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体阳气亏虚,寒湿流注筋脉关节,气血运行不畅,则四肢关节疼痛。而身体消瘦,缘于正气虚衰。关节肿胀、变形、足肿之甚,均系聚于局部的寒湿化热所致。太阴虚寒,胃有停饮,饮随气冲,则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肢节疼痛提示病位在表,联系身体消瘦,属阴证,故为表阴证,即少阴病。寒湿化热,热属阳明,故本方证属少阴太阴阳明合病证,
冯世纶教授应用经验:冯老认为苍术燥湿之力强于白术,防己止痹痛、利水饮,功效优于防风,临床多以苍术、防己易方中白术、防风。若表证重,多加麻黄;郁热甚,多予知母;湿饮偏盛,多用苍术;痹痛甚,多投白芍;反之则少用。方中附子剂量变化颇大,原因是患者年龄、体质、病程等差异较大。用制附片10~20 g,主要针对年轻体壮、病程短、寒轻者;制附片30~60 g,主要针对年老体弱、病程久、寒重者。 本方常用于治疗痹证、脉痹,并且疗效颇佳。这两类中医疾病,多见于现代医学的痛风性关节炎、膝关节滑膜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性静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疾病。痹证、脉痹常见疼痛症状,其疼痛一症以表证居多,且常见于表阴证。若病程较长,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往往合并里虚寒证,出现纳差、下肢畏寒、便溏、小便多等症状。同时痹证、脉痹常有局部热象,多系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郁而化热所致。 冯世纶教授医案 生麻黄、桂枝、白芍、防己各10g,知母、制附片(先煎)各18g,苍术15g,生姜15 g,生石膏45g,大枣4枚,炙甘草6g。7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 ![]() |
|
来自: 永kzmznah1htt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