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拙雅趣·紫砂壶(24)

 书楼寻踪馆 2025-05-25
 
 
 
 
 
 
 
 
 
 
合欢壶合欢壶也是曼生之所爱;壶铭曰:“试阳羡茶、煮合江水,坡仙之徒、皆大欢喜”,阐释了“合欢”之义。据说是因陈曼生在溧阳为官,运送“白芽”贡茶上京获得褒奖而作。曼生设宴招待故友亲朋,见乐手执大镲卖力敲击,下席亲自手持大镲用力合敲,大镲凹凸有致,合则响,合而美。曼生有感于大镲分分合合,奏响人间欢乐,遂以合镲为样,合欢为名,设计出合欢壶,以朱泥造之,通体大红,富含吉祥与幸福之意。
 
汉铎壶。汉铎,即汉朝之铎。《说文》中对铎的解释是:铎,大铃也。它是器物的名称。具体而言,此壶形状有些像甬钟,但体积小。
 
洋桶壶。紫砂洋桶壶是紫砂茗壶名种里较为常见的一种款式,亦是一种茶壶款式的专用名称。紫砂洋桶壶自清末民初创制以来,以其造型简练,使用方便,是宜把玩,便于提携,便于茗泡而一度盛行,并为大多数茗壶爱好者接受,嗜好、收藏而成为紫砂光货素器类经典传统作品之一。
 
葫芦壶。葫芦壶㛑是“曼生十八式”中的一款,深得艺人们的喜爱,更是玩家的收藏佳品。葫芦壶设计新颖,造型呈葫芦状,壶流短直而微向上翘,把成半环形,盖顶设有套环钮装饰。整器形制的线条以浑圆为主,十分流畅。
 
石瓢壶深受当代紫砂艺人追捧的另一款经典造型要数石瓢,石瓢最早称为“石铫”,在历代制壶艺人的不断改进之后发展而成。石瓢最早的渊源据说和苏东坡有关,苏东坡贬官至宜兴蜀山教书,就地取材,模仿金属煮茶器设计了一把有“流”(壶嘴)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用来煮茶,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石铫”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更趋向文人化、艺术化。在民国时期,顾景舟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将“石铫”改为“石瓢”,从此这一造型的紫砂壶就被称为石瓢壶。
 
匏瓜壶。匏瓜壶也是曼生十八式之一,与曼生葫芦有异曲同工之妙,然其独特之处亦是其他造型无可比拟的,把玩此壶有如返璞归真之意,此壶最初用意是以解相思之若。
 
南瓜壶。紫砂中有一类称之为花塑器,又称“花货”,是对雕塑性器皿及带有浮雕、半圆雕装饰器皿造型的统称,如将松竹梅等形象制成各种树桩形造型。“南瓜壶”以瓜形为壶体,瓜柄为壶盖,瓜藤为壶把,瓜叶为壶嘴,构思巧妙,雅而不俗。
 
周盘壶据说陈曼生喜好夜读,每每捧卷至深夜,间或倦怠,品茶以缓之,闭目静思,思之不免惆怅,起身信步,恰见置于小桌之罗盘,随手拨弄,见其勺柄经由其转,却始终如一,指向一方。曼生感叹,罗盘虽如铜勺,表面圆通,却坚持己见,曲直合一乃为人之道也。遂以罗盘为原型,绘壶以省之,名曰周盘。周盘壶圆润而不失刚劲,有形而无穷,大视野,宽胸怀,任凭大风大。
 
龙头一捆竹“龙头一捆竹”亦是紫砂壶经典款式,为邵大亨最早制作。清朝制壶名家邵大亨,所做的龙头一捆竹,他是根据一个当地一个传说而设计出来的,故事讲的是龙王到东海巡视,路过一个地方,见到当地的人民非常贫困,但都又非常善良,就叫它的儿子送一样既能吃又能用的东西给当地人民,以帮助人民解决生活困难的问题。龙王的儿子遵照其父亲旨意,将生长在大海中的一种叫“竹”的植物捆上一捆,绑在自己的龙头上送到当地群众的手里。龙头一捆竹壶正是诠释了龙与竹的关系。壶身由64根竹子组成,每一根竹子和竹绳之间都可以插针,而且壶的内壁也呼应壶身造型,里面也是64根竹子。
 
合菱壶。是众多仿照植物瓜果、花瓣的筋囊和纹理而之作的“筋纹器”中的一款,壶钮与壶身均是由上下相间的筋纹花瓣咬合而成,含苞待放,气流舒畅,优雅写意。壶盖同样是六瓣花瓣造型,筋纹沟壑深深,刻意表现出筋纹特有的凝重感,从而凸显出花瓣的肥硕。
 
竹段壶竹段壶是以竹为主题的经典壶型,壶身采用的是古典造型,壶身笔直而粗壮,壶嘴、把、盖钮亦取竹段,生动自然,挺拔清秀。竹自清高,壶亦清高,今竹寓于壶,更显清雅。时而似有古风轻轻徐来,时而又似有君子款款走来。
 
西施壶。原名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在此造型上,又诞生与此相关的文旦、龙旦几种壶型。
 
传炉壶。传炉壶式度端庄,风格雅致,隐隐然有古风韵,堪称佳品。传炉壶有着青铜器般的威严与稳重,它古朴典雅,曲线强劲有力,浑厚端正。是方中有圆,圆中寓方的典范。自古以来宜兴众多制壶艺人均有制作,但都公认传炉壶最为难做,这也是此壶市面上比较少见的原因之一。
 
葵仿古壶。是紫砂壶的传统作品,是在圆仿古壶中用筋镶、块面转折的表现手法制作而成。葵仿古以六棱葵瓣为图案,加上嘴、把、盖也用筋纹起线,使整个壶的造型协调统一。筋纹凹凸有致,气势挺拔贯通。
 
美人肩。美人肩紫砂壶宛如古代女子端庄可爱,带点宫廷的雍容华贵,又不失大家闺秀般的妖娆。美人肩以古代美人的肩线及丰腴美妙的曲线,幻化出动人心弦的壶形,造型饱满,大方得体,以体现圆润的壶身为主,壶盖与壶身仿佛合为一体,没有空隙,用手抚摸上去,能感受到它的温暖。美人肩与西施都是非常适合女子使用的紫砂壶。
 
鹧鸪提梁壶。鹧鸪提梁的造型为扁圆形壶身,把手为见棱见方的三柱高提梁,从侧面望去犹如一只飞翔着的鸟儿的头部,原创者顾景舟为其命名“鹧鸪提梁壶”。
 
一粒珠。一粒珠的造型如同一颗珍珠,珠圆玉润,饱满剔透,壶身一大珠,壶钮一小珠,如同“母子珠”般形影不离。然无论型如哪种造型,一粒珠大度豁达的造型以及其细腻精致质感都是一样的。此壶造型古朴,古韵盎然,庄重又不乏新意,典雅大气,造型惹人喜爱。
 
汤婆壶。“汤婆”原为盛热水放在被中取暖用的扁圆形壶,一般是用铜锡或陶瓷等制成。汤婆壶身饱满,壶壁挺秀,端庄古朴,器型古拙有明季遗风,壶型简到极致,古朴超越一切,实用性超级。
 
鱼化龙壶。鱼化龙壶为典型传统壶型,取鱼跃龙门之意。壶钮为卷云状,壶身浅塑波浪,波浪中龙伸出首部,龙尾卷成壶把,把上鳞片刻划清晰。清代邵大享鱼化龙为波浪堆塑得一层一层,立体感强,而波涛中龙露出头部而不见爪,钮为堆浪状,装在盖里的龙头短而粗 。
 
风卷葵壶。风卷葵因为其造型简洁明快,曲线顺畅自然,规范的图案以及生动活泼的形态成为花货的传统经典器型之一,展示了花货自然、生动细腻、生机勃勃的风貌英姿,象征了生命的顽强以及长盛不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