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根脉,浙江人的集体记忆宝库“我是谁?我从哪里来?” 这或许是每个人内心深处都曾有过的叩问。对于无数浙江儿女,无论是身在故土还是远在他乡,血脉深处的乡愁和对家族历史的好奇,始终牵动着心弦。现在,有一把钥匙,能打开尘封的历史,连接过去与现在,它就是历时四年,由浙江图书馆牵头,汇聚数十名专家学者心血,联动全省百余家机构及私人藏家之力编纂而成的——《浙江家谱总目提要》。 ![]() 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一部关于浙江家族迁徙、繁衍、发展的宏大史诗。 规模空前:收录万余种家谱,堪称浙江之最你可能很难想象这项工程的浩瀚。编纂团队走遍全省,搜寻散落在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乃至乡间祠堂和私人手中的珍贵家谱。最终,《浙江家谱总目提要》收录了高达13287种家谱,其中与浙江直接相关的就超过12700种! ![]() 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有专家估算,中国现存的历代家谱大约有八万种。而这部《提要》所展现的浙江家谱数量,几乎占据了存世中国家谱总量的15%以上。无论是与世界最大的家谱收藏机构——美国犹他家谱学会图书馆(藏有中国家谱五万余部,多为缩微品)相比,还是与国内收藏翘楚——上海图书馆(藏有三万余部)相比,《浙江家谱总目提要》在家谱籍贯地的集中性和数量上都极其惊人。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其著录的浙江省内收藏的6600余种家谱中,竟有一半来源于私人收藏。家谱收藏本就分散,私人收藏更是难以发掘和编目,能将如此众多的“私家珍藏”纳入视野,足见其“广收博采”的决心与不易。 内容丰富:从明朝到现代,跨越六百年的家族印记这部《提要》的价值,远不止于数量。它所涵盖的内容之丰富、时间跨度之广,同样令人赞叹。
珍闻轶事:伟人足迹与家族传奇在浩如烟海的家谱中,不乏极其珍贵的史料和名人印记。
此外,还有诸如绍兴发现的明代刻本、大禹后裔的《姓氏宗谱》,以及尘封已久的《华佗家谱》、《郭(子仪)氏家谱》、《包氏家谱》(香港船王包玉刚先生曾在此找到自己是包拯后代的依据)等,无一不是研究历史、文化和社会的重要资料。 实用便捷:学者研究与大众寻根的利器家谱,被顾颉刚先生誉为“大金矿”,梁启超先生更指出它是研究人口、婚姻、遗传、社会组织等诸多问题的独特资料来源。对于普通人而言,家谱更是连接血脉亲情、追溯家族源流的“身份证明”。 《浙江家谱总目提要》深刻理解这些需求。它不仅著录详细,对始祖、始迁祖、堂号、修谱时间、卷目内容、排行字辈、家族名人、珍贵史料等关键信息都尽可能收录,还同步推出了数据库版本。 这意味着什么?无论你身处世界何地,只要通过互联网访问浙江图书馆网站,就能进入这个庞大的数据库,利用全文、题名、姓氏、谱籍地、堂号、人名等多种途径进行检索。传统纸质目录的厚重与现代数字技术的便捷相得益彰,为学者研究和大众寻根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 结语:开启你的寻根之旅《浙江家谱总目提要》的问世,是浙江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更是献给所有关注浙江、情系故土的人们的一份厚礼。它不仅是记录浙江家族历史的“百科全书”,也是激发民族认同感、凝聚海内外乡情的文化桥梁。 ![]() 如果你是浙江人,或者你的根在浙江,那么这部《提要》或许就藏着解开你家族身世密码的线索。不妨去查阅一番,开启一段跨越时空的寻根之旅,在泛黄的纸页和数字化的记录中,找寻属于你的那份家族记忆与荣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