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有云:“女子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丈夫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 人到成年,筋骨结构,气血循环机制都已固化。并且当代的后天环境,对人体的影响较以往更甚:高压的社会环境,对人的情志影响巨大,进而影响肝胆的生发和脾胃的运化,身体也会出现较多瘀滞;而固化的工作方式,给颈椎、腰椎,以及肩、胯都带了持久性、非自然的生理影响。 所以,当代成年人的身体可以说是几千年来的最差身体,再加上近几年疫毒侵害,更是使之雪上加霜。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上文中的童子功,就是常规的内传功法,现实中多数人的身体都无法承受,所以需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一蹴而就。但事实上,现代人凡事求快,欲走捷径。“一天通小周天,一周通大周天”等快捷宣传比比皆是,且欲学者趋之若鹜,但学后又一地鸡毛。殊不知,越求快则越慢,越急则越险。学拳术、练功法需要缘法,但秉不争、无事之心,反而或有所成。 形意拳大师李奎元曾道:“练拳术者,先要求明师得良友,心思会悟,身体力行,日日习练,不可间断,方能有得也”。 故,上文中童子功虽然当下常人已不可练,但此处提供几种依童子功思路的入门功法,供诸位读友参考、品鉴。 1.活身为先导 当代成年人的体质已经不同以往,实际上连古代书生的体质都不如。古代书生尚能负重,辗转千里进京赶考。 所以,想要真正的练习各种功法之前,活身需为先导。 这里的活身,指的并不是现代体育活动前的热身。而是要全方面提升心肺、气血、筋骨能力,使之能够达到习练内家入门功法的最低标准。 当然,活身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人体的自然应力结构,使之能够更有效的习练内家功法,事半功倍。 而现代人求快,绕开活身这一步,而直接习站桩、练太极,往往只得其形,无法得其实。 ① 强心肺、活气血 古人每天都有日常劳作,所以心肺、气血都不是问题。但是现代人委实缺少锻炼。所以要从心肺、气血锻炼开始。 如果身体底子较差,可以先从走步开始,以快走的方式,日行一定量,激活身体的基础能量; 如果身体底子尚可,可以进行跑步,但不要慢跑,以相对疾速的方式进行一两公里的快跑,也可以进行短程往返跑,或者是跳绳。 习练的目的是提升心肺能力,将气血能够有效送达身体四末。 ② 活筋骨 因为现代人的高强度工作姿态,使很多人的骨骼结构僵化,甚至导致结构畸形、异常。 针对身体骨骼结构异常的群体,单纯依靠活筋骨的自身运动已经无法矫正,需要找寻高明的正骨师父来进行正骨调整。骨正,筋脉才能正常,气血也才能通达。 活筋骨,最重要的两大区域就是肩背和腰胯。通过肩背带动上半身,腰胯带动下半身,以活络全身筋骨。 l活肩背 通背拳针对肩背的基础式,就是比较好的活肩背的方法,网上也有很多教学,有兴趣的读友可以自行查找。 包括还有一些网上所谓的道门甩臂功等亦可,但效果不如上者。 l活腰胯 压腿、踢腿,以及弓步等拉伸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舒活下肢,也能带动腰胯活络。 当然,在活筋骨的角度,一些瑜伽式的效果也不错,可以相互借鉴使用。 2.撑着站与桩功 撑着站,是以下半身自重,反向抻拔上半身,其实有些像桩功的倒用。 桩功,在各派内家功法中,都是非常核心的基础功法,不仅是入门之用,在不同阶段,不同的桩功,或者同一桩功的不同练法,都能达成不同的功用,所以桩功是可以习练一辈子的功法。 当然,桩功既是独立的定式,又是可以游走的动式。而很多功法,比如太极,其中的每一式,都可以当做定式的桩功来练,包括形意五行拳,十二形拳等也均有此练法。 现在,各类桩功有数百种之多,练法、功用多有不同,在入门阶段,推荐两个桩功:无极桩和混元桩。 ① 无极桩 无极桩,又叫自然桩,据传为杨氏太极所传,亦为太极起式。市面上又有称为百桩之母,皆因其式极为简单,但有可以演变为各种桩功架子。 此桩特点为简单,得气快。尤其是易于身架调整,但不可执于所得浮气。 网上也有很多讲解视频,有兴趣的读友可自行参考。 ② 混元桩 混元桩,又叫浑圆桩,出自形意拳。其后,王芗斋从形意拳中脱胎创立大成拳(也叫意拳),其首重桩功,大力推广混元桩,使公众所熟知。 此功,书中也有提及,也是关仁早期习练较多的一个功法,也有不同变化。在入门阶段,读友可先行参考网络讲解。 上述桩功及后文功法,只从网络获取,极易练偏,如想习练,建议尽量线下就近找寻靠谱的师父调架子,以免误入歧途。 3.蹲着跑与趟泥步 蹲着跑,其重点练习的是腰、胯、腿。目的是开丹田,活腰、开胯,抻活腰腿筋。 与其相近的功法,为趟泥步。趟泥步可以看成高体位的蹲着跑,简言之,坐着走。 趟泥步是游身八卦掌和形意拳的基础步法。但其练法也多有差异:形意拳强调的趟泥步“放步如涉水,拔脚如出泥”;游身八卦则强调“步入水中,脚如剪刀”。 市面所授趟泥步,此处不做评价。由于其练习略微复杂,此处只做概要说明:趟泥步,核心是趟泥,犹如人行走在过膝的烂泥当中。诸位读友如有兴趣,可以找烂泥地尝试,当然,以水替泥亦可。在行进中,上身坐胯,有如坐行,并以腰和丹田为核心,以两胯为枢纽,甩动两腿,带动两足如轮碾地前行。 4.跪着睡与跪坐 跪着睡,瑜伽中称为婴儿式,在道家称为顶天锅,是养身功,也是正身功。但由于成年人身体的应力结构固化,不可常做。 其相近功法,为跪坐。跪坐,又称金刚坐,在唐宋之前为华夏正坐之姿,后随文化融合,出现胡凳、交椅,日常坐姿开始发生变化;加之佛教引入,盘坐不仅是修行坐姿,也替代了跪坐变成了礼仪坐姿。而跪坐则逐步淡出世人视野。 现今,古礼复兴,跪坐又重新回到了大众视野。当然,随着三星堆文物的出土,还有人推崇、宣导三星堆跪坐法。其实为古之燕坐,是跪坐一种变法,初学者不建议尝试。 跪坐,不仅能拉伸腿脚筋脉,还能养护膝盖、活络小腿(中医角度,小腿是人身第二心脏,不可不关注),还有松腰、养身的功效。 跪坐,可以进一步看做为跪桩。有心者可以多做体会。 注意:以上仅作为练习参考,具体习练需线下指导,有兴趣的读友可就近寻明师,访同修,互参互修,以免练功不当,误练误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