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说到舜成为尧之后的下一代天子,他在位期间干的很不错,一直活到了一百岁,舜之后,下一代天子就是著名的大禹。 大禹的父亲是鲧,鲧是颛顼的儿子,《竹书纪年》说颛顼在位的第三十年,生下了鲧,然后颛顼在位78年,颛顼死的时候鲧48岁,帝喾又在位63年,再加上尧,这么一算,舜继位的时候,鲧已经217岁了,看来尧舜才一百多岁真是英年早逝,死的太早了。 咱们模糊一下当时的年龄,鲧在当时的名声不是很好,不过和当朝大臣四岳的关系应该很好,由此被四岳推荐,开始治理洪水问题,然而鲧的治理手段太业余了,他只会堵,在百姓居住地周围筑起堤坝,希望把洪水挡在外面,然而当时的洪水似乎有点问题,后世的洪水都是季节性的,到了一定的时候,洪水就会自动褪去,但当时的洪水一直不退,而且还越来越大,那鲧就只能不断增加堤坝的高度,搞来搞去也没啥用,治理水患失败。 有关鲧的结局,不同得文献记载的不一样,《韩非子》说鲧被舜流放后,到处说舜的坏话,说“天下怎么能传给一个匹夫呢。”尧得知后,大怒,立刻派军队在羽山诛杀鲧,《史记》说是舜继位后,特意派人在羽山杀死鲧,《山海经》的记载就更加离谱了,说鲧那不是坏人,他为了天下苍生免受洪水的侵害,而去偷“息壤”堵洪水,所谓“息壤”,指的是一种可以生长的土壤,但很明显,鲧他不会用息壤,所以治理水患失败,被舜流放羽山。息壤的所有者是天帝,天帝很生气,于是派祝融在羽山处死了鲧。天帝是中国神话中世界的最高神明,具体是谁,那说法就一大堆了,司马贞的《史记索隐》说天帝有12个脑袋,估计遇到啥事这12个脑袋都要吵半天。祝融的传说也不少,他也是三皇候选人之一,那这五帝时代都快完了,怎么还有祝融,可能祝融也是一个部落首领的名字,代代相承,也可能祝融那是神仙,不死不灭,在这给天帝充当杀手。 不管怎么说,鲧是被处死的,我们从三皇讲到这里,这是第一个被处死的人,可见此刻权力已经较之前集中,对人的惩罚也更加严苛。 鲧之后,舜让大禹去治理水患。大禹是如何出生的,也有多种说法,《山海经》里说鲧临死前剖腹取出了大禹,这就麻烦了,要么鲧无性繁殖,要么鲧雌雄同体,这搞得后世的屈原非常迷惑,他在《天问》中问:“伯禹愎鲧,夫何以变化?”舜在杀死鲧后,就立刻让大禹负责治水,那大禹岂不是才出生个把月,就能治水,总不至于大禹出生得时候就有成年人那么大吧,那鲧不是被杀死的,是被大禹顶死的。 《竹书纪年》说大禹的母亲叫修己,没事外出游玩,看见天上有流星,然后就做梦,梦见吞下了一颗神珠,然后就怀孕了。十月怀胎,一朝生子,修己把背剖开,生下了大禹,就算剖腹产也没有剖背的,可能修己的身体构造也比较奇特吧。 话说鲧被杀死后,四岳推荐大禹继续鲧的事业,由此舜对大禹说:“你去平定水土,好好勉励自己。”大禹赶紧跪拜叩头,说自己不行,让别人去吧,舜说:“少废话,你去办好自己的事情。”大禹做事勤奋,为人谦和,遵守道德,讲话非常可信,很快就成为了百官的典范。 大禹接受命令后,和伯益、后稷一起奔赴抗洪抢险第一线,他下令,要求诸侯百官征集民夫,展开治理水土的工作,他一路随着山势树立标识,测定高山大川的状貌,这是搞测绘。大禹确实是一个实干家,工作非常努力,他因为父亲鲧治水不利被杀死而感到难过,因此不顾劳累,殚精竭虑,在外十三年,几次经过自己家门也不敢进。《史记》里倒没有写大禹几过家门,后世孟子说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由此这个说法就流传开了,也不知道孟子哪里知道的这个数字,不过按照上古时期的习惯,“三”在这应该是虚数,也就是“几”的意思,如果作为实数,就是三次,三应该放后面,比如“过家门而不入者三”,所以孟子的说法也没有错。 大禹首先来到冀州,治理冀州的水患,大禹的方法和鲧不一样,他搞测绘,因地制宜,该填堵处就填堵,该疏通处就疏通,把平地的积水导入江河,再由江入海,于是水患消除。 据一些古书,什么《山海经》等记载,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共工又出来搞事情了,要说大禹也是多才多艺,一边治水,一边还带着人和共工作战,最终把共工击败,要说共工这个人也是有意思,经典反派,而且每次都失败,灰太狼,不过这次共工好像没有再回来,而是在北京密云终了一生。 在治水的过程中,大禹的行走方式很奇特,他不是双脚前后交替往前走,而是一直一个脚在前,一个脚在后,看着好像腿脚有问题,有些经文中说大禹的步伐那有神力,说大禹的这种步伐其实是学习了在地上散步的鸟,那肯定不是一般的鸟,此鸟散步时可以产生魔力,让大石头翻动,大禹一看,这么神奇呢,自己也来,于是开始学习这种步伐,居然真的有用,百试百灵,于是大禹爱上了这种步伐,只用这种步伐走路。啥鸟需要翻巨石,这是什么特殊癖好吗,有笔记小说记载:“南方有鹳,吃蛇,遇到巨石,知道下面有蛇,就走禹步,石头就被翻开了,然后开始吃蛇。” 后来大禹走禹步的事情被一个男巫看见了,男巫也认为,这种步伐有神器的魔力,用这种步伐走路,可以让自己免于被蚊虫和野兽伤害,于是这个男巫也开始使用这种步伐走路,尤其是在祭祀的时候,那逐渐的,这种步伐有了名字,就叫“禹步”,而禹步也成为之后道士在祭祀或者祈祷的时候的一种步伐动作,当然了,禹步并不是只是拖着一条腿走路,还有具体的行动方向,据说要按照北斗七星的方位来走才有效,所以禹步又被称为“步罡踏斗”。 当然了,历史上也有明白人,比如有人说:“大禹长期疏通江河,十年不回家,所以得了偏瘫,走路步子不能迈得太大,被称为禹步。”看来大禹实在是太忙了,高血压发作,中风了,晋朝也有人说:“大禹治理水土,爬山涉水,脚生病了,所以走路跛脚,那些俗气的巫师喜欢去效仿禹步。” 话说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有一次在洛水附近,突然间,洛水之中出现了一只巨大的乌龟,这只乌龟背上还背着一卷书,这就是“洛出书”,与伏羲时期的“河出图”合并成为“河图洛书”。洛书与河图一样,写着一些一般人看不懂得符号和图案,伏羲通过河图推演出了八卦,大禹则通过洛书把天下划分为九州。 舜时期天下被划分为12州,如今大禹改了,改为九州,这九州分别是冀、兖、青、徐、扬、荆、豫、梁及雍州,其中有不少熟悉的名字,比如扬州、徐州、荆州,这些名字现在还在使用,其他名字虽然现在没有使用了,但是看历史的话却经常可以看到,陶谦三让徐州什么什么的,那个徐州不是今天江苏徐州。大禹不仅把天下划分为九州,而且还按照五行给这些州排了序,《尚书》认为,当初鲧之所以治水失败,就是他没有根据五行来治水,而大禹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根据五行来治水。五行学说据考证,应该始于战国时期,而且最初的五行那就是说自然界的五种物质,后来又加入了阴阳,由此世间万物都是由五行和阴阳所构成,到了汉武帝之后,五行不仅能够构成物质了,还能构成精神,于是国家甚至地区都开始附上五行属性,汉朝就是火德,由此诞生了五德终始说。那大禹那会就出现了五行学说,可见这乌龟是穿越了,九州获得了相对应的属性,同时也获得了相对应的颜色,比如冀州,这是九州之首,其土地为白色、兖州,土地为黑色等等。实际上现在去河北衡水冀州区,那的土地好像不是白色的,当然了,也可能经过了几千年的演变,土地的颜色确实变了,而且现在的冀州区和九州中的冀州也完全不是一回事。 五行金木水火土对应白绿黑赤黄五种颜色,据说当初女娲补天炼的五彩石也是这五个颜色,五行同时也代表着五个方向,其中居天下之中的,自然就是天子,代表的五行为土,颜色为黄,在过去分封诸侯的时候,比如分到南方,南方为火,颜色为赤,那天子就会给你一捧赤色的土,上面还会覆盖一层黄色的土,象征着天子在上,那这些土不是纪念品,要带回祭坛去祭祀的,上古时期的人祭祀社神和稷神,社神就是土地公,稷神是粮食神、五谷神,现在北京也有社稷坛,只是没有天坛出名,所以我也没去过。 划分完九州之后,大禹还根据之前测绘的数据,做了一份“地图”,文字地图,这就是今天《尚书》中的《禹贡》,话说这《禹贡》真是给后世造成了无数麻烦,这到底是不是大禹创作的,有待考究,反正这份地图不太对,很多地方是错的,但是《尚书》也好,大禹也好,那都是儒家最为推崇的,所以怎么能错呢,搞得后世做地图非常麻烦。另外据说《山海经》的作者就是大禹和伯益,当然了,现在考证其作者应该是战国时期的人物,而且很可能作者不止一个人。 所以大禹治水,治水是主要目的,大禹也很好的完成了,顺带手打了共工,发明了禹步,划分了九州,绘制了地图,写了《山海经》,这就是能人,啥都会做,有了如此巨大的功绩,世人敬仰,那么如今舜垂垂老矣,他是否愿意让大禹继承自己的位置,这之中又发生了什么呢?有关这些内容,我们下回再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