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5月,时任河北省委巡视员、直南特委书记30岁的黎玉被北方局派往山东,恢复和重建山东省委,并任省委书记。 ![]() 山东省委书记黎玉 1938年4月,曾担任过组织部副部长、陕甘宁边区党委书记29岁的郭洪涛率一批干部到山东,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郭洪涛任省委书记。 1938年12月,山东各地八路军抗日游击支队改编为八路军山东纵队,32岁的张经武、30岁的王建安分别任正、副指挥,32岁的黎玉任政治委员。随后苏鲁豫皖边区省委改为山东分局,郭洪涛任书记,张经武、黎玉为委员。 第一任山东分局书记郭洪涛 1939年3月,34岁的代师长陈光、37岁的政委罗荣桓率领115师师部和686团进入山东。 1939年8月,正式成立八路军第一纵队,38岁的徐向前为司令员、34岁的朱瑞为政委,统一指挥山东与苏北境内所有第八路军各部队。为了统一领导山东党政军民工作,北方局批准成立山东军政委员会,隶属北方局。朱瑞任书记,朱瑞、罗荣桓、徐向前、郭洪涛、陈光、黎玉任委员。 1939年10月,八路军第一纵队和山东纵队合并组成统一的领导机关(山东纵队的番号保留),山东纵队总指挥张经武、原分局书记郭洪涛赴延安参加七大,朱瑞接任山东分局书记并兼任山东军政委员会书记。 第二任山东分局书记朱瑞 1940年6月,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奉召返回延安,山东纵队机关恢复建制。 1941年8月,山东分局由朱瑞、罗荣桓、黎玉、陈光组成,朱瑞为书记。分局委员的分工:朱瑞主持党的组织工作,罗荣桓主持军事工作,黎玉主持政府工作,陈光主持财经工作。 山东纵队归115师首长指挥,纵队机关与115五师合署办公,山东纵队及115师两军政委员会合组为山东军政委员会,罗荣桓为书记。 以朱瑞为首的山东分局领导人与以罗荣桓为首的115师领导人,就山东抗日根据地的统一领导问题发生争论(1935年时朱、罗两人曾是红一军团政治部的老同事,当时30岁的朱瑞任军团政治部主任、33岁的罗荣桓任军团政治部副主任) 1942年4月,政治局候补委员、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治委员刘少奇视察山东; 1942年8月,山东纵队改编为山东军区,由115师统一指挥,黎玉任政治委员,王建安任副司令员,江华任政治部主任。 1943年3月,115师与山东军区合并(保留115师番号),成立新的山东军区,115师代师长陈光奉命赴延安参加七大,罗荣桓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15师政治委员兼代师长,黎玉任山东军区副政治委员,115师政治部主任萧华任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山东抗日根据地建立统一的军事领导中心,同时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各级党委成为各地区党政军民的最高统一领导机关,山东军政委员会撤销,朱瑞则继续担任山东分局书记。 1943年9月,朱瑞回延安中央党校学习,罗荣桓接替担任山东分局书记。至此山东抗日根据地实现了党政军一元化领导。 ![]() 第三任山东分局书记罗荣桓 1945年抗战胜利后,山东分局和华中局合并为华东中央局。山东抗日根据地则发展为一个拥有2400万人口和12.5万平方千米土地,辖5个行政主任公署、22个专员公署和127个民主县政府的解放区。 前后两任山东分局书记分别进军东北,43岁的罗荣桓任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二政委,40岁的朱瑞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后方司令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