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的印章数量约为1800余方,这一数字在历史上极为罕见。 ✍🏻《乾隆宝薮》是乾隆皇帝印玺的官方记录,其中收录了1000余方印章。这些印章涵盖了从治国理政到个人兴趣的广泛内容,反映了乾隆的多面性。此外。后世学者发现至少有720方印章未被收录。这些印章可能分散在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等地,部分甚至已经遗失。 ![]() 🍃让人好奇,乾隆为啥要造这么多印章?原因很简单,原料准备得太充足了,不用掉实在可惜。 🖌️自乾隆平定了准噶尔叛乱,大批和田玉就源源不断运到北京。史料记载,每年光是进贡给皇宫的玉石就有四千斤,这个进贡制度一直持续到乾隆退位那年才停止。 🍃乾隆皇帝手头材料多得用不完,干脆全都拿来刻印章吧!只要下个命令就能召集全国最好的工匠,想雕刻什么就雕刻什么,比如用整块田黄石做成三个相连的印章。 🍃接着乾隆就开始沉迷于给书画盖章题词,编成了《石渠宝笈》让他的书画和印章能够永远保存下来。 其印章有几个明显特征:一是同款印章会制作多个版本;二是特别讲究印面文字要大,这样盖出来才显眼气派。 🍃除了这些,除了这些,乾隆还特别喜欢把'乾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三希堂精鉴玺'和'宜子孙'这四个印章一起盖。 🍃盖章的地方不一样,用的印章也不一样 🍃乾隆收藏的字画数量庞大,他就下旨按照字画的珍贵程度,把它们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宫殿里。然后用对应宫殿的收藏印章来区分它们,确实是最恰当的做法。 🍃除了前面提到的那些印章外,还专门制作了标明收藏地点的印章。比如'乾清宫珍藏印'、'养心殿收藏印'、'重华宫鉴藏印'、'文渊阁宝印'、'万华宫收藏印'、'文华殿宝印'、'乐寿堂鉴藏印'、'御书房收藏印'、'无逸斋鉴赏印'等等。 🍃乾隆皇帝几十年如一日地给字画盖章,几乎把所有传世名作都盖了个遍,没有几件珍贵字画能逃过他的'魔爪'。 🍃平心而论,乾隆到处盖章。也确实保存和整理了很多古代书画作品,这点功劳还是得认的。 🍃这些印章确实有点太多了。以前的人虽然也爱盖章,但都会把印章盖在书画作品的边角位置,尽量不损坏画面整体效果。 🍃乾隆特别随性,只要自己高兴,想在哪盖房子就在哪盖。 你还知道乾隆有哪些章呢? |
|
来自: 公司总裁 > 《篆书/印章/金文/甲骨/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