对药(如青蒿+鳖甲)、局部与全身治疗结合,针对性强。

  3. 扶正祛邪:重视患者体质,攻补兼施,避免伤正,体现中医整体观念。

以上医案充分展示了罗樾之教授“辨病与辨证结合”“整体与局部并重”的学术特色,为中医治疗疑难病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其治疗思路强调“病机为本,方药为用”,注重个体化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本文为学术总结,旨在分享临床经验,具体用药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由专业医师指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