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桑葚不光好吃,还是养生佳品。在中医典籍中被誉为"民间圣果",《本草纲目》这样记载:桑椹子,滋肝肾,充血液,健五脏,明耳目。 一句话概括,桑葚就是水果界的“六味地黄丸”,主打补肾滋阴的功效。 桑葚暗紫色的汁液,能给到身体甘甜的润泽,能够深层次地滋阴补血; 甜中带一点酸味,还可以帮助能量收敛下行; 黑色又入肾,自然与肾脏的属性相契合。 对于熬夜阴虚、更年期潮热、干燥症、腰膝酸软、须发早白等肾精肾阴亏虚的问题,桑葚都有调补的作用。 这些症状,也正是六味地黄丸的主治范围,所以说,食疗版的六味地黄丸,桑葚当之无愧。 ![]() 既然桑椹那么好,什么样的人群适合吃呢? 甘酸之味又能化生阴血,直接滋养肝血。 所以《本草经疏》说它:桑葚甘寒益血,故主阴血不足之证。 桑葚色紫黑,中医象思维,黑色入肾、入血。 除了补肝血,桑葚还能入肾补肾阴。《玉楸药解》说它:滋木利水。 这里滋的木就是肝木,利的水是肾水(肾阴)。 《滇南本草》说它:益肾脏而固精,久服黑发明目。 就是说它能通过补肾阴、填精血,来改善因肝血、肾精亏虚导致的眼干、发枯。 现代药理学发现桑葚富含: 花青素、铁、维生素E:抗氧化、促进造血功能。 乌发素(黑色素前体物质):可能直接参与毛发色素合成。 新鲜的桑葚直接食用,酸甜可口,津液充足。有助于缓解阴虚体质的各种不适。 如果想整年都留住这份滋养,也可以囤一些桑葚干,用来泡茶,或者闲暇时抓一把干嚼,绝对好过吃其他零食。 ![]() 手脚勤快还可以熬成膏,滋养浓度更高,而且更易于保存。如果脾胃虚寒严重,加上适量生姜、红糖一起熬膏,就能放心食用了。每日温水冲服1-2勺,可以乌发养颜,润燥通便。 前面已经说了桑葚色黑入肾, 能补肝血补肾阴,也就是从底子上补身体底层阴液; 除此,它性味甘凉可以清烦热、生津止渴。 《神农本草经疏》: 桑葚者,桑之精华所结也。 如果你最近有喝了很多水也不解渴,口干舌燥津液不足的情况,可以多吃点儿桑葚,比喝水管用。 ![]() 1)适合长期坚持: 膏者,缓也;膏剂这种剂型,非常适合慢性虚损人群,每日少量长期坚持,渐进补益。 2)厚味填精: 膏方是通过长时间煎煮浓缩而成,能大幅提升药物的“ 厚味填精 ”作用。 3)改变药性: 桑葚偏寒,熬煮浓缩而成的桑葚膏就是微寒,如果你还担心,可以加点姜粉或附子粉等温阳。 ![]() ![]() 桑椹膏的做法 ![]() 1、把鲜桑葚倒盆里,洒点盐,浸泡半小时,去掉灰尘和虫卵。 ![]() ![]() 洗净后,用工具压榨出汁液,我不想浪费,就把整个桑椹直接用破壁机榨成原浆。可以加些的红枣和枸杞,补血益肾更给力,味道也更甜。 2、将汁液或原浆倒到不锈钢锅或砂锅里,不要用铁锅。中大火煮开,转小火一直熬,熬20分钟以后,还可以加些红糖或冰糖,让甜味加倍,继续熬至拉丝粘稠,四处飞溅时,即可出锅。 ![]() 熬煮过程中需要不停搅拌,避免糊锅。开始的时候,勺子搅起来很顺滑,40分钟后,感觉越来越难搅了,汁液变得粘稠了,就说明熬好了。 然后用无油无水的罐子装起来,放冰箱冷藏保存。 纯汁液熬的膏 ![]() ![]() ![]() ![]() 「保留纤维熬的膏」 ![]() 桑椹膏的吃法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