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很多事情,我们能用更轻松的方式去完成

 焦际空间 2025-05-16 发布于山西

      我所认同的“轻松主义”,是让自己保持好的状态,轻松但不懈怠,缓慢但不放弃,该补给时补给,该休整时休整,只要不中途退出,终能跑完全程。


       这个周四,依旧是到怡心书屋听王老师解读好书。根据提前一天的告知,知道本期要解读的是《轻松主义》,没有找到这本书的音频或视频,只能先简单做点了解了:这本书的核心思想是倡导通过“最小化费力感”来实现高效、有意义的生活。
       书中提到,现代人常常陷入“过度努力”“没苦硬吃”的陷阱,以为只要自己肯努力肯吃苦,就一定能获得成功。殊不知,越努力就会越艰难,能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
        真正的成效和幸福感,往往来自于那些相对聪明和轻松的策略:1、克制努力的程度、找到完成一件事的最必不可少的步骤、设定行动上限,找到稳定可持续的节奏。2、艰难并不是正确的代名词,忙碌也并非收获的先决条件,很多事情我们都能用更轻松的方式去完成。


       到了怡心书屋,才知道王老师在忙着筹划新的活动,这次又不能来了。不过,我们都已经习惯了,照常进行着……
       宁诺老师已是驾轻就熟,早早地就备好了樊登老师的讲书视频,就等人到齐了播放呢。
       很快,瑞瑞到了,薛总到了,还有那个谁……刘老师咋没来了?

       首先要改变的,是根植于我们大脑深处的、再苦再累也要坚持到底的思维习惯。
       有些艰难的事情,持续不断地践行下去,当然会有收获。但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适合选择那条最难走的路。一件事情很难,并不意味着“难而正确”。
        正如书中所说:一旦“努力”超过一个临界点,更多的成本投入很难推动更多的边际产出,甚至可能反噬已有的成功。

       想要让工作和生活轻松些,就不要让自己做每件事情的过程都苦大仇深举步维艰。如果一直那样,即便是做成了,也只能享受短暂的快乐,投入与产出明显不成正比。
       为了避免你付出的时间和努力所产生的回报率出现递减,提前为终极目标设立明确的条件,在达到那个条件时停止修改。
       就以写作为例,如果你两小时可以写2000字,但四小时只能写3000字,整个人还比较疲惫。那这就是你努力过头了,把每天的写作时间控制在两小时左右。


       接下来,就是删除做事过程中那些不必要的流程,只做必不可少的几步,这样可以极大地减少行动障碍。
      看起来很复杂,做起来其实也就这五步:1、找到产出低于投入的点;2、先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3、去繁化简,找到事情的核心,去掉可有可无的事项;4、不做完美主义者。在过程中不要反复调整,妄想做出最完美的事物(就如同本篇文章,顺序是有点混乱的,但我有别的事情要忙,就交给读者们自行脑补了,呵呵);5、跟随自己的节奏,张弛有度。
       以跑马拉松为例,最初几公里的速度,要低于你练习时的平均速度,让自己的呼吸和心率逐渐进入状态,然后再慢慢加速。到了中场,你就会遇到那些领先你的人,甚至还可以略带戏谑地看着他们各种狼狈的姿态……


       作者还说,工作和娱乐并不对立。找到独属于自己的感受快乐或者平静的行为,当我们给繁重的工作和生活添加一点专属快乐时,就不再会感到工作的乏味与疲劳,让最沉闷、最乏味的工作也能变得轻松愉悦。
       还有能让工作效果最大化的两个秘诀:1、学会利用杠杆原理,让复利思维代替线性思维,每一件事情都能有最大的产出。2、学习、分享、自动、信任、预警,形成一个良性的做事系统,让事情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步都变得轻松和省力。
        总之,轻松主义是一种心态,敢于直面自己的真实感受。轻松主义还是一种勇气,就看你敢不敢拥有,跟随自己的感受走完这一生。


       本书内容适合人群:
        1、感觉自己整日不停忙碌、效率和成绩却都很低的人;
        2、追求工作与生活平衡的职场人士;
        3、希望能用“聪明努力”替代“苦熬”的创业者或创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