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宣宾技法系列解密之一:百会精要

 薰衣草09 2025-05-12
图片

百会精要

宣宾

近两年没怎么讲东西了。一是讲不好,二是怕累着自己,也就是懒!以前所讲的方法都没有详细的阐述原理,比如拍百会,调理肠道等问题。以后有时间,会不定期选择性讲讲。不过因本人才疏学浅,所讲内容,也是参考融汇各类经络书籍及自己实践体验理解汇编而成,仅供学习理解之用。

各群目前打卡体验的拍百会,很多人做出了惊喜,分享的也比较多。由此,《宣宾技法系列解密》就从百会开始,有汇集百家之长之义。因此,要感恩古圣先贤的智慧和恩师周尔晋的教诲及众多大德的无私传播之慷慨。但愿技法系列解密能让您有所裨益。

《宣宾技法系列解密》参阅资料:汉典、空间医学、俞跗医学、玄普医学、穴道的奥秘、高式国针灸穴名解等书籍以及部分网络资料,在此致谢!

第一,简述

一、百者

1、言其多,许多的,众多的;

2、多种多样的,各种的 ;

3、所有,一切,凡;

4、累计、数之和也。

二、会者

1,聚合,聚集、汇总也(《说文》:会,合也;《广雅·释诂三》:会,聚也);

2、主要的府邸、 都会、会所;

3、使协调一致;符合。

三、百会者

1、穴名出自《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 · 头直鼻中人发际一寸循督脉却行至风府凡八穴第二》曰:“百会,一名三阳五会,在前顶后寸五分, 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督脉、足太阳之会。”

2、百,百脉,百骸。会,朝会,会合,交会。该穴居于身体最高点,百脉百骸皆仰察朝会,如天之北辰北极也。

3、《针灸大成》云:“犹天之极星居北。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会。”《道藏》云:“天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也。”故名“百会”。所谓“天”者,以其居人身之最上也;所谓“百神”者,有关全身之神识也。《道藏》又喻头为昆仑。盖以中国地势而论,境内群山,以昆仑为主,所有山脉河流,多由昆仑披沥而下。故本穴别名“昆仑”。又本穴处人身最上,四围各穴,罗布有序,大有百脉朝宗之势,犹地理学之世界屋脊。在人身则总摄阳经全部之汇也。名以“百会”。

4、头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百会穴更是各经脉气会聚之处。其穴性属阳,又于阳中寓阴,故能通达阴阳脉络,连贯周身经穴,对于调节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会元针灸学》:“百会者,五脏六腑奇经三阳百脉之所会,故名百会”。就是说,百会穴是人体诸多穴位的交会处。在人体的 12条经络中有6条都汇集于百会穴,它们分别是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这6条经都和有 “阳脉之海”之称的督脉相交汇。道家称百会为“一身之宗,百神之会”,是可以通天气的地方。通过刺激百会穴,可以调动人体百脉,一穴通全身,一窍通而百窍通。

恩师周尔晋的“感冒一压灵”疗法,是强力按压百会穴2小时,感冒即可一次痊愈;也可拍击百会穴20分钟以上。

5、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简易取穴:双耳尖直上,交于头顶正中督脉处;也就是头顶的正中心找凹陷处取穴,按压有胀痛感。如果拍百会,就不用那么机械,拍中间即可。

第二,百会秘要

一、巅顶属肝,青龙入海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大敦穴),沿足背内侧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

人体气机从下焦到中焦再到上焦之后,气机上头,而五脏六腑的经络中,只有肝经上巅顶,因为肝经与督脉相交,肝之阴气交于百会而汇入督脉阳海,阳气下降归于任脉。督脉,统领人体纯阳之气;任脉,统领人体纯阴之气。冲脉,统领人体阴阳血气。

肝在东方,属木,魂为青龙。肺在西方,属金,魄为白虎。

十二时辰对应的脏腑中,子时胆,丑时肝,子丑都是青龙,寅时属肺脏,肺脏属于白虎,龙虎在一起就会龙虎斗。

肝藏魂易动,肺藏魄易静,魂不安,魄不静,思绪则乱,心神不宁,故佛家讲,降龙伏虎,指的就是这龙虎相争。

龙从云,虎从风,龙入督为天,虎入任为地,这就是肝气上巅顶合于百会入督脉的意义所在。

如果阴阳平和,则龙虎不相见。青龙飞天入海,是飞到阳海督脉里面。如果舌苔四周高,中间低就是比较典型的肝气郁滞,就是气机没有出入的通道,就是肝气不入督脉。即青龙不入海。

肝气郁滞的时候,肝气不入督,人的情绪自然就会郁滞,患者往往表现为:情志抑郁,胸胁或少腹胀满窜痛,或易怒,或见咽部异物感,或颈部瘿瘤,或胁下肿块;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痛经等等。

这也正是治疗抑郁症、神经类的疾病、精神类疾病从督脉下手有疗效的依据所在。实际上很多疾病的调理,当你不知道怎么下手时,疏肝理气都会有效。

切记,治疗肝脏所有疾病时,一定要记住:肝气入督称为青龙入海。这是肝木之气的生机出路!

如何让青龙入海?也就是如何让气机收降下来之后沿着督脉下行,与任脉形成一个'圆运动'(即周天运动,圆也)。

1、百会,开通百会与督脉相通的关口,对接肝气的汇入。百会穴是阴阳气机交变转变的穴位,可收降气机,阳气下降归于任脉。

上面的气机要下来,下行的通道必须打开,而尾闾穴就是督脉的出口,督脉下行之后,要通过“尾闾穴”将气机转到前面来,那么尾闾穴打通的时候,上面的气就下来了。记住:督脉是肝经的出口,尾闾穴是督脉的出口,搓、温灸、和气术尾闾穴疏肝!这个非常关键,临床中,凡头面胸腹重疾,温灸尾闾穴疏肝往往成为不二之选。

2、气机转过来之后,推动气机上行的动力是会阴穴。会阴穴有翻江倒海的作用,也是道家修炼的第一秘窍阴跷穴之部位!也是人体七脉轮之海底轮部位,海底轮是人体的根轮。

能推动会阴穴向上运动的启动点一是“涌泉穴”,这是十二经络的总根,“涌泉穴”的启动用温热灸、和气术!

二是三阴交。空间医学认为:三阴交的作用点为会阴,会阴能量运动了,推动下焦能量上行,能够疏通上焦中焦下焦的能量,可通膀胱经,疏通后背膀胱经区域,起到能量补充,医治阳病的作用。能解决胸膈以上的问题。

三是太冲穴。肝之原穴。由下而上增加肝气上巅顶入百会的原动力。

四是直接灸会阴或对会阴部位施行和气术。

3、颈项,是少阳胆经与三焦气机向上的运动出口。肝气郁结,亦可导致三焦气机的向上运动出现障碍。

颈项是青龙入海的重要通道,在四总穴里有“颈项寻列缺”,列缺,开通颈项的通道,疏通三焦气机越颈项而向上的运动气机,促进肝郁的化解。这是列缺穴通于任脉的含义。

平时轻捋颈项,做咽喉和气术松解任脉与颈项间的郁滞。这是疏通颈项间的重要方法。

4、后溪通督脉,补充加强肝气入督的能量。

二、肝与大肠别通

《五脏穿凿论》,载于明朝著名医家李梴《医学入门・脏腑》。其论曰:“心与胆相通,肝与大肠相通,脾与小肠相通,肺与膀胱相通,肾与三焦相通,肾与命门相通。此合一之妙也。”

图片

肝主疏泄,有协调二便的作用,肝气疏泄能够加强大肠的传导功能。拍百会穴调理肠道、治疗痔疮的效果就非常好。

三、大肠与胃同名

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为同名经。都属阳明,同气相应,所以调理好大肠,胃的状况也会有所改善。

四、易经八卦中乾卦为大肠为首

乾卦:对应大肠、脑、脊椎、督脉、胸部、左下腹、左下肢、男性生殖器。

功效:通调督脉、醒脑清神、强脊补肾、通肠导滞、通阳散瘀、舒筋利节等。

主治:头项脑疾病、脊椎病、关节炎、肠道之疾、高血压、中风及中风后遗症等。

五、肠肥脑满

肠肥:身体胖,肚子大,脑满:指肥头大耳。这说明二者关系很密切,肚大肠肥时,脑袋会有闷胀感,心脏、血压、血脂等也可能会出现问题;而当大肠排空时,大脑就会感觉清爽。所以便秘的人常常头脑晕晕的,尤其对于癫痫患者来说,解决了便秘问题,癫痫症状也可能会有所缓解。

六、通智慧

常说 “一肚子墨水、文章”,用来形容一个人文化水平高,正所谓 “腹有诗书气自华”。而墨水是黑的,人们也会说 “一肚子坏水” 来形容人的心术不正。这里从不同角度体现了 “腹” 所代表的含义,从文化层面的 “有墨水” 到形容人心术的 “坏水”,虽然意思不同,但都与 “腹” 相关联。

七、宰相肚里能撑船,大肚能容天下之事

一般形容一个人宽宏大量,大人有大量的意思。倡导为人处世要豁达大度,待人处事要仁慈。这是从心性的层面理解头与腹的关系。

八、腹地,相当于后方基地

在腹部天地中,它应象的是坤土,是生万物化万物之所。百会,为诸阳之会,阴阳相合而平衡。当后方基地物资丰沛时,一切都会有保障。

九、六腑以空为补。晚餐不吃,虚可纳气

六腑以空为补,在易经八卦中乾为大肠,属纯阳之卦。大肠里大便多了,意味着阴实的东西多了,阳气就会相对减少。要使大肠里阳气充足,就要清空大肠,所以有 “过午不食” 之说。这样可以保障大肠虚空,虚可纳气。如此,按照中医五行理论,大肠属金,肾属水,大肠金可生肾水,从而起到补肾的作用。拍百会穴可加强大肠排泄,使大肠功能得以正常发挥。

十、道家吃白菜清大肠

大白菜,以叶为主(少量菜帮)加水煮,不加油盐,可适量放少许辣椒、花椒或是去皮生姜(姜皮性寒,姜肉性热)。只吃白菜,每天肚子饿了就吃,连吃三天,不吃别的食物,第三天除了吃白菜叶外可再喝些白菜汤。白菜要煮得烂一点。这种吃法排毒效果奇佳,对便秘或者肠胃不健康的人来说,是一次很好的肠道大扫除。冬天白菜比较多,很多人有虚热症状,可以尝试这样做。春天菜苔多,也是采用此法的好时机。

十一、心与小肠表里,肺与大肠表里,心肺属上焦,大肠小肠属下焦,小腹可以调上焦心肺、头部的问题。扁鹊心书说:中风,灸关元 500 壮,关元是小肠经募穴。

十二、从全息对应来看,下面有阴毛,上面有头发,脑髓与小肠形状相似。

十三、空间医学认为:百会,是阴入阳的关口。

百会是诸阳之首,是三焦能量的上出口,是由阴转阳的转折点,主治舌上无苔。按摩百会能使会阴及三焦能量上行,使细胞内瘀滞的物质转化为胞外能量,可以生津生舌苔,主治舌上无苔,这一点至关重要。此外,百会穴还有更奇妙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传染病。

按摩百会穴 + 足三里穴,应该有助于抵抗病毒。

百会是诸阳之会,百会的开口能使上、中、下三焦清升浊降的功能恢复,这一点非常重要,百会的功能是由阴转阳的转折点,腹为阴,背为阳,它是阴阳转换的关键转折点。

人体有脑腔、胸腔、腹腔,如果把三腔连成一体的话,就像一个鼓,百会就像一个鼓面,当拍鼓面时,三个腔体都会有振动,如果拍百会的频率与心率跳动相同,边走边拍,就可以达到拍,走与心率同频共振,其作用,你可以发挥想象,也可以验证。那百会调百病也就顺理成章了。

第三,取象比类

百会穴位于督脉,处于人体头部正顶,犹如天星北极,受群星朝拱。其核心功能为接引天道,承担先天之气的接引与后天之气的布散职能。


第四,操作方法

俗话说 “万事开头难,一切从头开始”,关于百会穴的操作如下:

拍打法:力度适中,避免重力拍打,速度尽量与自身心率保持一致,建议采用边走边拍的方式。若行走速度、拍打速度与心跳速度同步,即为 “三合一拍法”,该方法也可应用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拍打。
       

刮拭法:使用刮痧板进行刮拭,力度可适当加重。操作时长:每次操作建议持续 20 分钟以上。

木梳法:用木梳全头梳理。或指梳法。梳千次以上。


第五,主要功效

百会穴具有升清阳、降浊气的作用,具体功效如下:

肠道调理:对便秘、痔疮等肠道疾病有显著疗效;
清热退烧:可有效清除虚热,缓解发热症状;
鼻部疾病:适用于鼻塞、鼻炎等病症;

头发养护:有助于防止脱发,促进白发转黑和头发生长;

脏腑调节:对胃、肝、心等脏腑均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提神醒脑:可使人聚精会神,是守护脑部健康的重要穴位 。

百会穴如同昆仑祖山,有百脉朝宗之势,在地理学上可类比世界屋脊,地位极其重要,是治疗头部各种神志疾病的关键穴位,因此有 “一身之中,百神之会” 的说法。


第六,临床相关应用

百会穴可用于调理多种疾病,涵盖脑部疾病(如头痛、头重脚轻)、循环系统疾病(高血压、低血压)、神经系统疾病(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眩晕、惊悸、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五官科疾病(耳鸣、鼻塞)以及肛肠疾病(脱肛、痔疾)、妇科疾病(阴挺)、消化系统疾病(泄泻、肚胀)、泌尿系统疾病(遗尿)、内耳疾病(美尼尔氏综合征)、精神疾病等。具体应用方式如下:

采用左右手交替拍打的方式,拍打前先揉半分钟太阳穴,效果更佳。判断效果可观察尿液颜色,若变黄则说明有效。部分人拍打后可能会起疹子,这是膀胱经循环排毒的正常现象。同时,可顺带拍打发际,尤其对有痛点的部位多拍,有助于保持手脚灵活,还能清虚火。

参照恩师周尔晋的 “感冒一压灵” 方法,强力按压百会穴 2 小时,感冒就会一次痊愈。

百会穴是诸阳之首,阴阳转化的关键节点,可使会阴及三焦能量上行,起到升清降浊的作用,促进舌尖疏通,使细胞内瘀滞物质转化为胞外能量,从而生津生苔,对治疗各种传染病有一定效果 。

百会穴为诸阳之会,对于久病体弱、阳气下陷的患者,艾灸百会穴可提升阳气;针灸百会穴常用于治疗头痛、目眩、鼻塞、耳鸣、中风失语,还可治疗脱肛、子宫脱垂、胃下垂等脏器脱垂病症。


第七,综合运用

百会穴具有醒脑开窍、安神定志、升阳举陷的功效。不少针灸名家在治病前,往往先扎百会穴。个人实践发现,在进行点穴调理前,先按压或艾灸百会穴,能显著提升调理效果。按压大趾腹痛点也有类似效果,这种按压激发了大脑的平衡、调节和指挥功能,促使其他穴位更好地发挥作用。此外,大趾、耳穴的脑部全息穴位也可结合使用,将指挥穴位与疾病对应高升点配合,能大幅提高调理治疗效果。具体组合应用如下:


1、与涌泉穴同按,可很快排出人体毒素。

2、足底痛:(也可以取肩井穴),按摩百会穴涌泉穴可贯通气血。


3、阳池穴、中脘穴、百会穴:这是日本泽田健先生太极疗法之一,他认为此三穴实为天之神气,入人体之重要处,即人与天地之灵气交通之处,阳池穴是三焦的原穴,受天地之灵气的是三焦。调理三焦很重要,此法如用按摩之法,百会穴与中脘穴同压,然后加阳池穴。通调全身气机。

4、百会穴、神阙穴、阳池穴:把中脘穴改为神阙穴,百会穴与神阙穴同压,再压阳池穴。

5、百会穴、神阙穴、涌泉穴:此法为恩师周尔晋先生之精气神压法,三穴同压,效力非凡,经本人实践,躺着压得气快,可用松紧带固定小木珠套在脚上,以木珠抵涌泉,躺下以足抵床头,压抵涌泉穴,一手压百会穴,一手压神阙穴,须足底发热,有热流沿足内侧上行。此法为保健,治疗相得益彰之大法,望得此术之人勤而习之。

6、百会穴、涌泉穴、劳宫穴:三穴同压为天地能量感应之法。人体主要以这三大穴道与外界相通,百会穴通天、涌泉穴通地、劳宫穴则是可由人体主控的出入气穴。

7、百会穴,肩井穴,涌泉穴,三穴相通,互持互助。

8、百会穴按摩真法:曾有高人说过,任督二脉加足底,按摩之道毕矣。有用足底按摩开穴加相应经络穴位治脏腑之疾,其效立显。恩师周尔晋先生百会穴、神阙穴、涌泉穴调精气神与高人所说不谋而合,在按住身体的某一个穴道时,比如膻中穴,同时按头顶百会穴,可以很快打通经络,按住百会穴+按脚底反射区的穴位(脚底反射区的各个区对应各个脏器),也可以很快打通各个脏器的经络。如果你要压那一条经脉或是那条经脉上的任意一个穴位,先把脚底相对应的穴位和百会穴一起按通,然后再按百会穴和那条经脉或是那个穴位,也就是说:先压脚底穴位+百会穴,再按身体部位的其他穴道效果会更好。如:治疗胃部疾病,可先压足底脾胃反射区和百会穴,再压胃经上的穴位,一般用合穴或胃部疾病反应点,足三里穴下2寸左右痛点。

9、百会穴是个极为特殊的地方,不可重刺激,否则会导致经脉受损,气血流动不畅,会出现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以轻揉,轻拍为主。玄妙之处就在于轻刺激、先刺激。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