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人合一——范毓周的涌现主义艺术(第一百八十四期)

 三品美术馆v1 2025-05-22 发布于北京

三品寻美丨天人合一——范毓周的涌现主义艺术

三品寻美》,我们上一期谈到了世界艺术发展的趋势,在迷茫中求变,我们不断探索。在探索的路上,范先生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探索,就是你的涌现主义绘画。前面你已经有说过,在很多场合也谈过涌现主义产生的背景和理念想法

▲范毓周艺术馆

我想就中西方的一些艺术理念来展开谈因为很肯定的是你结合了西方的理念和中国的艺术。首先中国画的材料和用笔给了你一个起点,一个支点。你说说中国对你产生什么影响?

我觉得艺术变革,东西方都在变,西方可能变得早,变得快,而且不停在变。但是西方变来变去变出毛病了没形成一个变革的巨流,变革的主流我们中国艺术的变革有主流。

▲宋徽宗《瑞鹤图》

从宋代的文人画兴起以后,中国艺术的变革是一直沿着文人画,用水墨来表达这条路变革的不管后来又有彩墨如何来介入。

这个很正常,因为中国只是一个国家一种文化的传承。那西方是无数个国家,意大利也做意大利的,西班牙就出了西班牙的人才可能就是因为每个国家它的思想不一样,表达的不一样,所以很难形成一个主流。

所以说西方的变革变来以后,把很多西方艺术家也变懵掉了。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这个变革,才能够符合艺术本身发展的主流。

▲范毓周艺术馆

中国的变革是有它的价值,也有它的局限性。留法这批艺术家中国的变革起了一个很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找到真正合适的路径。首先我们讲大教育家徐悲鸿,我个人认为他在技术上是最好的。

对西方的技艺学的最好的。

西方传统技艺学的最完善的。但是在艺术上他的创造性是最最差的,因为他太注重技术后来他作为艺术教育家引导的方向,也促使了中国的艺术教育走了技术为主的道路,缺少艺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徐悲鸿《梧桐猫蝶图》

我们回到你的绘画上,涌现主义的绘画你是用的中国画的材料,也是水墨。水墨是中国画的灵魂,用笔是它的关键。水墨一般大家说笔墨往往忽略一个水。

对。

其实墨一定水来晕用水用墨,用的好的话它的表现力更强。我第一次见你的画是2020年。那时候我就发现不是一个专业画家,水墨交融的运用你用的非常娴熟。这里面有什么技巧没有?

因为我首先是个书法家,我是从八岁一直到现在,临帖也好,书写也好,从未间断。对于毛笔和墨与宣纸之间的关系,掌握的相对熟悉。中国人讲笔墨里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绘画一定要有书法的根基。

▲范毓周书法作品

见笔

书画同源。但是实际上绘画更多的是要用水水墨水墨水在前墨在后,水驾驭的墨墨在水的驾驭下才能够按照艺术家的想法来呈现它的样态。

▲范毓周作品

张仃先生他画焦墨。我还向他请教过,但是他画焦墨他最感到苦恼的是什么?分浓淡。我后来一想这是个空档,我就在尝试这种墨分五色后来我就觉得水墨和焦墨都可以分浓淡的原因什么?就是水量的多少。要想在纸里面自由的游动,必须水要符合墨水里面运动,在里面流动。这个我做了很多的研究,当我画出抽象画的时候,需要它自由流动的时候,我就大体上有把握。首先是留白,在中国画里面留白是最难的,因为你要预留出它的空白,而不像西画,它是拿......

▲张仃《太行烟云》

白的颜色。

白色颜料来把它画出来的。那么我就研究这个留白,看什么样的水,什么样的墨在一起混合到什么程度,它能走到什么地方很多年的实验这是我画今天这个涌现主义水墨之前取得的

是一个长期的积累

长期的积累写字,我是原来受林散之林老的启发,林老的书法里面他的浓淡是变化很大的这是他一大特色。我受他的启发,在研究水墨干湿如何去处理,它才能够体现出你预想的东西。

▲林散之作品

我去研究水和墨在纸上怎么样的留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笔是个工具,真正是材质上的留白和水墨之间的调试,怎么能够让这三者能够融为一体纸也很重要所以我一般都是用生宣

生宣有没有上矾?

生宣里面最好的渗融还是皮,因为它里面的纤维比较复杂,它的渗融更好。所以我就探索了水墨在宣纸上的渗融和流动。

所以你遵守传统,传承材料和技法。而且经过很长时间的一个积累,到技比较成熟了这个时候技进乎道。道你是用当代的一些国际思维来创作你的作品。

严格说起来我是用西方的艺术理念启迪,然后回味一下他这个艺术理念是怎么形成的。我们要不要接受接受他的启发,而不用他的理念,用什么?我们用最新的哲学理念和科学理论来跟主题结合起表达。我的涌现主义水墨,就用了传统水墨最高的技巧,用涌现主义的理念来确定主题,用成熟的技术来涌现出来的艺术。

▲范毓周作品

因人而的,我合一的意象世界你这个象是一个意象,怎么体现它的物我合一呢?一会我们再讨论。但是因人而彰,能有多少人看得懂理解

涌现主艺术首先从画面来讲的话,可以有多种解读,每个人看都可能有不同的感受。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就是你站在这个画前面,其实你跟这个画是在对话。你脑子里有什么样的理念,就能够在画里面找到你仿佛相似的东西。让画涌现出影响你审美,影响你精神境界的效果这本身又是一个涌现过程

▲范毓周作品

这就是刚才我说的物我合一。你的审美对象跟审美两个之间互相交流融合

这是当代艺术一个最重要的理念。当代艺术就强调的是什么?不仅是艺术家跟绘画之间的过程是一个对话,而且观众跟绘画之间也要有一个对话过程,这是一个活的艺术。那么我想涌现主义能达到这样的一个效果。

这个其实我认为在庄子的时候已经提出来了,天人合一在道家的哲学理念,物我合一就是庄子所说的我跟鱼之间,我又是鱼鱼又是我。我是蝴蝶还是蝴蝶是我,所以它就是一种物我合一的状态。这种理念在2000年前庄子提出,我们一直没有那么重视它

所以我觉得艺术家要注重三个东西。第一个是自我认知的提升。你没有自我认知体系上的,你找不到要表现的主题的时候,你这个艺术的价值就可能要打折。

▲范毓周作品

第二个就是要艺术的表现手段,你只有很高的理念,没有表现手段的话,那你就是空想而不可能实现。第三个还要考虑观众的观感。因为没有观众的观感的话,你这个艺术就是一个孤立的艺术。有观众的观感就是一个融通的艺术。那观众的观感从何而来?启迪他精神境界的提升,来让他提升美学的欣赏能力。我觉得这是艺术家的责任

对,也是我们三品寻美努力要做的事情。

我想每个艺术家都向这个方向走,艺术就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2020年我看你的作品是一种水墨交融的状态,是你有意识去引导它的效果。怎么留白,怎么去导浓淡、虚实但是最近我看你展览是一种完全让它自由流淌的,让宇宙态去流淌根据它的重力也好,根据它可能气候的干湿,也会影响它,你完全是放任它自流,没有你的意识性

▲范毓周《大象无形·心境》作品

我的艺术从来不加人为干涉。包括布局,都是当时的灵感来了,就开始布局

当下的自然状态,不是你当下的思想情绪状态。

不是就是当时有个灵感需要画了,我就开始随意的画。然后让水墨在这个里面自己流动,自己渗融,根本不加任何干涉,让完全出现一个涌现的状态,这才叫涌现主义的艺术

但是这样子的话,是不是每一幅作品都能够成功?

每一幅作品都是成功的,因为它都是涌现出来的。

所以说不存在这幅画得好,那幅画得不理想

至于表达什么?总的就是表达宇宙广袤无垠和人生意义的综合性感受感悟。我不是表达什么具象,表达什么对象,而是什么?把它放在一个宇宙空间,这张纸是我的一个宇宙空间。然后我把水墨进去以后,让它自己自然生成,不加任何干预。

那我会这样认为,你不是个艺术家,是一个艺术的传递搬运工,把宇宙的东西搬运给大家

宇宙精神的搬运工。但是画家有没有主导性?有主导性,因为你的习惯性就是主导,比如说水墨的布局,已经成习惯了。因为我从第一个阶段到第二个阶段,是做了一个很大的跳跃的。我在三品美术馆展的时候,那是主导性很强的,每一张都要觉得不同,都要求表现水墨的各种方式方法

▲范毓周作品

有你的那种主观理念在里面

现在没有了,完全纯粹自然涌现,做了很大的一个跳跃。

刚才说的是宇宙精神的搬运工,呈现给大家,让大家去悟去理解。

对,解读我也不解读,就是你感受到什么就是什么但是不能丢弃的一点美学精神。如果一幅画不美了,那你说的再高尚高大上都没用,至少要让他感受到是美

首先感受到视觉上是美的,精神上要感觉到意境,那么就是一。那么你经过这么长时间探索,今后你还有什么新的探索吗?

是这样的,我想今后我会把涌现主义这个艺术继续完善,继续提升。然后引导大家都能够用涌现主义的这种方式方法来做艺术变革,这是其中一个想法。第二个我想绘画的形式也可以有更新的形式表达包括用不同的材质,不同的颜料,不同涌现方法来丰富多彩。使中国的涌现主义艺术在整个世界艺术的潮流里面大家觉得涌现主义的艺术是可以面向未来,可以满足时代的需求,向前推进的。

▲范毓周作品

好,谢谢老师。我们期待范先生的能够涌现出新的涌现,谢谢大家   

谢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