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大一统后的第一个千年,汉唐无疑是巅峰,汉朝在2000年建立了当时世界第一个600万km²国家,而唐朝在1000多年前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1000万km²的帝国,在我们的历史叙事中,这被称为强汉盛唐。 然而观察这两个大帝国版图会发现,他们都统治着距离长安2000km的西域,似乎无法登上更近的青藏高原? 更为诡异的是,连接中原王朝核心区域和西域的河西走廊,恰恰贴着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在地缘上呈现出了极大的“不安”态势,另一方面青藏高原虽然海拔高条件差,但具备绝对的地缘压制力,元明清都对其不断求索。 是汉唐不想还是不能,还是西域更重要? 西域在第一个千年更重要? 秦汉之际,中国凭借着东亚第二阶梯上四川盆地(成都平原)+黄土高原(关中平原)地缘联盟,迅速完成了黄河、长江、珠江中下游的整合,发达的农耕文明及秩序几乎扩散到亚洲大陆东部每一个宜农区域,人口开始迈过3000万大关。 中原王朝的基本统治框架开始形成,农耕区提供资源,供养贵族官僚和军队两个体系,前者对内维持秩序,后者对外抵抗外族。但这一套体系,在东亚季风区会出现几个个问题:① 稳定后人口增多,统治难度就增加,容易不稳定;② 游牧区域只能政治联合,否则无法对抗中原。③ 季风区气候不稳定,天灾不可预测。 ![]() 如果几个问题叠加,那就危险了,对内限制人口不可能,控制天气更不可能,那怎么办?那就对外出击。 不妨看看中国北方的地缘格局,大致分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西北、东北,中原王朝稳定的会统治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南部,而游牧势力分散在黄土高原北部和内蒙古高原。 由于东北纬度太高,古代产出有限,那么显然谁控制了西北,就会对另一方形成优势,所以西域成了是农耕和游牧对抗的胜负手,汉唐客观上必须经略西北,河西走廊首先是安全走廊。 汉唐为啥没能登上青藏高原? 西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他们有个共同的邻居:250万km²青藏高原,也就是说,早期中原王朝与青藏高原的山水相连(汉唐在其青藏边缘地带是有军事和行政存在的)。 青藏高原在东北部地势开始下降,洮河、大通河/湟水在这里汇入黄河,再加上青海湖周边,水草丰美,不仅适合放牧,也适合农耕,而且毗邻河西走廊。 ![]() 先秦时期,河湟洮岷区域主要生活着与汉藏渊源极深的羌人,汉帝国的压力主要在西北,羌人部落对河西走廊威胁有限,所以汉帝国仅在河湟有少量的军事存在,始终未进一步探索雪域。 隋唐之际,气候变化,青藏高原第一次有强权崛起,中原王朝开始面对北方(突厥、鲜卑)、东北(高句丽)、西南(吐蕃)的多方压力,好在隋唐够强,几代雄主不遗余力的对突厥和高句丽进行饱和攻击,错开了他们和吐蕃的巅峰。 吐蕃的崛起极大的改变了中原王朝的地缘认知:① 青藏东北的河湟不仅可切断河西走廊,还可支撑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草原联盟;② 云贵高原不能掌控,岭南、四川就是前线。 事实也是如此,唐王朝和吐蕃在这两个方向上进行了百年博弈,甚至出现了两个缓冲国:吐谷浑和南诏。 ![]() 唐朝疆域(图/百科) 1000多年前的农耕帝国是没有能力持续抵抗多个方向的国防压力,外部问题最终引发内部失衡,甚至可以说,青藏高原压垮了大唐。 认识到青藏的价值后,之后的王朝开始不断扩展(过程同样很复杂),最终青藏高原几乎全部纳入中国,与西域一起,成为中国在大陆上地缘优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