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鲜于璜碑》集字对联书法的形意重构与艺术嬗变,方劲圆融,古法新诠!

 青木森森 2025-05-13

对联与书法以“文墨共生”的互哺关系形成艺术共振:书法借对联的工整韵律拓展形式美,对联凭书法的笔墨意象升华意境美,二者在“形意交融”中既传承文化基因(如汉碑集联的古朴气韵),又激发创新表达(如清代书家以篆入隶重构章法),最终实现从实用载体到审美典范的双向超越。

图片

清代至民国时期的隶书对联书法呈现出“篆隶交融、破立相生”的取法路径与风格特征。在取法对象上,书家突破传统汉隶的单一范式,溯源篆籀古法(如《石鼓文》),并聚焦篆隶过渡时期的碑刻(如《祀三公山碑》《开通褒斜道刻石》),汲取其兼具篆书圆浑笔意与隶书方折体势的独特风貌。

创作特点表现为:

1.笔法杂糅,以篆书的中锋圆劲写隶,弱化波磔雁尾,如吴昌硕以石鼓文骨力入隶,线条迟涩凝练;

2.结体求变,改汉隶扁平为篆书纵势,如齐白石将篆书纵长结构融入隶书,形成错落疏密之美;

3.古意重构,曾熙等重探秦隶古法,以锯齿状线条强化朴拙意趣;

4.审美多元,康有为倡导“方圆互鉴”,郑孝胥强调“隶源于篆”,推动作品兼具汉碑的峻厚与篆书的浑穆,最终形成“气象高古而个性鲜明”的创作格局。

图片

对联书法创作中,集字创作对联书法,本质上是“以古为媒、以意驭形”的复合艺术实践。从经典碑帖中精选单字,既保证字形的书法性,又兼顾上下联的文意对仗与视觉和谐,如吴昌硕以《石鼓文》集联时注重古文字形与吉祥寓意的契合。

创作过程中,可以理解原作的笔法精髓,再以个性化调整重构章法通过墨色对比(浓墨肃穆、淡墨素雅)强化节奏。这种集字创作既是对传统的致敬,也是个体表达的突破,使千年碑刻在现代笔墨间焕发新的生机。

图片

《鲜于璜碑》为书法爱好者提供了“方劲圆融”的隶书笔法范本(如强化铺毫塑造的厚重线条与方圆并用的篆籀意趣),其方正朴拙的字形结构与稳中求险的辩证布局(如“密不透风,疏可走马”的空间处理),既能夯实隶书基本功,又能启发创作中对古拙气韵与个性表达的融合。

《鲜于璜碑》集字隶书对联以方折硬朗的笔法为灵魂,起收笔皆如刀刻斧凿,线条遒劲爽利,展现出东汉隶书特有的金石之气与雄健骨力。

图片

《鲜于璜碑》结构内敛严整,字形或方或扁,通过中宫内收与笔画拓展形成外松内紧的张力,如“宽绰充实的雕塑”,既有方正如印的秩序感,又因大小错落而显生动。

《鲜于璜碑》章法上密中见疏,界格内字靠上排列,下缘参差,看似规整却暗藏自由奔放的野性之美。

图片

《鲜于璜碑》整体意境浑厚凝重,如“佩刀贯甲的武士”,兼具汉隶的朴拙与唐楷的雍容,观之如直面历史沧桑,既有古器铭文的装饰意趣,又透露出不怒自威的庄重气魄。

图片
图片

这本《新撰楹联集鲜于璜碑字》,全书106页,集《鲜于璜碑》100多副对联,是隶书楹联创作、学习的不二之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全文完,感谢阅读
【喜欢的话记得关注三连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