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杰/ 给全国各地语文中考命题人的几点建议

 尚雅轩 2025-05-16
建议之一:拼音汉字题和古诗文默写不宜考得太偏太难。尤其是古诗文默写,要考真正的名句,要少考理解性默写,要尽量回避犄角旮旯里的生僻字,更不要把“回”字有几种写法这样的思维带到命题现场去。一句话,考查学生对那些耳熟能详的名句的背诵默写,就应该是“送分题”。
建议之二:适当增加选择题的比重。语文考试,以主观题为主,这是对的;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客观题(选择题)越来越少,这就导致了语文阅卷的工作量太大,阅卷工作量太大又影响了阅卷的品质,导致分值较高的主观题的得分区分度低。
建议之三:要控制主观题的题量,尤其要控制学生答题的书写总量。主观题题量如果过多,具体一道题内踩分点过多过碎,学生花在“书写”上的时间就更多,这无疑会挤压阅读和思考的时间,也会影响考查的精度。
建议之四:命题要灵活,尽量避免“套路题”。要考查学生的“真阅读”能力,首要的就在命题的灵活,只有命题灵活了,才能“以活考活”,某地中考大阅读命题,就“赏析语言”这个考点,连续几年的命题形式,都是“画一个带有修辞的句子,说说表达效果”,这样的“套路题”不仅不利于考查阅读能力,对于日常的教学都是有害的。
建议之五:主观题的踩分点不要太碎。有些命题人以为,踩分点越多,对学生的阅读思维面考查就越广,这是一种错误的认知。思维的全面性固然需要关注,但如果超过了一定的度,就适得其反。某市中考,一道3分的阅读理解题,就设置了6个踩分点,每个点0.5分,学生绞尽脑汁写到头痛,阅卷老师也几乎要发狂。这道题的评分要求,其实可以改为: 设六个答题点,但只要回答到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
建议之六:作文命题要立足初中生写作教学基本定位。命题人不要拿“思辨性”作为初中生写作的核心价值追求,更不能要求初中生考场作文写出有思辨深度的议论文。写一个议论的片段是可以的,但写整篇议论文不是初中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还有,作文命题的提示语要力求精简,不要转弯抹角绕圈子一堆废话,这样反而干扰学生的审题。
建议之七:不要以自己读书的偏好来命题,有些教研员读书比较多,读得也比较深,但对初中学情了解并不到位,他们一旦拥有了中考命题的主导权,往往会自然而然地,将一些不切实际的深度阅读的考查要求塞进命题里面去,这种过度“拔高”的命题,在很多地区的中考卷中,比比皆是。虽然在后期阅卷中,可以人为“调整”评分要求(俗称“放水”),最后统计均分也还好看,但对初中的语文教学,并不能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最后一条建议,有点强人所难,你们可以不予理睬。那就是:每个命题人在命题之前,都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做一套外地某市去年的中考原题(作文也要写),命题组成员之间互批互改。我相信,经过这番下水做题之后,再动手命题,感觉就会不一样。当然,一定要选择优质的中考卷来做,我建议您做做浙江卷,山西卷,或者江苏的南京卷也行……;千万不要做烂卷,万一选了一份烂卷,先沉浸式做题,再以烂卷为榜样来命题,那就麻烦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