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海经》解密大禹治水定九州,更隐藏着一次横亘世界的大地测量

 品讀历史 2023-03-21 发布于广东

如果大禹治水患,用疏导的方法,需要挖渠,那么他怎么知道挖多宽呢?上古时期用什么方法测出来的?用眼睛看吗,我是很好奇。

先从《山海经》说起,因为我们都知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出自《山海经》。

按《隋书·经籍志》:《山海经》,相传以为夏禹所记。

就是《山海经》是大禹时期成书。

刘歆在《上山海经表》里称:“《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昔洪水洋溢,漫衍中国……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

文章图片1

《山海经》

也同样印证《山海经》,就是在大禹治水过程中,在伯益的协助下,对治水所经之地的情况用图绘下来,这就是《帝禹山河图》。将《帝禹山河图》用文字进行描述,即为《山海经》。

大禹治水出自《山海经》

《山海经·海内经》: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岛。

意思是:大地上四处都是洪水,鲧没有经过天帝同意,偷了天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天帝派祝融把鲧杀死在羽山的郊野。鲧死之后,从他腹中诞生了禹。天帝于是命令禹治理洪水。

文章图片2

鲧用“堵”的方法治水

那么大禹是怎么治水的呢?

禹工作勤勉谨慎,殚精竭虑地从事治水工作,随身带着测量的准绳,登高山立标志,跑九州测地形,不顾暑热冬寒,日日夜夜奔走在治水路上;

文章图片3

大禹治水壁画

他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甚至听到自己刚出生儿子的哭声,都不进去看一下;就这样经过13年,带领众先民开辟了九州的道路,疏通了九条大河,整治了九个大泽,开凿打通了九座大山,终于用疏导的方法治好了洪水,安定了九州。

文章图片4

史前大洪水遗迹示意图

在《山海经》中还记载了重要的治水地理位置。

《大荒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先槛大逢之山,河、济所入,海北注焉。其西有山,名曰禹所积石。有陽山者。有顺山者,顺水出焉。

先槛大逢山,是黄河水和济水流入的地方,海水从北面灌注到这里。它的西边也有座山,名叫禹所积石山。有座陽山。又有座顺山,顺水从这座山发源。

文章图片5

疏导的方法治水

《山海经·海外北经》:禹所积石之山在其东,河水所入。

以上提到的“积石山”, 是在大禹治水时,石料堆积而成,在博父国的东面,黄河流到此地最终进入渤海。

而《大荒南经》还有座云雨山。山上有一棵神奇的树叫做栾。大禹在云雨山砍伐树木,发现红色岩石上忽然生出这棵栾树,黄色的茎干,红色的枝条,青色的叶子,诸帝就到这里来采药制药。

文章图片6

栾树

积石山、云雨山,众多河流出入口记录,从侧面证实了大禹治水所采用的“疏”的做法。

大禹治水整13年,对大地山川地理进行了系统的大范围的详尽考察,主要记载在《山海经》的《山径》里。

令人震惊的大地测量

《山海经·山经》最后一段话是这样总结的:

大禹说:天下名山,五千三百七十座,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可以居住。称为《五臧》,其它小山太多,不必记录。天地东西长二万八千里,南北长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有八千里,受水之山有八千里,出铜之山有四百六十七里,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里。这些是分疆立国、发生刀兵杀伐的原因,先进强悍的民族就得到充足的物产资源,落后柔弱的民族,物资就会贫乏。那些去泰山和梁父山封禅的七十二家,兴衰得失皆因为这个原因,事关国家的战略。

文章图片7

大禹塑像

原文: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在地之所分壤树谷也,戈矛之所发也,刀铩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封于泰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

从此可知,大禹实施了足以令后世震惊的大地测量工作。而且数据相当详细,但是东西距离和南北距离的数字,到底是对地球大地进行的什么测量呢?

文章图片8

天下总图

有人认为“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12650千米)与地球的赤道直径12756千米基本相符,地球的两极直径12714千米与“南北二万六千里”(11747千米)基本相符,表明当时的实测和科学计算相当了不起。

那么,在远古时期,没有现代测量技术的当时,是如何测量的呢?而且是如此广袤的大地!

《山海经·海外东经》有记载:

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文章图片9

竖亥

这里的 “步”,表示是以脚步测量距离。

“选”就是万。

“算”通筭(suàn),指古代计算用的筹码。

所谓“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就是说竖亥已经使用有专门的计算工具,并且选择“青丘”这个地点为测量原点。

整体意思是:天帝命令竖亥以脚步测量大地的长度,竖亥从最东端走到最西端,共走了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拿着算筹,左手指着青丘国的北端。一说是禹命令竖亥以脚步测量大地。一说测量的结果是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这里介绍一下【竖亥步地】

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竖亥是一位特别能走的神。在大禹平息了洪水以后,有了陆地和江河湖海的区别,陆地了连成一片,改变了以往部落聚居一隅的局面。

文章图片10

远古聚居生活

大禹要重整家园、划分区域,就必须了解地域方位和土地面积。 于是,他派竖亥用脚步去丈量大地的面积。竖亥走得很快,让他来测量再合适不过了。竖亥从东走到西,一共走了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从南走到北,一共走了二亿三万三千五百七十五步。 从数字上我们也可以看出,古人认为大地是方形的,正符合古人“天圆地方”的传统认识。

在神话传说中,有伏羲给大禹看八卦图,送他一尺二寸玉简的故事,玉简代表着十二时辰,可以度量天地。

文章图片11

这样就可以理解大禹治水要进行精确的测量,有了设立长度标准尺,所谓伏羲赠玉简,实际上是在借用伏羲的权威来确定和颁布测量单位。

如此这般的大地测量,在远古时期,最终实现禹定九州,即大禹把中华大地划分成冀州、青州、豫州、扬州、徐州、梁州、雍州、兖州、荆州等九州。

文章图片12

帝禹山河图

大禹治水,我们应该知道的不只是三过家门而不入,更是治水的功绩,造福先民的奉献,更有对远古地理的重大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