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要为学生学习《井冈翠竹》创设一个好的情境

 书生游子 2025-05-16 发布于浙江

为执教镇海区初中语文“双新”背景下课堂执教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第三、四次)活动的公开课,中兴中学郑雯月、许冰心两位老师同课异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井冈翠竹》。今天说一说许冰心老师的初始课堂形态。


许冰心老师是一个很有想法的老师。她引领学生课堂学习《井冈翠竹》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学习情境。这一情境虽然太大,但具体操作时还是从小处入手的——

九个月前,井冈山博物馆发布了《井冈翠竹》入选统编新教材的喜讯,为了更好地宣传井冈翠竹,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拟开设“走进战争年代一走进建设时期一畅想翠竹未来”三个展区。现邀请我们以《井冈翠竹》一文为蓝本,完成设计。期待大家的表现哦!

学生分享最喜欢的描写井冈翠竹的句子,有的是一句,有的是多句,并陈述自己喜欢的理由。

1.用它搭过帐篷,用它做过梭镖,用它当罐盛过水、当碗蒸过饭,用它做过扁担和吹火筒,在黄洋界和八面山上,还用它摆过三十里竹钉阵,使多少白匪魂飞魄散,鬼哭狼嚎。(革命时期的多功能翠竹)
2.一阵风吹过,毛竹呼啦啦地响,好像也在焦急地叫喊:“快些送我们下山去吧,莫要让我们等老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多么需要我们啊!”(竹子急切地想为国家作贡献的心情)
……
老师:同学们这么喜欢,看来,袁鹰先生是妙笔生花啊。今天我们就从中选择3组排比句,一起品味、一起感受作者难以忘怀的竹魂。

【第一站:走进战争年代的井冈翠竹】

老师:第一站,我们先走进战争年代的井冈翠竹。请男女生演读:
(女生)竹叶烧了,(男生)还有竹枝;(女生)竹枝断了,(男生)还有竹鞭;(女生)竹鞭砍了,(男生)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读后交流:用“我拍到了﹏﹏(特点)的翠竹,文中﹏(这个字/词)使我最震撼,因为它让我看到了﹏的情形/精神。”的形式来交流。

1.我拍到了顽强生长的翠竹,文中"深埋地下"这个词使我最震撼,因为它让我看到了翠竹即便历经破坏,竹根仍默默扎根地下,积蓄力量,等待重生的情形,展现出生命强大的韧性。
2.我拍到了生生不息的翠竹,文中"还"字这个词使我最震撼,因为它让我读出了一种希望的延续,每一个“还”字都体现了尽管竹子的一部分受到伤害,但仍有其他部分留存的情形,代表着一种希望的延续,暗示无论经历何种困境,都存在着生机和重新生长的可能。

PPT背景链接一:1927年10月,中国共产党于井冈山建立首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引发国民党反动派恐慌与仇视,多次发动军事围剿,并冈山军民在党的带领下,凭借坚定意志与顽强精神,成功击退敌人,保卫了根据地。

老师:读完这段背景材料,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学生:1.赞美竹子的坚韧顽强,就是赞美井冈山人民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
2.赞美竹子的坚韧顽强,就是赞美军民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
3.赞美竹子的坚韧顽强,就是赞美生生不息的希望力量。
……

【第二站:走进建设时期的井冈翠竹】

老师:同学们,当硝烟散去,井冈翠竹抖落一身灰尘,又挺直了脊梁,化身为建设的栋梁。下面,我们一起走进第二站建设时期的井冈翠竹。

PPT呈现原文:这些青翠的竹子,沿着细长的滑道,穿云钻雾,呼啸而来。它们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

如果改成“这些青翠的竹子,被送往各地。”不是更简洁吗?作者为什么不这么写?请你从画面、用词、修辞、句式、情感等任一角度进行赏析,为展厅播放的这段文字拍摄的视频视频写一段解说的画外音。
角度一:
角度二:
角度三:
温馨提示:画外音:电影中指不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直接发出的声音。亦借指文艺作品中外加于人物或事件的议论。

学生:我从用词角度赏析。“穿、钻、滑、转、流、挤、走”等动词的使用极为精准,生动地表现出竹子在运输过程中的状态,赋予了竹子人的行为特征,让读者感受到竹子仿佛是有生命的个体,正积极奔赴自己的“征途”。
老师:这个“挤”特别有表现力,同学们做一做挤一挤的动作,看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这个“挤”字,充满活力,富有动感,写出了竹子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争着抢着主动去为祖国做贡献的样子,我看到了竹子的奉献精神。

学生:我从修辞角度。“穿云钻雾,呼啸而来”“挤上火车,走上迢迢的征途”,把竹子当作人来写,赋予竹子以人的动作和情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竹子勇往直前、奔赴远方的精神状态。

学生:我从句式角度。这段文字多采用短句,如“滑下溪水,转入大河,流进赣江”,简洁明快,节奏感强,能够生动地表现出竹子运输过程中的动态感,让读者仿佛能听到竹子在运输过程中的呼啸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这个动感十足的连贯式排比短句在小组内进行创意诵读。期待大家的精彩表现。

学生敲桌子打节拍自由创意朗读——

这些青翠的竹子,
沿着细长的滑道,
穿云钻雾,
呼啸而来。
它们滑下溪水,
转入大河,
流进赣江,
挤上火车,
走上迢迢的征途。

PPT背景链接二:1960年10月,我国处于极度的困难时期。多年自然灾害,让广大人民陷入了困境中!在这样的艰难处境下,作者登上了井冈山,望着一片竹海,写下了《井冈翠竹》一文。

老师:联系这个背景材料,你悟出作者当时写井冈翠竹想要表明的心愿了吗?请在展厅中为袁鹰先生先设置一面心愿墙。

学生:1.像竹子一样,在岁月中坚守自我,无论风雨都傲然挺立。
2.希望当时的人民于生活的重重困境里,拥有如密竹般团结协作的力量,共同攻克难关。
3.传承竹子坚韧不拔的精神,在时代的浪潮里,无论遭遇怎样的惊涛骇浪,都能坚定信念,不屈不挠,将这份精神融入民族的血脉,代代相传,激励无数后人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砥砺前行,永不言弃。
……

【第三站:走进未来的井冈翠竹】

老师:从战争年代的浴火重生,到建设时期的千里奔赴,井冈翠竹的精神,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下面,我们一起走到第三站走近未来的井冈翠竹,一起来“悟竹心”。

                (许冰心老师的板书)

许冰心老师的三个活动在大的情境中选择拍摄照片、给一段视频配上画外音和说说或写写竹子未来的愿景,还是值得肯定的。只是将课文语言的赏析固化在三段文字中,雕琢的痕迹显得过重,而且选取的第一段文字主要是写竹子的精神,用来拍摄照片,也显得不尽合理。第三个活动的转接有些突兀,希望改进后的课堂熠熠生辉。

(这是5月13号的课堂呈现,15号,也即昨天的课堂演绎,我想会比初始课堂更加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