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老师上午备课,下午讲课,无暇创作,所以推送从前的一篇文字,温故而知新。) 
(本文仅供学习和参考。文中所述方剂,非专业读者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中医内科临床治疗学》、《中医方剂学》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聊聊,“吃完就拉”这个事儿。 这些年,我身边有不少朋友讲,说自己这个脾,实在太弱了。刚吃完饭,就想上厕所。大便不成型,有时候还很稀,像拉稀腹泻似的,粪便中有不消化的食物。昨天吃的啥,看得一清二楚。 由于总拉,所以身上就没劲儿,食欲还不好。走在路上,肚子也叽里咕噜地叫,不舒服。出门办事儿,必须带着面巾纸,因为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得上厕所…… 针对这个现象,我给你说一张临床验案。它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中医行之有效的调治之法。 什么毛病呢?最近这俩月,不知道怎么回事,经常拉肚子,腹泻。最近一个礼拜,每天腹泻4到5次,已经不能上学了。 具体是怎么拉的呢?就是一吃饭,没一会儿就拉,粪便中有不消化的食物。 另外,患者食欲不振,体倦,腹胀。整个人瘦了一大圈。 刻诊,患者脉沉细无力,舌淡,苔白腻。面色发白,不太好看。 党参、炒白术、鸡内金、茯苓各10克,藿香8克,甘草、木香各3克,葛根、扁豆各6克,山药12克,炒麦芽15克。所有这些,水煎服。 结果,患者服用2剂以后,腹泻停止。原方再投2剂,诸证息平。 我们来看看吧,这孩子的问题到底出在哪儿,为啥可以如此用药。 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所以脉沉细无力,舌淡、面色苍白、体倦。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所以舌苔白腻。脾虚,运化不及,则胃纳受损,所以患者食欲差。脾不升清,胃不降浊,中焦气机郁滞,所以患者腹胀。 最主要的是,患者脾虚,运化失常,水液不能为身体吸收输布,反倒聚而成痰湿。湿邪下注大肠,这就形成了腹泻。由于脾气太弱,根本无力运化,所以只要患者一吃东西,立刻就腹泻。 党参、炒白术、鸡内金、茯苓各10克,藿香8克,甘草、木香各3克,葛根、扁豆各6克,山药12克,炒麦芽15克。所有这些,水煎服。 这里头,党参、炒白术、茯苓和甘草,就是四君子汤。党参补脾肺之气,炒白术燥湿止泻,茯苓健脾利湿。这是治疗的根本。加上一个山药,健脾的功效更好。 在这个基础上,藿香、木香、扁豆芳香化湿,理气和中。葛根用于止泻。鸡内金和炒麦芽用于消食开胃。 你看,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它其实是用四君子作为底子,加减治疗的。这体现出四君子汤,作为一张基础剂,它的临床价值。 读者朋友,现在让我们回到开篇的话题——为什么有些时候,我们一吃完饭,就得跑厕所。大便稀薄不成型,平时肠鸣腹胀,肚子里不舒服。 为什么啊?很大一个原因,是我们脾虚有湿。我们虽然还没到医案里腹泻那个程度,但是这个趋势,已经明显了。如果长时间不注意,不干预,就很可能发展成为脾虚泄。 这个时候怎么办?我个人感觉,四君子汤这样一张最简单、最质朴的方子,就能帮我们适当改善。 四君子汤,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基本配伍是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人参常常换党参。白术可以用炒白术。就这么简单,平时水煎服。患者的舌,往往是舌淡苔白,脉虚。如果我们苔白腻,可以加一点藿香、白扁豆。食欲差,加一点炒麦芽,炒鸡内金。肚子总胀胀的,里头有气儿,加点木香砂仁来行气。总之,四君子汤加味运用,对改善这种脾虚所致的消化不良,是比较对症的。 当然,有了上述症候,我们就得知道,咱们的脾已经累了,弱了,不能像以前那么吃喝了。这是一套信号。它告诉我们,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必须改一改了。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给你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