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晚清金石学,最后的辉煌(一)

 攒菁堂 2025-05-24

这周来不及写扬州学派的下一集了,因为要外出,不过可以用一点存货,写另外一条线路,就是晚清金石学。(一般文学作品都有两条线路,历史学亦可如此)

褚德彝,字礼堂,是一位晚清的金石学者,宿有家传。他是褚成亮之子。褚成亮是谁?据《光绪余杭县志稿(附补遗)》载:褚成亮,字叔寅,又字孝谌。廪生。同治六年举人,十三年考取内阁中书,引见被放。光绪三年,成进士。患欬血未应殿试归。明年卒于家,年三十三,竟未得官,士论惜之。成亮读书有特识,生平无他嗜好,惟以搜访旧籍,研析疑义为至乐。家贫授徒才足自给,而所得善本书,至百余种,丹黄雠校,穷日夜读之。治经宗高邮王氏家法,而力戒破碎穿凿。尝言:国朝诸大师创通声音训诂之学,实事求是,信足矫元明以来之失矣。然读书所以致用也,若第囿于声训,而不进求义理,是犹入室者扃键既启,而仍遁循户外,何由睹堂奥之秘。适异方者,精译其语言,而于政教风俗略不加省,虽遍通各国方言,亦何益乎?乃取《通鉴》、《通考》二书为主,欲博究典章制度,兴衰治乱之原,以推著于实效。天不假年,未竟厥志。经说杂文存者仅三十余篇,有《南溪诗集》十卷。……。宗源瀚撰《小传》,参褚成博撰《家传》。褚成亮又著有《校经堂遗集》。

褚德彝八岁丧父,由祖父褚维培养育成人。光绪十三年(1887)十七岁时,考取余杭县学官附生,光绪十七年(1891)考取浙江乡试第五十八名举人。清末曾入端方幕府。宣统三年(1911),褚德彝被清廷拣选为知县,分发福建。没多久,清朝覆亡,遂定居上海。(见《余杭史志》电子版2017年第1期)

褚德彝撰有《金石学录续补》,多录当时金石学人。此书有杨钟羲序。杨钟羲亦晚清名学者也。其序曰:

“光绪壬寅(1902)之冬,钟羲始识礼堂孝廉于陶斋(陶斋,即端方号)座上。维时景桓楼畔,胜友如云(案:景桓楼为端方抚湘北时,取陶桓公故事以名其楼。陶桓公即东晋陶侃)。礼堂精鉴博闻,谈说有本末,吾敬之重之。……钟羲春秋两试出吴县潘文勤公之门,攀古楼储藏略窥一二。惜抠衣未久,嵩构云颓,独盛、王两祭酒过从最稔,知最深。每有所获,辄得寓目(案:盛、王两祭酒,即盛昱、王懿荣)。乞外来南则陶斋方以收弆金石名海内,群流辐辏,结契为多录中诸人,如猛庵、穆父、扞郑、孝禹、则先、汉辅,皆宝华庵客,相与上下其议论,而独心折于礼堂。虽强识博物如猛庵,亦未尝不以为可畏也。不十年间,海?云扰,阔石徒堪之。故物既多散落人间,平生旧游徂谢殆尽。耆耇宿德则陶楼、松禅,博雅多识则仲约、郋亭,乡邦则幼云、伯愚、叔问,同岁则缘督、西蠡、杭叔、建霞,浙中则复堂、鲜庵、存斋,展卷悽黯,悠然在心。其他语默殊势,不无料理皂荚之叹。亭林所谓故人良友存亡出处之间,不禁感涕者,岂不信与?语云:万物皆流而金石独止。吾与礼堂栖迟海上,相晤语于寂寞之滨,择粟而餐(案:暗用伯夷叔齐之典故),审泉而饮。而礼堂徵文考献,期永此学于不敝,固今世之杨南仲也。猛庵有子能世其学,近方纂《书画录》表章北人。礼堂鉴别不减猛庵,风义尤笃。西蠡编修其辛卯举主也,欲与同撰《金文释例》,不忘宿诺,志必赓续成书。钟羲曩与伯熙祭酒同撰《文经》,尝作《松窗辑书图》以寄山阳笛声之感。遭乱失去,为礼堂所见,乃购以见还即此,可知其为人,文艺抑其末也。至于金石之文,裨益经史,事由目治,晚出弥精。芗沚所录,存斋所补,得君此书而一代人文于焉大备。世有识者,当共赏析,无竢鄙人之赘言已。庚申孟陬辽阳杨钟羲圣遗序。

案:此序叙当时金石界情状颇多。光绪壬寅即1902年,时端方任湖北巡抚,景桓楼为湖北抚署,猛庵、穆父、扞郑、孝禹、则先、汉辅、礼堂诸人分别为李葆恂(号猛庵)、黄士陵(字穆父)、王仁俊(字扞郑)、王瓘(字孝禹)、蒋楷(字则先)、王崇烈(字汉辅,王懿荣次子)、褚德彝(号礼堂),均金石学家。

其中蒋楷(18531912),字则先。湖北荆门人。张之洞督学楚北时所拔贡,时三十出头。光绪十六年(1890年)任山东莒州知州,曾为蒋作锦《东原考古录》作序。后转任东平州知州,参与镇压义和团。1901年,两湖总督张之洞将蒋楷纳入幕中,任湖北武备学堂稽察,著有《河上语》、《平原拳匪纪事》、《经义亭疑》,均被收入《续修四库全书》,著《那处诗钞》四卷,被收入《清代诗文集汇编》,2002年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有《蒋楷文集》,陈广珍,张国梁搜集,隶属荆门文史资料。

黄士陵(1849—1908)字牧甫,一作穆甫、穆父,号倦叟,别号黟山人、黟山病叟、倦叟、倦游窠主,黟县人。光绪十一年(1885)在北京国子监求学,主要致力于金石学,从盛昱、王懿荣、吴大澂等问学。三年后,参与广雅书局校书工作,凡十三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回到故乡黟县。两年后,又应湖北巡抚、署湖广总督端方所邀,从事《陶斋吉金录》、《陶斋藏石记》等书的辑著工作。2007年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有唐存才著《黄士陵》一书。

宝华庵为端方收藏之堂。

幼云、伯愚、叔问分别为杨继振、志锐、郑文焯。

缘督、西蠡、杭叔、建霞分别为叶昌炽、费念慈、梁于渭、江标。

复堂、鲜庵、存斋分别为谭献、黄绍箕、陆心源。

芗沚为李富孙号。按:此处杨钟羲所记有误,当为李遇孙。李遇孙,字金澜。尤明金石之学,著有《金石学录》,所记皆一时金石学人。

杨继振(1820—1897),晚清古泉名家。江苏阳湖人,字幼云或又云,号莲云,别署半缘道人或燕南学人,晚号二泉山人或又翁。汉军镶黄旗人,官至工部郎中。他收藏空首布曾富极一时,精于鉴赏,泉学著作有《荚泉拓本》、《差不贫于古斋论钱杂稿》等。杨氏对金石亦精于考究,还有诗文集传世。家藏有数种《红楼梦》版本,其中以道光九年(1829)收藏的《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稿》最为珍贵。叶昌炽《藏书纪事诗》卷六、震钧《天咫偶闻》卷四、朱彭寿《安平康乐室随笔》卷五、褚德彝《金石学录续补》卷上均有记载。

又文中所提杨南仲,名元明,字南仲,江西南昌人,系北宋仁宗时期的文字学家,善篆书和楷书,但不显于书史。参与书写刻于仁宗朝的“石经”,即嘉佑石经。杨南仲过嗣给叔父杨察为后,遂为名相晏殊的外孙,精通古文字学和金石学,被奉为宋代金石学领域辨释古文字之第一人(见北宋杨南仲其人其艺考,载《美术观察》2013年第1期)。

图片

北宋石经

端方及其幕府为晚清金石学的重镇,但其金石学随着端方本人中道崩殂(时为191111)而风飞电散,仅留下数部金石学著作,如《陶斋吉金录》、《陶斋藏石记》、《陶斋藏器目》等。

下一篇看看在清朝末年端方以后,收集汉、魏、晋刻石的第一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