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典的髋关节置换后外侧(后方)入路

 Drseraph 2025-05-03

1.初步说明

髋关节后外侧(后方)入路需患者取侧卧位实施。

该入路与Kocher-Langenbeck入路基本相同(尽管在侧卧位下操作),且显露范围限于髋关节,需注意但不显露坐骨神经。应修复短外旋肌群股骨附着点及髋关节囊,以降低术后脱位风险。(早期文献描述通过后外侧入路行髋关节置换时,建议切除后方关节囊。)

对于关节置换术,仅使用大转子股骨嵴近端的入路部分(后方入路)。

图片

Gradler trochanter → 大转子

Gluteus medius tubercle → 臀中肌结节

Posterior superior → 髂后上棘

后关节囊切开后,通过内旋使髋关节脱位。
图片

2.皮肤切口

骨性标志标记
使用无菌标记笔标出以下骨性标志:

髂后上棘(PSIS)、髂前上棘(ASIS)及臀中肌结节

大转子

股骨干

切口路径

远端:始于大转子外侧后方,沿股骨轴向远端延伸约5cm

近端:向髂后上棘方向轻度弧形延伸,至大转子近端约5cm处

图片

Gradler trochanter → 大转子

Gluteus medius tubercle → 臀中肌结节

Posterior superior → 髂后上棘

3.阔筋膜剥离
始于大转子处阔筋膜及臀肌的锐性分离(经转子滑囊上方)。沿皮肤切口走向切开阔筋膜。

图片

Fascia lata → 阔筋膜

Gluteus max. → 臀大肌

4.坐骨神经保护

体位调整
屈曲髋关节并内旋股骨,显露短外旋肌腱止点

术野显露
向后牵开臀肌瓣可见短外旋肌股骨止点(部分被脂肪遮盖)

神经定位
坐骨神经可在伤口深部后方触及

操作规范

简单髋关节置换无需显露该神经

必须知晓神经位置,避免牵开器损伤

图片

Gluteus max. → 臀大肌(Gluteus maximus缩写)

Gluteus med. → 臀中肌(Gluteus medius缩写)

Piriformis → 梨状肌

Quadratus femoris → 股方肌

Gemellus superior → 上孖肌

Obturator internus → 闭孔内肌

Gemellus inferior → 下孖肌

5.短外旋肌腱显露

分离技术
钝性分离短外旋肌腱止点,尽可能靠近大转子切断

操作依据
因近端股骨准备植入假体柄时,残留腱性止点将被清除

缝合固定

留置粗牵引线用于牵开及后续转子修复

梨状肌腱置1针

闭孔内肌与孖肌联合腱置1针

图片

    6.短外旋肌切断与牵开

    操作目的
    牵开短外旋肌以保护坐骨神经并显露髋关节囊

    关节囊处理
    平行于股骨颈行关节囊切开进入关节

    注意事项

    需辨认髋臼唇

    半髋置换时需保留髋臼唇

    图片

    Joint capsule → 关节囊

    Piriformis → 梨状肌

    Combined tendons of obturator internus and gemelli muscles → 闭孔内肌与孖肌联合腱

    7.髋关节显露

    关节囊扩大切开
    按需向近端或远端作T形扩大切开以显露髋关节

    组织瓣处理

    制作全厚组织瓣并牵开

    游离角部留置粗不可吸收缝线

    目的:辅助关节囊牵开及后续修复

    图片

    8.手术闭合

    关节囊修复
    术毕结扎后关节囊瓣缝线

    肌腱固定

    肌腱缝线穿过后方大转子骨孔

    相互结扎固定

    股方肌处理
    若已切断,需单独修复股方肌

    修复意义
    肌腱与关节囊的牢固修复可降低后路术后假体脱位风险

    分层闭合
    分别缝合筋膜与皮肤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