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又到了动物们交配的季节 又到了人们出门踏青游玩的好时节 ![]() 但是刚刚准备戴上口罩 去公园、田野里闪现一波的时候 全国大范围降温了 所以真的只能宅在家里裹着被子 内心毫无波澜地上网冲浪吗? ![]() 虽然在这种假期无限模式下 每天都是假期 但是现在真的有正儿八经能过的节日 那就是被遗忘在历史的犄角旮旯里的 上巳节 ![]() 上巳节这个名字一听有点熟悉,但是一想似乎什么也想不到。它还有另一个名字“三月三”,顾名思义就是这个节日的时间是每一年的三月初三。这个别名瞬间让它从“听起来似乎还挺有文化的”一下子拉到了隔壁王小明的水平。 ![]() 但是这就出现了一个小小的矛盾,“上巳”意为“上旬巳日”,属于干支纪年法。干支纪年法使用十天干十二地支的固定组合循环纪年月日,以六十为一循环。这样一看“上巳”并没有固定的时间,怎么就固定成了三月三日? 其实在最开始,上巳节的时间的确是上旬巳日,但是到了魏晋时期上巳节的时间就固定在了三月三日(一说上巳多为三月初三,由此就固定下来)。 宋代王楙的《野客丛书》卷十六“上巳祓除”条记载: “自汉以前,上巳不必三月三日,必取巳日。自魏以后,但用三月三日,不必巳也。” ![]() ▲ 宋 《 野客丛书》善本 上巳节的时间虽然有点曲折 但毕竟还算有据可依 但是这个节日的来源真的是真真假假,众说纷纭 虽然肯定不是像孙悟空一样 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但是因为原始文献的征信不足 所以在此只能选取几种依据较全、信者较多的说法 供诸君一乐 ![]() 祓禊[fú xì]说 经过高中三年文言文翻译的摧残 大部分人大概都能想到 祓和禊大约是两个被撮合在一起的生僻字 其实他们和上巳节的关系 通俗一点说 就是隔壁老王带着他儿子王小明 偶尔去打打工、体验一下生活 ![]() ▲ 明 勺园祓禊图 ![]() 高禖[méi]说 这种观点通俗一点来说 就是求子 在古代女性的生育压力非常大 因此求子的方式也花样百出 上巳节就被认为是其产物 ![]() ▲ 伏羲女娲交尾图 ![]() ![]() ▲ 姜嫄与其子后稷图 ▲ 商族玄鸟图腾 ![]() 婚恋说 虽说我国古人没有西方人民这么直白 直接搞出来一个情人节 但是架不住含蓄的我们可以以量取胜 上元节、上巳节、七夕节 节节都能屠狗 上巳节在这里也是很直接 送礼物算什么我们直接私奔 没有被封建纲常礼教,三从四德约束的先民们,对于爱情的态度还是十分质朴和奔放的。《诗经》里的例子简直不要太多:《汉广》《蒹葭》描写的是单相思;《子衿》《丘中有麻》说男女幽会;《摽有梅》是女子渴慕爱情;《山有扶苏》则是恋人之间的调情…… 其中被视为上巳节起源的是《郑风·溱洧》大概讲的是一对彼此有情男女借芍药表述心意的事情。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诗经·郑风·溱洧》 ![]() ![]() ▲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说完了上巳节的起源 我们再俗套地来看看有哪些习俗 因为和寒食清明相近很多习俗都相似 所以我们只来看看上巳节独有的活动
![]() 祓禊沐浴 提到祓禊最有名的应该是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应该是很多人高中早读的记忆 而上巳节对于魏晋时期的人来说 也是春光明媚的记忆 在魏晋时期,上巳节被固定在三月初三。这时人们会寻欢作乐、娱怀骋情。魏晋玄学盛行,名族名士多纵情山水,注重领略自然之美,一抒一己之情。而三月正当暮春,花生草长,天清气朗,正是游目骋怀的好季节。据《荆楚岁时记》载:“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间,为流杯曲水之饮。”当时名士最喜曲水流觞之戏,他们邀请亲朋好友,会于一风景优美的清流萦绕之处,众人散座水旁,一边吟诗作赋,一边以酒杯盛酒,置于清流之中,观其载沉载浮之状,酒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饮酒。 ![]() ▲ 《兰亭集序》摹本 ![]() ▲ 曲水流觞 ![]() 曲江赐宴 说起各种节日 怎么能少得了爱热闹的大唐人民 唐代在踏青和祓禊的基础上 又增添了其他项目 彻底地把上巳节变成了全民娱乐大狂欢 酷爱“霍霍”曲江池的大唐人民,在上巳节这一天也没有放弃。在唐代,朝廷每年为了庆祝上巳节都会在曲江设宴。百姓也纷纷于江头禊饮踏青,富豪之家甚至在曲江边搭棚,可以一直连到杏园。据《剧谈录》记载:“开元中,上巳节赐宴臣僚,会于曲江山亭,恩赐教坊声乐,池中备彩舟数只,唯宰相、三使、北省官与翰林学士登焉。每岁倾动皇州,以为盛观。” 除此之外,唐代上巳节增添了彩舟竞渡、弋射等娱乐项目。女子也可出门在水边祓禊祈福,赏花嬉戏。杜甫《丽人行》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实录了当时杨贵妃姐妹于上巳节盛装出行的奢华景象。众女如同百花竞艳,形成了上巳节曲江池边一道难得的亮丽风景线。 ![]() ▲ 唐 张萱 虢国夫人游春图(宋摹本) 结语 唐代之后上巳节就慢慢式微,宋朝上巳节习俗大抵沿袭前朝只不过声势渐小。随着朝代更迭,上巳节也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成为故纸堆上的一个符号。此文案在开始撰写之时早于三月初三,所以没有想到这个已经不是法定节假日的节日依旧能回到大众的视野当中,这也许是我们身边传统文化回春的一个小小的印记吧。 由于上巳节历史悠久,经历朝代众多,本文只是列举了一些起源说法以及习俗,三月三至今在某些地区依旧盛行,各地习俗也有不同,小伙伴们可以把家乡的风俗在评论区进行评论,来看看各地不同的赏春之俗。 参考文献 [1]孙思旺.上巳节渊源名实述略[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118-123. [2]杨文娟.《溱洧》"赠之以芍药"解[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38-41. [3]袁子微.上巳节之历史变迁——以节日性质的转移为视角[J].天府新论,2014(02):140-144. [4]袁子微.上巳节的历史流变[J].文艺评论,2014(04):149-152. [5]刘晓毅.上巳节与两晋诗歌[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6,33(06):87-91. [6]顾筠.上巳节与文人集会[J].美与时代(下),2013(04):55-56. [7]秦帮兴.从唐诗看上巳节的文化内涵[J].文教资料,2012(25):6-7. [8]薛雪. 高祺崇拜与唐前婚恋情爱诗研究[D].青岛大学,2014. [9]姚明亮.从《诗经·国风》的恋爱诗看先民的恋爱过程[J].社科纵横,2009,24(04):113-116. 文编/ 蓊蔚洇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