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莫让安全生产管理输在“安全检查”上 安全检查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然,《安全生产法》也不会要求生产经营单位要经常性监督检查安全生产状况,可为什么安全检查天天在查,却效果甚微?原因就在安全检查的方式以及对安全管理的管理上,比如以下例举的“十种”安全检查方式及管理,不仅对安全生产管理的持续有效落实起不到预期的作用,还会影响安全生产管理持续有效落实的效果,所以说,千万不要让安全生产管理输在“安全检查”上: 01 蜻蜓点水式地检查 安全检查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了发现“安全问题”,及时制止,督促纠正,直至合规,比如: ✅对人员操作过程的安全检查 ✅对设备运行过程的安全检查 ✅对物料使用过程的安全检查 若不深入严格检查,怎么能看到上述过程的全貌,又怎么能发现上述过程中的异常,又怎么能给上述过程的安全管理提出有建设性的指导性建议,最终也就无法实现安全检查的预期效果与作用,更为严重的是还会导致这些过程根本不把安全检查当回事。 安全检查最怕的就是检查过程如蜻蜓点水,一晃而过,看似在检查安全过程,实则是在敷衍了事,所以说,不是安全检查没有用,而是安全检查的方式有问题。 02 检查没有形成闭环 安全检查是一项系统化的工作,严格遵循PDCA闭环式管理,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安全检查的预期效果、发挥安全检查的预期作用。 之所以安全检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其中一个关键性原因就是安全检查没有形成闭环,有头无尾,“尾”的含义包括: ✅总结分析安全检查的实施情况 ✅跟踪验证异常情况的整改效果 ✅提出有建设性的安全管理建议 ✅客观公正评价安全检查的结果 ✅为下次安全检查改善提供输入 ✅优化当前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安全检查,不仅要规范落实“检查”的过程,还要在“检查”之后根据“检查”的结果做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安全检查的效果、发挥安全检查的作用,所以,安全检查必须要形成“闭环式”管理,否则安全检查的预期效果与作用是难以达到的。 03 问题导向式地检查 安全检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督促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持续有效落实,防范三违情况的发生,杜绝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 由此可见,安全检查不只是为了“发现问题”,还包括“发现进步与亮点”,还包括聆听与收集“安全管理建议”,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发挥安全检查的预期作用、实现安全检查的预期效果。 若安全检查只是为了发现问题,就会导致被检查者产生“反正怎么努力、怎么付出、怎么改善,也得不到关注与肯定”的不平衡心理,更会让被检查者“出现摆烂”的做法,还怎么能达到“安全生产管理要求持续有效落实”的目的?还怎么能督促“安全生产管理由被动走向主动”的目标? 所以说,安全检查过程,既要能发现存在的各类安全问题,也要能发现在安全生产方面做出的改善与亮点,才能赢得被检查者对“安全检查”的认可与支持,才能实现“安全检查”的预期效果。 04 交警贴条式地检查 交警对违章停靠车辆直接贴“罚单”,车主看到“罚单”直接交罚款,这事就结束了,至于车主是不是真的认知到了“违章”以及“违章”的后果,没有人关心与过问;其次,车主是不是真的认同自己违章“停靠”,没有人核实与确认,反正“条”已经给你贴上了,你就必须交”罚款”。 若公司内部的安全检查,也采用交警贴条式的方式对待,试想: ✅被检查者的内心会如何看待安全检查工作? ✅被检查者会如何对待安全检查发现的异常? ✅被检查者内心会真正认同安全检查的结果? 必然的结果就是“心不服气、心不认可”,因为被检查者不知道: ✅异常情况会给自己带来什么伤害以及伤害的后果 ✅异常情况会给自己造成什么利益损失以及损失大小 ✅自己需要对异常情况承担什么责任以及责任大小 ✅公司正确的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具体规定是什么 若被检查者在思想上认识不到上述的情况,又怎么会在后续的工作活动中达到“合规”?又怎么能实现“安全检查”的预期效果和发挥“安全检查”的预期作用? 05 追责与查因不到人 安全检查的目的是让被检查者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安全”与自身“利益”的关系、“安全”与自身责任的关系、“安全”与家庭幸福的关系,从而对“安全”产生敬畏之心。 所以,安全检查发现的异常不仅要问责追责,更要问责追责到人,最怕的就是只是盯着“安全问题”的发生点,而不深入排查“安全问题”背后的深层次的因素,致使“安全问题”治标而达不到治本,致使“安全问题”的真正原因得不到消除,真正原因得不到消除,“安全问题”岂能得到真正的消失?“安全检查”又怎么能实现预期的效果与发挥预期的作用? 06 检查缺乏重点化 虽然说安全检查需要做到“全区域化”、“全环节化”、“全岗位化”,但安全检查并不是面面俱到,同样是有侧重点的,只有抓住了安全检查的重点,才能实现安全检查的预期效果与发挥安全检查的作用,否则必然会导致安全检查“事倍功半”甚至“事倍功无”的结果。 07 检查结果缺乏激励 安全检查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让在安全生产方面做得好的做得越来越好,让做得不到位的汲取教训变得更好”。 若安全检查的结果,做得好的与做得不好的、没问题的与有问题的、有进步的与没进步的,没有什么差别,试想,做得好的还会有继续保持的动力吗?做得不好的会有改善的意愿吗? 即使大家都知道“安全生产”对自己有莫大的好处,但别忘记了“人性”。 因为人心最希望的就是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素以 08 只说问题不说后果 安全检查的目的就是为了激活被检查者的“安全意识”,驱除被检查者的“麻木之心”,激发起被检查者对“安全生产”的敬畏之心,让被检查者将“安全生产要求”融入到日常的工作活动中,确保日常工作活动的安全。 安全检查,不仅要告诉被检查者发现的“安全问题点”,更要详细告知“安全问题点”可能会导致的后果、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可能给被检查者的利益带来的伤害、被检查者需要因此承担的责任、可能会给被检查者生理与心理上带来的伤害,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引起被检查者对“安全问题”的重视,才能激发起被检查者的“安全问题意识”,提高被检查者的“安全自保意识与能力”。 最怕的就是安全检查,只暴露或告知“安全问题”,而不明说“安全问题的后果”,导致被检查者思想上认为“这有什么呀,大惊小怪,一直都这样做,不也没事吗”,甚至导致被检查者对待“安全问题”阳奉阴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转身就又按照自己的错误做法行之。 09 检查缺乏总结分析 安全检查不只是为了发现“安全问题”,不只是为了督促落实,更重要的是通过安全检查: ✅促进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措施进一步改进完善,更加接地气 ✅促进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进一步贴合公司的实际情况 ✅促进公司各级管理能清醒认知公司的安全生产实际状况 ✅促进公司各属地管理者的安全生产责任的持续有效履行 最终的目的是进一步让公司各级管理者在后续的安全生产工作更加有清晰的方向,进一步促进公司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性。 安全检查之后需要认真全面总结分析,以能充分引起各级管理者对各自管辖属地的安全生产工作“思想上的重视、行动上的重实、监管上的重管”。否则,就会让各属地的管理者思想上认为“不就是几项安全问题吗,有什么大不了的,没有必要大惊小怪”,引不起各属地管理者思想上的重视,安全检查就是一项失败的工作,何谈什么安全检查的预期效果与预期作用? 10 属地负责人没参与 安全检查不是检查者的专场演出,不是检查者的独角戏,而是需要检查者与被检查者共同完成的工作,为什么?只有让属地的负责人参与到安全检查中,属地的负责人才会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日常工作管理中存在哪些安全问题?安全问题都发生哪些位置?安全问题的严重程度?”以便属地的负责人在后续的工作管理中会有更清晰的侧重点与方向性,属地的安全生产工作会进一步更加有效果。 否则,属地负责人没有亲身感受到存在的“安全问题”,没有亲眼看到“安全问题”的实际情况,思想上何以会重视?行动上何以会重实?即使配合检查者整改了,在后续的工作管理中也不会予以重视,甚至可能会在后续的工作管理中依然会有“不在乎、无所谓”的心态与认知。 ![]() 9.优秀生产管理者的重点工作,不只是抓产量、质量、安全,而是? 19.班组安全管理的“九常” 24.管理生产:十坚持 25.现场安全管理:12345 27.员工总是出错的六大原因 ![]() ✅在学习中思考:将学到的变为自己的; ✅在思考中学习:将想到的变为真实的; ✅在学习后实践:将学到的转化为标准; ✅在实践中验证:将标准落地产生效益; ✅在验证中复盘:强化认知提升竞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