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老鹰 河北省赤城县地域,由黑、白、红三条河川组成。但在赤城县党史组织序列部分,却三条河川缺其一,只有被习惯称为“龙赤两县”的红、白河地区,唯独没有黑河川。 组织序列是党史的重要内容,行政区域是党史的纪事范围。黑河地区,抗日战争胜利之际就已开辟为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是冀热察军区的核心根据地,曾为革命做出过巨大贡献。虽在战争年代属丰宁,南部还划归过四海县,但在新中国成立之际,就已经于1948年11月、1951年9月,分两次划归赤城县。然而,占赤城三分之一地域的黑河川,在1996年出版的赤城县党史中,除四海县第六区外,却鲜有划归前的有关组织序列。丰宁第一部党史中,亦无相关内容。 2018年起主编《赤城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时,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挖掘,依据相关史料,编写了“黑河地区组织序列(1940-1951)”,弥补了赤城县党史黑河组织序列这一空白。 现将这部分内容介绍给大家,希望得到老师、读者们的批评指正,以期不断修补完善。 黑河地区组织序列 (1940-1951) 黑河川,原属沽源县。1933年被日军侵占,并强行划入伪满丰宁县。1940年起,我党曾先后在此进行过建立区级民主政权的尝试,但坚持的时间都较短。抗日战争胜利之际,在黑河全境建立了区民主政权,至1951年全部划归赤城县。现大部(91.1%)属赤城,少部归周边县区。 一、丰滦密联合县 1940.07-1940.09,在千松台一带建立一区: 区委书记:吴涤新(陈策) 区 长:马 祥(马海) 二、龙赤联合县 1941.10-1942年秋,在万泉寺一带建立特三区: 区委书记:孟 醒 三、丰宁办事处 (1945.07-1945.09) 驻龙门所,在黑河川设3个区: 一区(茨营子) 区委书记、区长:郑守恒 二区(白草) 区委书记、区长:刘辅敬 三区(花盆) 区委书记、区长:刘天利 四、西丰宁县 (1945.10-1946.05) 抗战胜利后,在凤山、大阁分设丰宁县,隶不同地委,称东、西丰宁县。西丰宁县在黑河川设3个区: 六区(东卯) 区委书记:刘天利 顾 蓬 副 书 记:卞 庭 区 长:董殿连 刘荣华 副 区 长:刘荣华 七区(茨营子) 区委书记:郑守恒(王云) 区 长:董殿连 八区(白草) 区委书记:刘辅敬 李汝海 副 书 记:李汝海 王聚五 王 林 区 长:李光英 翟 仓 副 区 长:李光英 王 忠 五、丰宁县 (1946.06-1946.12) 由东、西丰宁县合并而成,9月后驻白草、茨营子、炭窑沟。在黑河川设3个区: 六区(东卯,1947年1月划归四海) 区委书记:顾 蓬 刘治国 副 书 记:卞 庭 赵明远 区 长:刘荣华 任益三 副 区 长:栗千祯 七区(茨营子) 区委书记:卞 庭 刘 克 区 长:董殿连 王福明 八区(白草) 区委书记:刘辅敬 李汝海 副 书 记:李汝海 区 长:翟 仓 六、大阁县 (1947.01-1948.11) 1947年1月,大阁(治大阁)、丰宁(治凤山)两县分治,大阁县在黑河川设5个区: 一区(茨营子) 区委书记:刘 克 副 书 记:王 坤 区 长:王福明 伊 德 吴世荣 二区(孤石) 区委书记:刘辅敬 吴 祥 副 书 记:刘农民 区 长:任益三 康印槐 三区(白草) 区委书记:刘吉忠 区 长:张贵海 翟 仓 四区(三道川) 副 书 记:李汝海 区 长:刘 燮 副 区 长:怀 珍 十区(万泉寺) 区委书记:谭树田 副 书 记:刘怀杰 区 长:邢福常 副 区 长:栗千祯 1948年1月大阁县区划调整,将三道川区并入白草区(六区),将茨营子区并入孤石区(七区),万泉寺区改为第八区: 六区(白草) 区委书记:刘吉忠 区 长:王 心 副 区 长:怀 珍 崔 海 七区(孤石) 区委书记:赵 兰 副 书 记:王 坤 区 长:吴士荣 八区(万泉寺,4月划归四海) 区委书记:谭树海 副 书 记:刘怀杰 区 长:栗千祯 七、四海县 (1947.01-1951.09) 1947年1月和1948年4月,四海两次设县,大阁县东卯区、万泉寺区先后划归四海。 六区(花盆) 区委书记:焦介夫 张树礼 区 长:刘 泉 贾春元 八、赤城县 (1948.11-1951.09) 1948年11月,大阁县白草区、孤石区划归赤城县: 九区(东万口) 区委书记:葛老追 穆本林 王兴国 赵 儒 区 长:王兴国 尤 普 韩文富 十区(白草) 区委书记:刘吉中 古正利 区 长:赵文亮 崔 海 怀 珍 1951年9月,四海县第六区划归赤城县,设为第九区(东卯)。白草、东万口调整为第五、六区。 关于黑河川斗争,可关注[老鹰天空]发表的系列文章《黑河烽火》。 作者:张进中,网名老鹰,河北赤城人,平北战史研究爱好者。著有《涉外项目工作指南》《赤城英烈》《赤城县地名志》《赤城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