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对于山西运城人来说,空腹不宜吃饭,得先来一口馍。 早晨起来,先吃几口馍垫垫饥,运城人管这叫吃“晨馍”,到了下地干活的时候,再带上个馍,这叫做“半路时馍”,运城人有自己的“吃馍十二时辰”。 ![]() 馍,是山西、陕西、山东、甘肃等北方省份对馒头或饼的“昵称”,是家家户户餐桌上最常见的主食。但是,很少有哪个地方像山西运城一样,馍的定义弹性十足,在厨房里一指,啥都是馍,馒头是馍,煎饼是馍,烙饼是馍,油饼儿还是馍。 ![]() 油炸花馍、猪油烙馍、枣蛋馍 这还不算完,夹馍、泡馍、蒸馍、烤馍、煮馍、炒馍、干馍、拌馍、擀馍……在运城,你能想到的烹饪方式几乎都能和馍组合在一起。在“馍”界,西安鼎鼎有名,其实在聚光灯之外的山西运城更是名副其实的“馍都”!
运城人常说:“不吃馍馍不叫饭。”运城人就没有哪顿饭是见不到馍的,就算是吃面条、吃饺子,也少不了一盘馍馍压场。这一天不咥(dié)个馍,那总觉得胃里空落落的。 ![]() 在运城,各种形状的面食都有可能被叫做馍。其中最寻常的馍,就是馒头。甚至在运城人的宴席上,最后都要给馒头来一个单独表演的时间,同时另配几个小菜,这有一个专门的名头叫“吃馍菜”。在过去,讲究的人家要把馒头切成薄片装盘,供饭后食用,让馒头享受甜点的待遇。这是运城最全能的馍,餐桌上几乎就没有这家伙掺和不了的事。 ![]() 摊位上一口大锅热着馍,一旁摆着凉拌黄瓜、炒土豆丝、凉拌豆腐皮、炒青辣椒、凉拌豆芽、蒜泥茄子等等各色家常菜,猛一看以为谁把菜市场给炒了。要一个馍,选几个菜,一夹就是一顿饭。口味重的可以夹个麻辣串,炸透的豆腐干刚刚饱蘸红油,一转眼就让馍偷偷吸走,雪白的馍,鲜红的油,只吃一个绝不够。 比馍夹菜更豪横的是双层肉夹馍,这是运城人自己的“麦门巨无霸”。和陕西肉夹馍的白吉馍不同,运城肉夹馍用的是馒头。运城肉夹馍要挨两刀,塞两层肉,谁让馒头比白吉馍胖那么多呢?能者多劳。 ![]() 拿个馍夹点啥,是对馍最基本的开发。运城人想象力并未止步于此。既然米饭能炒,面条能炒,那么馍也能炒。热锅先炒鸡蛋和蔬菜,然后掰碎一个馍,讲究点的还要切成馍丁再裹上鸡蛋液,快速翻炒,就是一碗炒馍花。升级版是凉粉炒馍,红薯凉粉软滑带焦,和蓬松的馍形成鲜明对比。寒窗苦读的年月里,不知道有多少运城娃的饭盒里,装的是母亲做的炒馍花? ![]() 在运城人的厨房里,馍是近于“方便面”的存在。拿个放久了的馍揉碎,蒸熟,捣蒜,泼油,拌馍花就成了。想吃点带汤水的,就把馍切块放进面汤里煮一煮,这就是面汤煮馍。更简单的就是直接用热水泡开,运城人叫“滚夫(开水)泡馍”,还可以打个鸡蛋,加点盐,配点含(咸)韭菜,甚至泡块麻糖,滋味多变,丰俭由人。 ![]() 一个地道的运城人,永远会对馍的诱惑说不够。 “馍科馒头属”之外,运城人还用火烘烤出了姿态万千的各种馍。枣蛋馍、馉圈馍、烤馍条、石子馍、扁扁馍、干馍馍……拿起一块面团,运城人就要千方百计地展示造型艺术,给馍换个花样。 如果有机会到运城,外地人最不能错过的大概是羊肉泡馍。尽管运城属于山西,但因为地理相近而在各方面与西安所在的关中更为亲近,羊肉泡馍就是例证之一。运城人吃羊肉泡馍不像西安人那样享受掰馍的耐心功夫,解州羊肉泡馍泡的是千层饼,随手一掰就成,除了羊肉还要加入豆腐、粉丝、羊血。甚至,运城各县的羊肉泡馍还要再次细分。平陆张店羊汤是乳白色,配发面的火烧馍。万荣羊肉泡馍,也叫热锅子,泡虚面火烧或麻花,或者直接泡馒头。头重脚轻腹中空的时候,来碗羊肉泡馍,美呔呔! 要说细分,在馍这个垂直品类里,运城人做到了极致,馍的任何一种状态都有自己的名字。早饭、晚饭吃加热过的馍,这是“软馍”;午饭吃面条,可以配没有加热过的馍,这是“酥馍”;加热后又放冷的馒头,软软的,口感带点韧性,这是“缠皮馍”;出门在外,拿点馍切片晒干带上,这是“干馍”;白面为主,掺点粗粮的叫“接面馍”;白面少粗粮多的叫“秋面馍”;掺进蔬菜的叫“插菜馍”。 不过,不管怎么分,都改变不了运城人碳水含量120%的餐桌。 ![]() ![]() 在运城街头,你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顾客在摊位前拣选几样新鲜蔬菜,老板拿来倒进炒勺,一通上下翻飞,锅气四溢,然后一大勺子菜就扣进了切开的大馒头里……外地人看来大概像是“为了一碟醋包饺子”的做法,是运城很受欢迎的现炒馍夹菜。为了配馍,运城人可以“火力全开”。 ![]() 拌馍花 每天经历“馍”法饱和攻击,运城人的一天不是在“晕碳”,就是在通往“晕碳”的路上。能够天天吃馍,背后则是运城这一“晋南粮仓”得天独厚的种粮基因。 运城的纬度在北纬35度,与小麦的起源地新月沃地大致相同,气候和水土都非常适合种植小麦。山西人都是“面食狂魔”,而运城一地的小麦产量就占了山西全省产量的一半还多。运城小麦不仅产量大,质量也高。运城小麦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是其他区域小麦的2倍左右,蛋白质平均含量则达到了13%,是名副其实的优质小麦。 运城人到底有多会种地呢?“五谷之神”后稷就是运城人,传说中他擅长种植各种作物,黄河流域的先民开始种稷和麦就始于后稷。小麦这个东西,可是陪伴运城人几千年的老伙计了。 馍奠定在运城碳水圈的地位,也得益于运城的交通优势,这里集结着蒲津渡、风陵渡、大禹渡、茅津渡等多个黄河古渡,自古便是旅人如织的地方。包里有馍,心里不慌。出门在外,带几个馍做干粮是再合适不过的事情。 ![]() “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馍在运城人的生活中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垂垂老矣,世事变幻,总会有馍的一席之地。就拿闻喜花馍来说,做一个要四五天,大小工序上百道,大的能有十多公斤,小的不过一颗枣子的大小,节日花馍、婚嫁花馍、寿诞花馍、丧葬花馍、上梁花馍、乔迁花馍……有馍不奇怪,没有馍那才奇怪。 ![]() 馍在运城碳水世界里,既是“带头大哥”,又是冰山一角。 喜欢吃羊肉泡馍的人一定不能错过北相羊肉胡卜,馍变成了死面饼子(也就是胡卜),可“羊肉+碳水”的满足感绝不打折。运城人也会做一手大盘鸡,软烂香辣的鸡肉,一抿就化的土豆,加入裹满浓郁汤汁的面条,这滋味能够让吃面各显神通的运城各县区达成和谐的一致。 ![]() 在运城,鸡还可以换成鱼。蒸出来的剁椒鱼,加上手工做的面条,一种恍惚来自遥远湖湘的味道,遇到了晋南最纯正的麦香,面条用自己典型的筋道爽滑,这碗鱼加面把重口的鲜辣用崭新的方式介绍给你。 运城更多的是纯粹的碳水、碳水、碳水。稷山饼子是稷山人的“宝”,炉火烘烤赋予的金黄色泽之下,是暄软蓬松的千层饼心,空口吃就足以折服最挑剔的嘴。稷山麻花掌管酥脆咸香,闻喜煮饼掌管酥沙香甜,绛县馉糘掌管巨大,垣曲炒祺掌管灵巧……运城碳水诸神,各自有一片擅长的领域。 对于面粉,运城人有着自己的一套世界观,无论是发酵还是塑形,都有历经岁月遗留下来的独特方法。今天的社交媒体上,时不时能看到养“宠物酵母”的分享。而在运城人的家里,老面已经喂饱了几代人,这是他们的味觉胎记,早已成为家庭的一部分。老面养得好,蒸馒头不靠碱,那才是“发面自信”。 一直以来,运城人“出门有三宝,馍馍、草帽和棉袄”。多少年来,馍馍就是运城游子的定心丸。久别还乡,刚下火车,在车站旁边来个馍夹菜,再来个米汤,填补空虚的肠胃,扫除旅途的劳顿,这下才算是真正到家了。 ![]() 文 | 伊森 图片编辑 | 感恩的心 首图 | 高新生 封图 | 高新生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