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品寻美丨天人合一——范毓周的涌现主义艺术 ![]() ![]() ![]() 《三品寻美》,我们上一期谈到了世界艺术发展的趋势,在迷茫中求变,我们不断地探索。在探索的路上,范先生做了一个很有意义的探索,就是你的“涌现主义”绘画。前面你已经有说过,在很多场合也谈过,涌现主义产生的背景和理念想法。 ![]() ▲范毓周艺术馆 我想就中西方的一些艺术理念来展开谈,因为很肯定的是,你结合了西方的理念和中国的艺术。首先,中国画的材料和用笔给了你一个起点,一个支点。你说说中国画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 ![]() 我觉得艺术变革,东西方都在变,西方可能变得早,变得快,而且不停地在变。但是西方变来变去就变出毛病了,就是没形成一个变革的巨流,变革的主流,我们中国艺术的变革它有主流。 ![]() 从宋代的文人画兴起以后,中国艺术的变革是一直沿着文人画,用水墨来表达的这条路来变革的,不管后来又有彩墨如何来介入。 ![]() 这个很正常,因为中国只是一个国家一种文化的传承。那西方是无数个国家,意大利也做意大利的,西班牙就出了西班牙的人才。可能就是因为每个国家它的思想不一样,表达的不一样,所以很难形成一个主流。 ![]() 对,所以说西方的变革变来了以后,把很多西方艺术家也变懵掉了。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这个变革,才能够符合艺术本身发展的主流。 ![]() 中国的变革是有它的价值,也有它的局限性。留法这批艺术家在中国的变革中起了一个很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他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没有找到真正合适的路径。首先我们讲大教育家徐悲鸿,我个人认为他在技术上是最好的。 对西方的技艺学的最好的。 西方传统技艺学的最完善的。但是在艺术上他的创造性是最最差的,因为他太注重技术。后来他作为艺术教育家引导的方向,也促使了中国的艺术教育走了技术为主的道路,缺少艺术创新的意识和创新能力。 ![]() 我们回到你的绘画上,涌现主义的绘画你是用的中国画的材料,也是水墨。水墨是中国画的灵魂,用笔是它的关键。水墨一般大家说笔墨,往往忽略一个水。 对。 其实墨一定是水来晕,用水用墨,用的好的话它的表现力更强。我第一次见你的画是2020年。那时候我就发现你不是一个专业画家,但水墨交融的运用你用的非常娴熟。这里面有什么技巧没有? 因为我首先是个书法家,我是从八岁一直到现在,临帖也好,书写也好,从未间断。对于毛笔和墨与宣纸之间的关系,掌握的相对熟悉。中国人讲笔墨里边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绘画一定要有书法的根基。 ![]() 见笔。 书画同源。但是实际上绘画更多的是要用水。水墨,水墨,水在前墨在后,水驾驭的墨,墨在水的驾驭下才能够按照艺术家的想法来呈现它的样态。 ![]() 张仃先生,他画焦墨。我还向他请教过,但是他画焦墨他最感到苦恼的是什么?分浓淡。我后来一想这是个空档,我就在尝试这种墨分五色;后来我就觉得水墨和焦墨都可以分浓淡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水量的多少。要想在纸里面自由的游动,必须水要符合墨在水里面运动,在纸里面流动。这个我做了很多的研究,当我画出抽象画的时候,需要它自由流动的时候,我就大体上有把握。首先是留白,在中国画里面留白是最难的,因为你要预留出它的空白,而不像西画,它是拿...... ![]() ![]() 白的颜色。 ![]() 白色颜料来把它画出来的。那么我就研究这个留白,看什么样的水,什么样的墨在一起混合到什么程度,它能走到什么地方,做了很多年的实验。这是我画今天这个涌现主义水墨之前取得的。 ![]() 是一个长期的积累。 ![]() 长期的积累。写字,我是原来受林散之林老的启发,林老的书法里面他的浓淡是变化很大的,这是他一大特色。我受他的启发,在研究水墨干湿如何去处理,它才能够体现出你预想的东西。 ![]() 我去研究水和墨在纸上怎么样的留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笔是个工具,真正是材质上的留白和水、墨之间的调试,怎么能够让这三者能够融为一体。纸也很重要,所以我一般都是用生宣。 ![]() 生宣,有没有上矾? ![]() 有,生宣里面最好的渗融还是皮纸,因为它里面的纤维比较复杂,它的渗融更好。所以我就探索了水墨在宣纸上的渗融和流动。 ![]() 所以你遵守传统,传承材料和技法。而且经过很长时间的一个积累,到技法比较成熟了,这个时候技进乎道。道你是用当代的一些国际思维来创作你的作品。 ![]() 严格说起来我是用西方的艺术理念启迪,然后回味一下他这个艺术理念是怎么形成的。我们要不要接受,接受他的启发,而不用他的理念,用什么?我们用最新的哲学理念和科学理论来跟主题结合起来表达。我的涌现主义水墨,就用了传统水墨最高的技巧,用涌现主义的理念来确定主题,用成熟的技术来涌现出来的艺术。 ![]() ![]() 美是因人而彰的,物我合一的意象世界。你这个象是一个意象,怎么体现它的物我合一呢?一会我们再讨论。但是因人而彰,能有多少人看得懂理解呢? ![]() 涌现主艺术首先从画面来讲的话,可以有多种解读,每个人看都可能有不同的感受。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就是你站在这个画前面,其实你跟这个画是在对话。你脑子里有什么样的理念,就能够在画里面找到你仿佛相似的东西。让画再涌现出影响你审美,影响你精神境界的效果,这本身又是一个涌现过程。 ![]() ![]() 这就是刚才我说的物我合一。你的审美对象跟审美者两个之间互相交流融合。 ![]() 这是当代艺术一个最重要的理念。当代艺术就强调的是什么?不仅是艺术家跟绘画之间的过程是一个对话,而且观众跟绘画之间也要有一个对话过程,这才是一个活的艺术。那么我想涌现主义能达到这样的一个效果。 ![]() 这个其实我认为在庄子的时候已经提出来了,天人合一在道家的哲学理念,物我合一就是庄子所说的。我跟鱼之间,我又是鱼,鱼又是我。我是蝴蝶,还是蝴蝶是我,所以它就是一种物我合一的状态。这种理念在2000年前庄子提出,我们一直没有那么重视它。 ![]() 所以我觉得艺术家要注重三个东西。第一个是自我认知的提升。你没有自我认知体系上的,你找不到要表现的主题的时候,你这个艺术的价值就可能要打折。 ![]() 第二个就是要有艺术的表现手段,你只有很高的理念,没有表现手段的话,那你就是空想而不可能实现。第三个还要考虑观众的观感。因为没有观众的观感的话,你这个艺术就是一个孤立的艺术。有观众的观感就是一个融通的艺术。那观众的观感从何而来?启迪他精神境界的提升,来让他提升美学的欣赏能力。我觉得这是艺术家的责任。 ![]() 对,也是我们《三品寻美》努力要做的事情。 ![]() 我想每个艺术家都向这个方向走,艺术就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 2020年我看你的作品是一种水墨交融的状态,是你有意识去引导它的效果。怎么留白,怎么去导浓淡、虚实。但是最近我看你的展览是一种完全让它自由流淌的,让宇宙原态去流淌,根据它的重力也好,根据它可能气候的干湿,也会影响它,你完全是放任它自流,没有你的意识性。 ![]() ![]() 我的艺术从来不加人为干涉。包括布局,都是当时的灵感来了,就开始布局。 ![]() 当下的自然状态,不是你当下的思想情绪状态。 ![]() 不是。就是当时有个灵感需要画了,我就开始随意的画。然后让水墨在这个纸里面自己流动,自己渗融,根本不加任何干涉,让它完全出现一个涌现的状态,这才叫涌现主义的艺术。 ![]() 但是这样子的话,是不是每一幅作品都能够成功? ![]() 每一幅作品都是成功的,因为它都是涌现出来的。 ![]() 所以说不存在这幅画得好,那幅画得不理想 ![]() 至于表达什么?总的就是表达宇宙广袤无垠和人生意义的综合性感受感悟。我不是表达什么具象,表达什么对象,而是什么?把它放在一个宇宙空间,这张纸是我的一个宇宙空间。然后我把水墨进去以后,让它自己自然生成,不加任何干预。 ![]() 那我会这样认为,你不是个艺术家,是一个艺术的传递搬运工,把宇宙的东西搬运给大家。 ![]() 是宇宙精神的搬运工。但是画家有没有主导性?有主导性,因为你的习惯性就是主导,比如说水墨的布局,已经成习惯了。因为我从第一个阶段到第二个阶段,是做了一个很大的跳跃的。我在三品美术馆展的时候,那是主导性很强的,每一张都要觉得不同,都要求表现水墨的各种方式方法。 ![]() ![]() 有你的那种主观理念在里面。 ![]() 现在没有了,完全纯粹自然涌现,做了很大的一个跳跃。 ![]() 你刚才说的是宇宙精神的搬运工,呈现给大家,让大家去悟去理解。 ![]() 对,解读我也不解读,就是你感受到什么,它就是什么。但是不能丢弃的一点:美学精神。如果一幅画不美了,那你说的再高尚高大上都没用,至少要让他感受到是美的。 ![]() 首先感受到它视觉上是美的,精神上要感觉到意境,那么就是一张好画。那么你经过这么长时间探索,今后你还有什么新的探索吗? ![]() 是这样的,我想今后我会把涌现主义这个艺术继续完善,继续提升。然后引导大家都能够用涌现主义的这种方式方法来做艺术变革,这是其中一个想法。第二个我想绘画的形式也可以有更新的形式表达,包括用不同的材质,不同的颜料,不同的涌现方法来丰富多彩。使中国的涌现主义艺术在整个世界艺术的潮流里面,让大家觉得涌现主义的艺术是可以面向未来,可以满足时代的需求,向前推进的。 ![]() ![]() 好,谢谢范老师。我们期待范先生的画能够涌现出新的涌现,谢谢大家。 ![]() 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