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法战争:一场“赢了仗却输了钱”的闹剧

 渐华 2025-05-08

洋务运动时期中国爆发了两场战争,巧合的是都发生在中国为了保护当时的“藩属国”小弟,甲午中日战争是为了保护朝鲜和日本打,今天要聊的中法战争是为了保护越南和法国打。还不错,算是在近代与西方列强战争中清廷少有的胜利。但结果还是赢了面子,输了“里子”。

战争咋来的?越南这块“烫手山芋”

故事得从越南说起。越南打明朝起就是清朝的“跟班”,每年进贡点茶叶啥的,喊一声“大哥”。可到了19世纪,法国人看上了这块风水宝地。1858年,法国借口保护传教士,派兵占了越南南部,还逼着签了《西贡条约》。到1874年,法国再下狠手,把越南整个变成“保护国”,清朝的宗主权眼看就没了。

1883年,法国不满足于南边,又挥师北上,直奔越南北部(东京地区)。这下可捅了马蜂窝,越南国王慌了,赶紧跑来找清朝求救。清朝这边呢,朝堂上吵得跟菜市场似的,有人喊“保藩救弟”,有人劝“别惹事”。可法国不给面子,直接派舰队司令李维业攻占河内。清朝援越的黑旗军(刘永福带队)也不是吃素的,1883年12月在纸桥一战,把法军揍得找不着北,还干掉了法国指挥官李威利。这仗一打,算是彻底撕破脸了。

战争过程:陆上英雄,海上软脚虾

中法战争分陆战和海战两块,清军表现堪称“冰火两重天”。

陆战:冯大爷的“镇南关奇迹

战争初期,黑旗军在越南山西连连得手,纸桥一战让法国人吃了大亏。清廷一看有戏,派了正规军去帮忙,可惜将领瞎指挥,战果没扩大。到了1885年,剧情高潮来了。老将冯子材,60多岁还亲自上阵,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带着清军硬刚法军。那一仗打得漂亮,法军死伤几百,丢盔弃甲跑回谅山。清军乘胜追击,又在谅山收拾了法国一顿,士气高得能上天。

海战:马尾港的“大烟花”

可惜陆上的英雄气概,海上一塌糊涂。1884年8月,法国舰队偷袭福建马尾港,清朝的福建水师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捞着,11艘军舰全被炸成“海上烟花”。法国还顺手封锁了台湾基隆、澎湖,把清朝东南沿海搞得鸡飞狗跳。

结局:打赢了,谈输了!

就在冯子材打得法国满地找牙的时候,清廷却喊“停”。1885年6月,李鸿章跟法国公使巴德诺在天津签了《中法新约》。条款一出,全国傻眼:清朝承认法国占越南,还要赔250万两白银,开放云南、广西边境让人家做生意。法国撤出台湾,但越南这块地算是彻底没了。

很多朋友看到这里会特别气愤,唾手可得的胜利拱手相让,又割地又赔款简直是奇耻大辱。可这不是慈禧考虑的,在她看来什么民族尊严,国家大义都没有她屁股下那把椅子还属于她重要。海战的失利让她没有信心打赢法国,万一再有第二次鸦片战争列强纷纷趁火打劫的情景再现,对于她来说才是得不偿失。李鸿章等人也一样,他知道北洋海军只能起到装点门面的作用,从内心来讲就心虚和法国开战(之后的甲午海战也一样)。这次反倒是守旧派坚决主战,大骂李鸿章卖国。所以历史上的孰是孰非焉能用一个简单的好坏做判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