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醍醐灌顶,原来巴菲特的估值逻辑在这里!

 吴氏资本联盟 2025-05-06
醍醐灌顶,原来巴菲特的估值逻辑在这里!

醍醐灌顶,真正的醍醐灌顶。

我终于知道为何芒格会说“从未见过巴菲特拿着计算器去算过一家企业的估值”了。我彻底搞明白了巴菲特通过口算就能够进行股票估值的内在逻辑,简直是妙不可言。

相信大家对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思想都耳熟能详,对他老人家教我们如何选一只伟大的股票也不会陌生。但是落到实操层面,不少人总是有种雾里看花,不得要领的感觉。

比如巴菲特虽然告诉我们股票的内在价值,可以通过现金流贴现模型进行测算,这个估值方法也确实科学有效。但是这个测算过程非常繁琐,预测未来的时间非常长,巴菲特是如何做到口算就能得到估值答案的?

甚至有些人在股东大会上质问芒格,为什么我按巴菲特教我的估值方法去测算可口可乐的估值,却得到相反的结论呢?

再比如为什么巴菲特如此看重“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它对于股票估值测算有什么具体的帮助吗?还是说这仅仅是一个帮你挑选伟大公司的优秀指标而已?

带着这些问题,我在《穷查理宝典》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

当我从芒格的只言片语中,发现巴菲特的股票估值简易方法背后的数理逻辑后,我被投资智慧与数学真理的完美融合震惊到了。

一切都是环环相扣的,精妙绝伦!

下面让我层层剖析这里面的内在逻辑吧。

首先,书里芒格的原话是这么说的:

长远来看,股票的回报率很难比发行该股票的企业的年均利润高很多。如果某家企业40年来的资本回报率是6%,你在这40年间持有他的股票,那么你得到的回报率不会跟6%有太大的区别——即使你最早购买的时候股票的价格比其账面价格低很多。相反的,如果一家企业在过去二三十年间的资本回报率是18%,那么即使你当时花很大的价钱去买他的股票,你最终得到的回报也将会非常可观。”

很多人看到这段话时,会自然而然往“以合理的价格购买伟大公司”或者“持股不卖”的方向去感悟,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关注到了里面说的数理结论:

1、为什么在长周期尺度下,股票的买入价格对收益率的影响不大?

2、为什么在长周期尺度下,股票的投资收益率会趋同于净资产收益率?这好像是两个完全不同计算口径的东西啊。

带着这两个问题,我进行了数学验证。这两个结论居然都是真的,芒格不是随口一说,也不是经验主义下的泛泛而谈。

下面我们看下数学验证过程。

我们先简化现实情况,做几个限定假设。

我们假设一家公司的净资产规模是10元,未来40年间每年的净资产收益率都是30%,并且没有任何分红。

我们按此推演下会出现什么情况:

1、在复利的作用下,40年后这家公司的净资产规模将达到惊人的36.12万元。

2、如果我们一开始收购这家公司的市净率是5倍,40年后卖出的市净率也是5倍,也就是说没有溢价买入。那么40年的收益率是3.6万倍,年化后是30%,等于净资产收益率。

3、如果我们一开始收购这家公司的市净率是10倍,40年后卖出的市净率只有5倍,也就是溢价1倍买入了。那么40年的收益率是1.8万倍,年化后是27.8%,只比净资产收益率少了2.2%。

我又接连算了下溢价20%、溢价60%,以及极端溢价200%的情况,40年的年化收益率分别是29.4%、28.5%、26.5%。

到这里,我震惊了!这跟30%的净资产收益率差距好小,即使是极端溢价收购的情况下依然如此。

每年这点差距对我们普通投资者来说,其实是可以接受的。这就像是考了100分和95分的区别。或者说你财富自由了3次,我财富自由了1次,两者之间没有本质的不同。

我不仅限于此,为了全面搞清楚这个结论的普适性。

我把40年周期下,净资产收益率从10%到40%的常见区间,和买入溢价20%到200%合理区间,这两者所有交叉组合的年化收益率都算了一遍。部分结果如下表所示。

结论依然没变:

长周期尺度下,股票的年化投资收益率会趋同于净资产收益率,并且与买入股票的溢价关系不大!

其中,还有两点微不足道的补充,那就是:

买入的溢价越高,年化收益率与净资产收益率差距越大。净资产收益率越高,那么与年化收益率的差距越大。但这些差距的绝对值都不大。

醍醐灌顶,原来巴菲特的估值逻辑在这里!

我同时看了下其他时间周期尺度,比如20年。

情况大差不差,具体见下表。20年的年化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差距,会比40年大一些,也就是说:

时间跨度越长,年化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趋同性越好

醍醐灌顶,原来巴菲特的估值逻辑在这里!

至此。

有了这个结论后,我们就很容易知道巴菲特为什么这么关注“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了。同时,我们也很清楚知道巴菲特的口算估值方法了,主要有4步:

第1:首先找一家护城河极深极广的公司,这样才能确保这家公司在未来几十年能保持当前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或者未来大体能在什么水平线上。

第2:如果买入后就不打算卖,那么未来的年化收益率大概就在这个净资产收益率水平附近。

第3:做点小的估算微调。也就是对比这家公司的市净率水平,与其他同类公司的差距。或者对比这家公司当前的市净率水平,与几十年后的市净率水平差距。这两者差距就是购买股票的溢价率,通过这个差距即可毛估年化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差距范围。

第4:最后看看微调后的年化收益率,与此类风险资产的合理应得收益率有多少距离。这两者的差距,其实就是预留的安全边际了。

整个投资估值过程,就是这么简单,完全不用计算器即可做到。

一个指标即可一以贯之,完美闭环,多么美妙的估值方法!当你搞懂后,真的是醍醐灌顶,真的会被这么精简的浓缩之美给震撼到。

从此出发,打通这个关键点后,巴菲特的所有投资思想,你都可以串起来理解了。比如,为什么护城河这么重要?比如,为什么持股耐心这么重要?比如,巴菲特为什么说芒格让他从猴子进化到人?比如,伟大公司的合理价格是什么?比如,为什么巴菲特这么看重资产负债表?比如,这家企业依然在创造价值是什么意思?比如,可口可乐为什么还没有卖?

还是那句老话:一通百通!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巴菲特和芒格真的把投资的真理和答案,毫无保留地告诉给了每个人。我真的感激和感动万分。

我们总不能再要求老人家把思考过程,也事无巨细地说给你听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