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碰到孩子突然跑过来跟你说:“妈妈,他们不跟我玩了”? 你都是怎么回答的呢?你是不是和我一样,总会这么回孩子: “他们不跟你玩,你就去找其他小朋友呀!” “他们不跟你玩,那就别理他们,自己玩儿去。” 我们以为这样说会让孩子内心平和一些,但你知道吗?这样敷衍的回答,其实对孩子并不友好。 前一句会让孩子感到被忽视,很显然,这句话对孩子而言没有给出实质性的帮助。 后一句的回答,则可能会让孩子产生孤独感,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 那我们要怎样回答才能让孩子不失落呢?刷到一位妈妈总结的经验,觉得真的很棒,分享给大家: 倾听孩子的感受,理解他们的心情 “宝宝,听到你这么说,妈妈知道你现在一定很难过。”给孩子一个拥抱,让他们感受到你的支持和关爱。 当孩子说其他小朋友不跟他玩时,他可能正在经历社会认同的缺失,这会对孩子自我认同产生负面影响。 这时我们的支持对孩子就会显得尤为重要。 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的原因 “你觉得他们为什么不跟你玩呢?是因为你做了什么让他们不开心的事情吗?” 帮助孩子分析问题的根源,但不要直接指责他们。 当孩子遭遇拒绝或排斥时,这可能是他学习如何处理复杂社交情境的重要机会。 我们可以试着引导孩子思考问题的原因,而不是急着给孩子出谋划策,剥夺他成长的机会。 给孩子一些建议,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你可以试着主动去跟他们说说话,分享你的玩具或者零食,或者邀请他们一起玩游戏。” “如果这样做了,他们还是不跟你玩,那也没关系,可能是他们的原因,你可以找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我们可以一起去参加一些社区活动或者兴趣班,那里有很多小朋友,你可以认识新的朋友。” “而且,妈妈也会一直陪着你,和你一起成长。” 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帮助孩子建立“安全依恋”,让孩子知道无论何时父母都在他身后。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独立能力 “宝宝,你是一个非常棒的孩子,有很多优点和特长。” “即使别人不跟你玩,也不要气馁,相信自己,你一定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朋友。” 这么说是为了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感是孩子对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的信念。 当孩子尝试多次融入群体却失败时,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会受到打击。这时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和肯定来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感,帮助他更有信心去面对和解决社交问题。 总之,当孩子感到孤独或被排斥时,不仅仅是对孩子的考验,更是对我们家长的一次考验。我们的应对策略,会影响孩子未来的社交能力、问题解决能力。 所以今后再碰到类似的问题,我们就可以试试上面的方法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