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一日更的第494/500天 ⛽ 这几天粗略地过了一本不错的书《你啊,内心戏超多》。作为生活美学家的作者,松浦弥太郎,能在普普通通的生活小事中,发现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然后顺手写下充满着松弛感的文字。在心烦时,随便翻开哪一页去感受其中的文字,都能让我们静下些许。而今天想跟各位道友分享的是我悟到了的一些东西,如何从细小之处,悟到人生的大智慧?人生的智慧在于,不管我们身处在什么样的状态中,都能有办法去享受其中的“乐趣”,或者说“幸事”。遇见坏的事情时,也不会有太大的负面情绪,还能在这些事情上,找到不幸中的那一件幸事。这不仅能让我们身体健康,还能让我们始终都保持在觉知觉察的状态。除去工作、生活、家庭、健康、财务等,这些活着就要关注的事情之外。那些动不动就上热搜的新闻,就是我们这些“键盘侠”的功劳,围绕着这些事情评头论足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在你还没有察觉到自己的状态时,就在不知不觉中丝滑地进入了“评论家”的行列。对,你没有评论,但是你的停留、点赞、转发,这些行为本身就是评论的组成部分。你会发现我们放假时,最辛苦的事情,其实是抱着手机在沙发上一刷就是一下午。而当我们放下手机,伸个懒腰的那一瞬间,才是我们假期最轻松的时刻。这种感觉会在我们无意识的情况下,被我们带入自己的生活。比如,我们总会在任何事情发生的那一刻,就会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或快乐、不满等等。一旦我们看到这件事的缺点或者负面时,我们就会下意识的评头论足,直到消极的事儿,影响消极的人。其实这没有办法怪我们自己,主要是因为,我们陷入了“恶评螺旋”。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看到恶评,就会被激发情绪,就会积极参与。因此,恶评会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但好评却很少有人会理会。大多数个人会力图批评而非赞扬,从而展现道德优越感。我们一旦加入这个行列,就代表着我们离智慧越来越远。因为很多事情在对错层我们没有办法去纠结,实际上我们也不需要去思考其中的含义,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享受就好。- 他订阅了两份报纸和三份周刊来了解世界上发生的新奇事情。
- 他不是批评家,所以也不去试着同意或不同意上面所写的事情。
- 他只是作为饶有兴趣的旁观者,来观赏和品味发生在这世界上的独特话剧。
所以,当你能放下谴责和批判的态度时,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在刚刚开始。论语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很喜欢,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普通人,想要成为有智慧的人,就一定要成为一个“乐之者”。如此哪怕是遇见困难,挫折时,我们都能走在收获的道路上。你的点赞、转发、和关注都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