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患者不必焦虑!牢记这六个预警信号,守护健康底线

 心心囍 2025-05-23

以下六个症状若未出现,说明病情尚在可控范围内,反之则需高度警惕。

一、频繁头晕、眼前发黑:警惕低血糖或心脑缺血

可能隐患

低血糖:降糖药过量、饮食不规律或运动过度,导致血糖<3.9mmol/L,引发头晕、手抖、冷汗。

心脑供血不足:长期高血糖损伤血管,导致冠心病,尤其在起身过快时诱发眩晕。
应对建议

随身携带糖果、饼干,头晕时立即测血糖,若<4mmol/L,及时补充含糖食物;

定期检查糖化血红蛋白、颈动脉超声,评估血管健康。

二、持续性蛋白尿或泡沫尿:警惕肾脏损伤

可能隐患

糖尿病肾病早期表现为 “微量蛋白尿”,随病情进展出现泡沫尿(尿中蛋白增多)、下肢水肿,晚期可发展为肾衰竭。

关键行动

每年至少做 1 次尿常规 + 尿微量白蛋白 / 肌酐比值(UACR)检测;

控制血压(目标<130/80mmHg)、血糖(空腹 4.4-7.0mmol/L),避免滥用肾毒性药物(如某些止痛药)。

三、视力突然模糊、黑影飘动:警惕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可能隐患

高血糖损伤眼底血管,引发视网膜出血、渗出或黄斑水肿,早期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严重可致盲。

筛查要点

确诊糖尿病后,每年进行 1 次眼底散瞳检查;

出现症状时立即就医,通过激光治疗或药物控制病情进展。

四、手足麻木、刺痛或感觉减退:警惕周围神经病变

可能隐患

长期高血糖导致神经纤维变性,表现为手足对称性麻木、刺痛(如 “戴手套 / 穿袜子” 感)、温度觉减退,易因烫伤或外伤引发糖尿病足。

预防措施

严格控糖(糖化血红蛋白<7%),补充 B 族维生素(如甲钴胺);

每日检查足部,穿宽松透气鞋袜,避免赤足行走。

五、反复尿路感染或皮肤疖肿:警惕免疫力下降

可能隐患

高血糖为细菌、真菌提供繁殖温床,导致女性外阴炎、男性龟头炎、肾盂肾炎或皮肤反复感染(如疖、痈)。

干预方法

控制血糖的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如排尿后清洁);

感染发作时及时就医,避免自行用抗生素,防止耐药性。

六、持续性胸痛、胸闷或腹痛:警惕急性并发症

可能隐患

心绞痛:糖尿病患者常合并冠心病,胸痛表现可不典型(如胸闷、牙痛、上腹不适);


急救原则

出现持续胸痛超 15 分钟,立即含服硝酸甘油并拨打 120;

若酮体阳性,尽快就医补液。

糖尿病管理的核心原则:防患于未然

五驾马车缺一不可

1、饮食:低 GI 饮食(如燕麦、绿叶菜),控制总热量,定时定量;

2、运动:每周 150 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餐后 1 小时进行;

3、药物: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增减;

4、监测:定期测血糖、血压、血脂,记录数据;

5、教育:学习糖尿病知识,掌握应急处理技能。

定期体检清单

每 3 个月:糖化血红蛋白、尿常规;

每 6 个月:肝肾功能、颈动脉超声、眼底检查;

每年:心电图、心脏彩超、神经传导速度检测。

心态调整

糖尿病是可防可控的慢性病,过度焦虑反而影响血糖波动。建立 “与疾病共存” 的理性认知,通过冥想、社交等方式缓解压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