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树侯(1866-1935),名之屏,安徽寿县人,是民国时期集革命家、学者、书法家于一身的重要人物。他早年投身辛亥革命,参与创办“强立学社”,后因时局动荡退居乡里,潜心艺事,以书法、篆刻及理论研究名世,被誉为“铁笔张树侯”。 ![]() 张树侯隶书取法《张迁碑》的方整严峻与《石门颂》的纵放洒脱,方笔如刀凿斧劈,波磔间似有战马嘶鸣。例如《隶书屏条》中“铁马秋风塞上”,笔锋游走如烈马踏沙,墨色浓处似见烽火硝烟,淡处隐现山河轮廓,将革命壮怀熔铸于汉隶的庄重与北碑的雄强中。 ![]() 张树侯 篆书线条圆润如青铜云雷纹,结体奇崛多变。代表作《篆书对联》“钟鼎铭文藏古意,山河气象入新篇”中,“藏”字竖笔拉长穿透时空,“入”字撇捺如飞鸟振翅,兼具《散氏盘》的灵动与《石鼓文》的苍茫。 张树侯 行草率意洒脱,融合碑帖之长。《致友人书》手札中,字迹连绵如江淮流水,枯笔飞白处似见芦苇摇曳,既有碑体厚重,又具帖学灵动,体现“以碑立骨、以帖养韵”的理念。 ![]() 张树侯的书法理论著作《书法真诠》系统阐述了笔法、结构、教学等核心问题,主张“因学子笔之姿”进行个性化教学,反对强人之从己,强调“师法古人应博取而慎收”。于右任为该书题诗“天际真人张树侯,东西南北也应休。苍茫射虎屠龙手,种菜论书老寿州”,盛赞其学术与艺术成就。书中提出的“舍己从人”之弊、“养气”“标格”等观点,对民国书法教育影响深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