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经》里那些美了千年的植物

 昵称503199 2025-05-24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Subscribe for More

图片

尘香谷

一半诗意,一半烟火

图片

 国学 | 文化 | 艺术 | 生活

图片

“蒹葭苍苍”、“参差荇菜”……

可以说,一本《诗经》语,半部植物史。由春及夏,万物生发。那些读起来朗朗上口的诗词里,有可能藏着乔装改扮的路边草哦~

在《诗经》里,植物不是拿来吃的,也不是拿来泡茶的,而是用来谈恋爱、表忠心、各种情感抒发和碎碎念的……今天,我们就来盘点几个《诗经》里的“植物担当”吧~

图片

01

蒹葭:我在水一方,你却未曾回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出自《秦风·蒹葭》

河边蒹葭密又繁,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的那一方。

何为蒹葭?其实就是常见的水生植物——芦苇。想象一下,某位古代单相思人士,无以寄情,天天蹲在河边盯着芦苇丛发呆,一边望着水面,一边暗自感慨:“我的意中人仿佛在水一方。” 明明知道寻不见,还要把真心话连说三遍 ~

 

这首被后人视为“最美情诗”的作品,用现在的话讲就是:“她不理我,我穷追不舍,但我写得很文艺~ ” 

图片

02

桃花:古代婚庆公司首选LOGO元素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出自《周南·桃夭》

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嫁过门,夫妻美满又和顺。

这首诗是周朝婚礼上的“BGM”,翻译一下就是:“新娘像盛开的桃花,嫁得好,婚姻一定幸福。”你说现在的婚礼只放《婚礼进行曲》?OUT了,古人直接来一段桃花诗!

桃花在古代不仅是爱情的象征,还有生育多福的寓意。所以《桃夭》简直就是“甜蜜暴击+催生暗示”二合一 ~

图片

03

薇:从戍边士兵的饭局聊起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出自《小雅·采薇》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薇是什么?一种可食用的野菜,类似于今天的“山野小蔬”。但这首诗可不是教你做野菜沙拉的,而是一个退伍老兵在回家路上,边走边念叨“我啥时候能吃上家里的饭啊”。

整首诗以采薇为引,背后是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家乡的思念,是《诗经》最早的“反战主题”。

图片

04

葛:不只是做绳子的草

葛之覃兮,

施于中谷,

维叶萋萋。

——出自《周南·葛覃》       

 

葛藤是如此绵长啊,蔓延在山间的谷中,那繁茂的叶子一片青青。

“葛”在古代是用来编织绳子和布匹的重要植物,但在《诗经》里,它成了“家庭关系的润滑剂”。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新婚媳妇努力适应婆家的生活,表现自己的勤劳。这相当于古代媳妇发朋友圈,配图是“采葛劳作图”~

图片

05

卷耳:大自然帮古人度荒年的慷慨馈赠

采采卷耳,

不盈顷筐。 

——出自《召南·卷耳》

 

这句诗的意思是,这卷耳是一种野菜,采了又采,筐子却怎么也装不满。想象一下吧,绿叶白花的小小植物,在漫山遍野肆意生长的场面多么喜人!弯腰狂采,片刻就收获满满,岂不真的是免费果腹佳品?

图片

06

芣苢:如今别名车前草

芣苢采之,

薄言采之。

——出自《召南·采蘩》

意思是:“ 繁茂鲜艳的芣苢(fú yǐ)呀,大家赶紧来采呀 !”

芣苢,有一个更被人熟知的名字:车前草。古代妇女采之用作祭祀之品。有趣的是,这首诗被后人解读为一位母亲带着孩子采集野菜的情景,展现了劳动与生育的艰辛与喜悦。

这不就是古代版的“带娃日记”吗?只不过现代妈妈是带孩子去游乐场、上兴趣班,古代妈妈是带孩子去采野菜。育儿话题的热度,果然亘古不变~

图片

07

苦荼:古代的苦涩情话

谁谓荼苦,

其甘如荠。

——出自《王风·采葛》

“荼”是一种类似荠菜的苦野菜,荠菜我们都知道,味道鲜美。

诗句用苦菜比喻艰苦的生活,却说它尝起来像荠菜一样甜美。为什么?因为爱情的力量啊!古人的浪漫细胞可是相当盈满。这不就是在说,“和你在一起,再苦的日子也能甜如蜜”吗?

看来,用植物表达甜蜜爱情的传统,从《诗经》时代就已经开始了。想当浪漫情人,学学古人的植物密码准没错!

图片

08

荇菜:诗经中的第一草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出自《周南·关雎》

参差不齐的荇菜,时而向左、时而向右去摘取。贤良美好的女子,日夜都想追求她……

荇菜是一种浅水性植物,叶片似睡莲,开黄花,可作庭院水景点缀或食用。诗中以采荇菜比喻君子对淑女的追求,体现“兴”的手法。

武汉严西湖湿地近年观察到大量荇菜,成为生态恢复的指标物种。

图片

总而言之,诗经里的植物,从来不只是植物,它们是古人情感的转运站,是隐喻、是暗恋、是怨念、是告白……是一个时代的文化密码。

在没有微信、没有朋友圈的时代,古人沉醉大自然,用植物写出了长青不败的诗词。几千年过去了,今天的我们,依然能从这些美妙的诗句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生活的趣味。

文|林文溪     图|香尘子   

图片

欢迎扫码关注尘香谷视频号

国学 | 文化 | 艺术 | 生活

图片

东方美生活

一半诗意,一半烟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