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青州党的历史概述 (1921年7月至1949年9月) (二) 大革命失败后,青州的革命形势曾一度转入低潮。1928年1月,青州地执委组织部长杜华梓等人自首叛变,给青州的党组织造成了严重破坏。书记宋伯行被捕牺牲;宣传部长田裕肠汗回原籍不久,在发动农民暴动中牺牲;团地委书记李玉鼎被迫离开青州去青岛。但是,青州的党员和基层组织没有屈服于反动派的屠杀政策。2月,在省委派员指导下,在东朱鹿党支部的基础上,建立了“益北特支”,负责益都北部及寿光部分地区党的工作。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下,益北特支经常组织党员进行秘密宣传活动,领导农民开展抗粮抗捐、“烧坡”“抢坡”“短工罢市”等斗争,并指示以教学为掩护的共产党员刘子科争取了一支武装。8月,益北特支发动朱鹿、段村、阳河一带农民在益都县边沿地带臧台 村举行武装暴动。虽因遭到国民党寿光保安团的镇压而失败,但它是益都党组织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1929年8月,北京共产党员马适安应聘到四师任教,以教学为掩护积极从事党的秘密活动。12 月,他领导了四师、十中学生反对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基督教的斗争。1930年,马适安利用国民党的内部矛盾,开展了反对杜华梓的斗争,并于年底建立了四师党支部。同年春,益北特支遭破坏,中断了与省委的联系。6月,山东省委书记任国桢来东朱鹿村巡视工作。7月,益北特支恢复。益都党组织又出现了比较活跃的局面。四师党支部在进步学生中建立了“左翼作家盟”、 “反帝大同盟”、 “互济会”等群众组织。1931 年“五一”节后,四师学生在党组织的领导下, 驱逐了压制反帝爱国学生运动的训育主任燕有林。因此,国民党省党部密令逮捕党员师生马适 安、张训荣(张北华)等人,马、张闻讯转移, 四师党支部暂时停止了活动。是年,共产党员牛玉昌(牛瑞庭)重建四师党支部。 同年夏,为使益都党组织全面恢复,山东省委派段亦民来益都整理党组织,建立了中共益都特支,段亦民任书记。“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抗日怒潮不断高涨。益都特支组织四师、 十中、甲种农业学校和东关高小学生罢课,参加南下请愿活动。在遭到国民党县政府的压制后,东关高小教师、共产党员冯毅之带领十数名学生深入西南山区活动,为日后在山区建立武装,进行抗日游击战争,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益都党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1932年5月,益都特支改为益都县委,段亦民任书记。益都的党组织再次蓬勃发展,先后建立城区(一区)、郑母(十区)两个区委,基层支部发展到21处。群众组织也迅速发展,并成立了抗盐队、赤卫队等群众武装,活动也日趋活跃。十区区委发动群众捣毁了坑害百姓的官办盐店;四师党支部发动乡镇长训练班中的党员,开展反对国民党县党部常委赵若谦的斗争,打乱了国民党乡镇长训练班的计划。益都革命斗争形势不断高涨,引起了山东省委的重视,多次派军委书记张鸿礼来益都研究发动武装暴动。在6月的一次会议上,因县委书记段亦民坚持暴动时机不成熟,遭到张鸿礼的严厉斥责,当即被撤销县委书记、暴动总指挥职务, 指定县委宣传部长郑云岫(郑心亭)为暴动总指挥。8月18日拂晓,十区区委发动十几个村的党员群众举行暴动。但终究因客观条件不具备,暴动归于失败。暴动总指挥郑云岫、原县委书记段亦民及大批共产党员被捕牺牲,益都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 郑母暴动失败后,于8月底,省委派马兰邮来益都恢复党组织,与十中学生党员金明取得联系。9月,建立了共青团益都县委,金明任书记。根据上级指示,团县委代管党的工作。团县委建立后,恢复了一些党组织;新建了大官营村党支部;创办了刊物《赤锋》。正当益都党的活动重新活跃起来之时,1933年2月,马兰邮叛变,益都党组织再次遭劫。团县委书记金明等所有成员及益北特支陈树堂等3人被捕。7月,省委组织部长宋鸣时叛变后,敌人再次来益都逮捕了20多名党团员和互济会员。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益都党组织3次遭到严重破坏,致使益都党的活动进入了一个极其艰难的阶段。 但是,益都的党员没有向敌人屈服。1934年 2月,潍县中心县委组织部长牟铭勋去东朱鹿村巡视,沟通了益北特支与省委的联系。春,十中建立了学生抗日救国会。秋,大陈庄共产党员陈锡德为了寻找党组织,考入济南第一乡村师范,与党取得联系后,利用假期在家乡一带发展党员,于1935年夏建立了大陈党小组。1936年夏,四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建立,进行抗日宣传。在此期间,山东省委派组织员景晓村到大陈庄检查指导工作,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发动,益都党的影响深深地扎根于群众之中,为以后进行抗日战争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