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家揭秘:茅台镇正在酝酿的下一场酱酒革命,竟是这个!

 山荣说酒 2025-05-24 发布于贵州

这是周山荣公众号的第1259篇原创文章



1989年,由于紧缩银根、『先货后款』三角债,特别是某地骗子拉了酒不给钱等等,贵州白酒哀鸿遍野,个别老名酒甚至自此一蹶不振。

为适应市场变化,这个时候,一些酒厂开始新一轮产品结构调整,研发低度酒、保健型药酒。

比如,1989年,茅台酿造一分厂(今国贵陈厚前身)与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天安门医院合作,研制出有抗氧化、健脾保肝、预防衰老等功能的『华台补酒』,风行一时。

我这么说,你很可能觉得,我又开始讲故事了。是的,但华台补酒当年的盛况,可能超出了你今天的想象:

1990年,也就是产品上市的第二年,『华台补酒』开始出口韩国,并成为北京亚运会的指定用酒,风靡华北地区。

你是不是觉得,当年茅台酿造一分厂宋勋国老前辈遭遇的情形和突围之路,与今天有点相似?

是的,这就是我今天想说的:

现在如今眼目下,仁怀产区和酱香酒的形势怎么样?懂得都懂。

场面上的话是:当前,酱香酒行业面临结构性调整,头部品牌占据主要市场份额,中小酒厂面临品牌力弱、同质化严重、渠道资源不足等问题。

尤其在行业下行周期中,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进一步压缩,亟需通过差异化创新实现突围。

说得再狗血一点:今年下半年六七轮次酒的时候,能不能把酒烤出来?对有的酒厂来说,可能都成了未知数。

此情此境下,中小酒厂『如何活着』,是老板们需要面对的问题,『如何活下去』,我以来到了该在产品上下点功夫的时候!

比如,抄当年华台补酒的作业,将药食同源与酱香酒结合起来。

1.药食同源与酱香酒结合的创新逻辑

以下是烧脑部分,不喜欢的、读不懂的人,均请忽略:

如今,消费者对『少喝酒、喝好酒』的需求显著上升,健康属性成为白酒创新的核心方向。

长期以来,『健康』也是酱香酒品类的核心卖点之一。

但是,你健康,我也健康,这『牌』就没办法打出花样来了。为此,劲牌通过草本白酒(如毛铺苦荞酒)开创新品类,其产品中草本成分可提升酒精代谢酶活性,降低饮酒负担。

药食同源食材(如葛根、枸杞、黄精等)与酱酒结合,可赋予产品『健康+文化』双重价值,满足消费者对功能性饮品的需求。

——药食同源与酱香酒结合,是市场需求驱动,且与健康消费趋势契合。

众所周知,茅台镇中小酒厂普遍采用传统『12987工艺』,其开放式发酵环境与核心产区独特的微生物群落(数千种微生物参与发酵),为药食同源成分的自然融入,提供了天然条件。

借鉴劲牌的『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和科学提取工艺,可将药食同源成分精准添加至基酒中,确保功能性与风味的平衡。

——药食同源与酱香酒结合,技术上具有可行性,堪称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2024年《草本白酒》团体标准发布,明确了草本成分添加的规范,为中小酒厂提供了合法化路径。

药食同源目录(如国家卫健委发布的106种物质)为产品研发提供了明确的原料选择范围,降低政策风险。

——药食同源与酱香酒结合,标准和政策都支持,是合规性的品类创新。

2.茅台镇酒厂,为什么要搞药食同源?

波士顿矩阵,又称市场增长率—相对市场份额矩阵。简单讲,就是一个四象限的分析工具。

基于波士顿矩阵,我们可以将茅台镇中小酒厂的产品线,分为四类:

一是明星产品,表现高增长、高市场份额。

从市场潜力看,健康白酒市场规模预计年增长15%以上,且酱酒品类仍处于扩容期。药食同源酱香酒,属于此象限。

从差异化优势看,中小酒厂通过『酱香+药食同源』形成独特卖点,可以避开与头部品牌的直接竞争。

二是现金牛产品,表现为低增长、高市场份额。

传统酱酒产品,就属于你的现金牛。但是,同质化严重,利润空间受挤压,需通过创新升级,才能维持现金流。

拿着『传统』的地图,要找到现金这个『新大陆』,怎么看怎么不靠谱。

三是问题产品,表现为高增长、低市场份额。

比如,个性化定制酒或小批量高端酒。中小酒厂,说白了靠这样的问题产品生存。长此以往,将去到何处?不知道。

如果借助药食同源呢?能否通过药食同源产品的创新,将高附加值转化市场渗透率呢?

四是瘦狗产品,表现为低增长、低市场份额。

比如低端光瓶酒、电商流量酒。或可逐步淘汰或转型为健康概念的入门级产品。

药食同源酱酒作为茅台镇可能的『明星产品』,可以帮助中小酒厂抢占健康消费风口,优化产品结构,实现从『价格竞争』向『价值竞争』的跃迁!

3.药食同源与酱香酒结合可行性路径

当然,以上只是我的一家之言。

如果你试图证明周山荣的观点是错的,『简直放屁!』你并不会得到一分钱的好处。相反,如果你能从中受到启发,你不会分一分钱给我,于我,则是功德一件!

对于药食同源与酱香酒结合的可行性路径,我的思考是:

在功能细分上,针对不同健康需求,针对性开发产品线。比如护肝、降脂、助眠等等,例如添加葛根(护肝)、桑叶(降糖)等成分。

在工艺创新上,结合茅台镇微生物环境,采用『双发酵』工艺(酱酒发酵+药食同源成分共酵),提升成分融合度。

这是从产品定位与研发来说,从品牌与渠道差异化来看,则可以:

通过挖掘茅台镇『天人共酿』的生态故事,强调『微生态环境+草本精华』的稀缺性,实现文化赋能。

借鉴肆拾玖坊的『新零售模式』,通过私域流量(如健康社群、中医养生圈层)实现精准触达,探索社群营销。

据说听说加传说,‌贵州的中药材种植面积位居全国第二,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650万亩,仅次于四川的693.14万亩。

就是说,‌贵州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特别是太子参等特色药材,贵州的种植规模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

而且,‌贵州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在生态种植、绿色生态生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生产的中药材品质优良,在全国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呢?从成本控制与合规管理来看,茅台镇中小酒厂可以与贵州中药材种植基地合作,降低原料成本。

还可以参考《草本白酒》团体标准,建立从原料到成品的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

山荣说酒:

去年以来,酒厂、朋友送来寄来,我收到的露酒酒样,已不少于5种。

对于茅台镇中小酒厂通过『药食同源+酱香酒』创新,我认为在健康消费趋势下,有机会实现错位竞争。

其必要性,源于行业下行压力与健康需求的双重驱动,可行性则依托于工艺基础、政策支持及成功案例(如劲牌)的验证。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想什么技术门槛、政策合规则、市场接受度等等风险——在我看来,相比传统酱酒这条赛道上的拥挤,你只要愿意,那都不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