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珍糕最早的明确记载文献,是明代陈实功所著的《外科正宗》(成书于 1617 年)。书中记载了八珍糕的组成为莲子、芡实、扁豆、薏米、山楂、麦芽、山药,并提到将这些药材研为细末后与米粉制成糕点。陈实功在书中称赞八珍糕 “服至百日,轻身耐老,壮助元阳,培养脾胃,妙难尽述”。 这一记载被后世广泛引用,例如清代宫廷将其改良为御用食疗方,乾隆、慈禧等均长期食用。配方做了一些改动,参考文献如下: 罗博士在《阴阳一调百病消》中,向大家介绍的八珍糕由党参(或者人参)、白术、茯苓、薏米、莲子肉、芡实、山药和白扁豆组成。 这几样东西看似很普通,大多是药食同源之品,但它们组合到一起,就成了调理脾胃的神药。 党参:补中益气,常用于治疗脾肺虚弱、气短心悸、食少便溏、虚喘咳嗽、内热消渴等证。《本草从新》中说:“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妥。”意思就是,党参最大的作用是调补中气,一个人如果脾胃虚弱,可以用党参来补。党参性平,它是这个方子里面最主要的药,用以滋补脾阳,但我们用的量不大,一般是三十克左右。 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的。白术的特点是“守而不走”,意思就是,白术是守城的高手。如果我们将党参比作开国之君,它的作用是开疆拓土,那么白术就是守城的大臣,国君把脾胃的阵地给攻占下来后,白术就可以守住。在八珍糕里面,白术和党参协同作战,共同滋补脾阳,它们是这个方子里面补中益气的核心力量,白术一般也是用三十克。 茯苓:祛湿补脾,但茯苓补脾是通过泄湿来完成的。中医认为脾属土,土最讨厌水湿,茯苓可以帮助脾土清除水湿。八珍糕里面的食物各有各的力量,各有各的方向,它们调整气机,有升有降。这个茯苓就是先降后升,它在降水湿的同时,使得脾气向上升。茯苓作为一个向上升的力量,主要任务是推动脾气向上走,一般用到五十克左右。 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有健脾利水、利湿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这味药最大的本事就是能祛除我们体内的湿浊之物,中医在治疗肺痈、肠痈的时候,往往会用到薏苡仁。值得注意的是,尽管薏苡仁祛湿,但它和茯苓截然不同,茯苓祛湿,药性是向上走的;薏苡仁祛湿药性是向下走的。这两味药一上一下,一升一降,一起用力,就会使人体内的圆运转起来。中医有一个常识,就是在滋补的时候,先要除掉身体内的湿气,湿气不除,会影响滋补的效果,而这个薏苡仁正是祛湿最好的东西。那么,如何来用薏苡仁?一般看患者的舌苔,如果舌苔厚,薏苡仁的量就用得多,会用到一百克左右;如果舌苔薄,用五十克就可以了。 莲子肉:清心醒脾、安神明目、补中养神。 芡实:入脾、肾二经,具有固肾涩精、补脾止泄的作用。 山药: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有条件的可选怀山药) 这三味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补脾的同时,又具有收涩的作用。一般在使用滋补药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随补随散,身体不能真正地吸收,而这三味药的应用,就使得滋补进来的营养物质,可以被收涩住。一般这三味药的用量都是五十克。 白扁豆:归脾、胃二经,具有补脾和中、化湿消暑的作用,一般用它来治疗暑湿导致的腹泻。白扁豆通常用三十克,如果服用者平时大便干燥,就不需要用白扁豆来收敛止泻了,一般会去掉白扁豆,用杏仁五十克来替代,因为杏仁有开肺气通大肠的作用。 在八珍糕这个方子里面,山药、莲子肉、白扁豆都是滋补脾阴的;党参和白术是滋补脾阳的;茯苓和薏苡仁是祛湿的;芡实是收涩的。这样一来,整个方子有阴有阳,有升有降,平和不偏,难怪有人说,八珍糕是千年养生第一糕。八珍糕的发明者一一明朝大医陈功实说,一个脾胃虚弱之人,如果服用八珍糕百日以后,他就会身轻气爽、元气大增,其绝纱之处难以尽述。 罗博士推荐的做法是:先把这些药研成粉末,再把糯米、大米研成粉末,然后和药末混合,按照前面写的药量,大米和糯米的重量分别是二百克,然后把这些米粉和药末放入水中和成面,可以加一点白糖,然后放在笼屉内蒸,蒸熟了以后切成糕,烘干,以便于存放。也可以直接把药末放在水中熬成糊状,然后喝下去。现在还有八珍糕的成品,也是不错的,可以参考一下成品的配方是不是自己想要的。 那么,这个八珍糕究竟有没有效果呢?应该说效果惊人。许多小孩经常感冒,家长采取了各种办法,都无济于事,吃了八珍糕后,脾胃好了,正气足了,也就很少感冒了。八珍糕不仅对小孩儿有益,对老人也非常好。有位朋友的父亲,六十多岁了,请我帮助调理一下身体,因为他说自己的身体出了很大的问题。我到他们家以后才知道,朋友的父亲很瘦,无精打采,走路无力,吃不下多少食物。到各个医院检查以后,基本没有什么结论,不知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诊断以后,发现他是脾胃虚弱,于是就让他吃八珍糕因为八珍糕调补脾胃,而调补脾胃是“医中王道”,身体的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脾胃来解决。 后来,朋友告诉我,他父亲自从吃了八珍糕以后,身体开始逐步恢复,现在胃口好了,精神头也足了,老人自己说,以前走不远的路就要停下来歇歇,现在已经没有这种现象了。(以上内容部分节选自 罗大伦《阴阳一调百病消》)文中涉及到用量仅供参考,具体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我现在几乎也是沿用此方,最早在2015年左右,做了一批拿去幼儿园跳蚤市场跟儿子摆摊,定价一块一块钱(哈哈,大概是赔本的,具体没算,卖着玩),那时候中医热还未盛行,鬼才晓得你卖的是啥,最后好像只卖出去3块,对方还是处于“好奇”。方中的成分除了党参、杏仁等,其余可以用麦麸炒制一下,一方面增强健脾功效,再来,打粉的时候更容易打碎。辅料也可以选择红糖、黄冰糖等,这些其实熟练之后大家可以自由发挥,比如还可加入蔓越莓、红枣、黑芝麻、坚果等等之类的食物,增加口感调和色彩,这样做出来之后每天吃两三块,当零食。有的朋友将它蒸到馒头里,也是不错的,只是吃到肚子里的量上有区别。我还是比较传统的,基本只用原方。 这个方子我一直推荐给来工作室的顾客,建议自己做,如果买的话,请一定看好配料表哦~~~其实,后天之本调好了,哪还有啥大问题呢?你品,你细品...... “为弘扬祖国传统瑰宝,尽绵薄之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