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生意】第四章(全文)

 老萝卜头兵 2012-05-29

法规

历史

文学

天文

地理

伟人

军事

时政

生活

收藏

图片

网络

教程

音画

娱乐

素材

【生活】《做人做事》做生意(第四章)

   

4-1做人的宗旨是要刻苦

1-15

  李嘉诚在不同的场合曾经多次谈到做人的基本态度,他曾经谈到这么一件事:“我做人的宗旨是刻苦,善待别人,还有好勤奋和重承诺,也不会伤害他人。有一次,一个我很讨厌的报社的记者在我公司楼下等我,我刚刚上车,同事说他已经等了两小时,他正要离去。我立即叫司机倒车,向记者说可以谈一下,因为我不忍心他站了两个小时,回去没有东西交代。”这个小故事可以说明李嘉诚先生为人处世的态度。而他的这种态度更来自于童年时代的一件往事。
  那是1943年的冬天,这个冬天深深地刻在李嘉诚的记忆深处,是他一生中最难以忘怀的。
  当时,父亲的去世使他对那渗透他柔嫩、幼弱的身躯,由肉体达到心灵深处的酷寒感到不堪忍受,更使他觉得整个世界像一座巨大且黑暗的冰窖,似乎人世间的最后一丝热气也被父亲带走了。
  然而,即使是这样,李嘉诚还是咬紧牙关、鼓足勇气,他希望自己能够带领全家平安地度过这个肃杀凄凉的冬天。
  为了安葬父亲,李嘉诚含着眼泪去买坟地。按照当时的交易规矩,买地人必须付钱给卖地人之后才可以跟随卖地人去看地。卖地给李嘉诚的,是两个客家人。李嘉诚将买地钱交给他们之后,便半步都不肯离开,坚持要看地。山路出奇的泥泞,不时夹带着雨点,寒意逼人的北风迎面而来……
  仍旧沉浸在失去父亲的巨大悲痛中的李嘉诚,想着连日来和舅父、母亲一起东奔西走,总算凑足了这笔安葬父亲的费用,想着自己能够亲自替父亲买下这块坟地,心里总算有了一丝慰藉。这两个卖地人走得很快,李嘉诚一步接着一步地紧跟不舍。然而,不幸的是卖地人见李嘉诚是一个小孩子,以为好欺骗,就将一块埋有他人尸骨的坟地卖给他,并且用客家话商量着如何掘开这块坟地,将他人尸骨弄走……
  可是,他们并不知道,李嘉诚听得懂客家话。李嘉诚震惊地想,世界上居然有如此黑心、如此挣钱的人,甚至连死去的人都不肯放过。想到父亲一生光明磊落,即使现在安葬在这里,他在九泉之下也是绝对得不到安眠的。而且,李嘉诚也深知这两个人绝不会退钱给他,就告诉他们不要掘地了,他另找卖主。
  这次买地葬父的几番周折,深深地留存在李嘉诚的记忆深处,他受到了一课关于人生、关于社会真实面目的教育。而对于即将走上社会、独自创业的李嘉诚来说,这是第一次付出沉重的代价所吸取的相当痛苦的教训,也是李嘉诚所面临的在道义和金钱面前如何抉择的第一道难题。这促使李嘉诚暗下决心:不管将来创业的道路如何险恶,不管将来生活的情形如何艰难,一定要做到生意上不能坑害人,和在生活上乐于帮助人。
  今天,李嘉诚是香港曝光率最高的富豪,但他对于人和人生的理解却并没有因为财富的增加而变得肤浅,相反,倒使他对做人的理解更加成熟和深刻了。

4-2克制欲望

  自制不仅仅是人的一种美德,在一个人成就事业的过程中,自制也可助其一臂之力。
  有所得必有所失,这是定律。因此说,一个人要想取得并非是唾手可得的成功,就必须付出自己的努力。自制可以说是努力的同义语。
  自制,就要克服欲望。七情六欲乃人之常情,但人的有些想法超出了自身条件所许可的范围。
  有人说了,一个人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就务必戒奢克俭,节制欲望,只有有所弃,才能有所得。
  自制不仅仅是在物质上克制欲望,对于一个想取得成功的人来说,精神上的自制力也是重要的。衣食住行毕竟是身外之物,不少人都能成功甚至是尽善尽美地克制,但精神上的、意志力上的自制却非人人都能做到。
  如果你今天计划做某件事,但早上因昨晚休息得太晚而困倦,你是否会义无反顾地披衣下床?
  如果你要远行,但身体乏力,你是否会停止旅行的计划?
  如果你正在做的一件事遇到了极大的、难以克服的困难,你是继续做呢,还是停下来等等看?
  诸如此类的问题,若在纸面上回答,答案一目了然,但若放在现实中,你身在其中,自己去拷问自己,恐怕也就不会回答得太利索了。眼见的事实是,有那么多的人在生活、工作中遇到了难题,都被打趴下了。他们不是不会简单地回答这些问题,而是思想上的自制力难以控制自己。
  因此,又有人说了,人最难战胜的是自己。这话的含义是说,一个人成功的最大障碍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于自身,除了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做不好之外,自身能做的事不做或做不好,那就是自身的问题,是自制力的问题。
  长话短说,一个成功的人,其自制力表现在:大家都做但情理上不能做的事,他自制而不去做;大家都不做但情理上应做的事,他强制自己去做。做与不做,克制与强制,超乎常人性情之外,就是取得成功的因素。

4-3控制情绪

  世界上最强的人是能够控制自我心态的人。一个人必须具有自我控制的能力,才能做自己真正的主人,进而决定自我人生奋斗及努力的方向,这种人通常深信“只要去做即可成功”的道理。
  心理学家把心理分为理性及感性两面,办事虽然是依据理性,但理性背后每每由感性主宰。当感性层面觉得好的,理性就会找出千百个理由,认为那是好的;相反,感性认为不好的,理性同样可以找出千万个道理,指出那是不好的。感性的表现就是情绪,换言之,情绪对我们的理性有深切的影响。
  有很多种情绪都是创业人的致命伤,恐惧、忧虑、愤怒、嫉妒、仇恨、轻视等,都足以把创业的机会败掉。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都具有控制情绪的能力,一般人不能忍受的讥讽、挫折、怨恨等,成功的企业家却可以忍受下来。人家动火了,他们依然冷静,并没有破坏理性的运作,他们求财不求气,万事以大局为重。成功的创业人,智商未必很高,但情商一定高,自控能力一定甚强。
  我们具有多强的情绪控制力呢?请看一看,我们是不是能面对各种消息而情绪不波动?大多数人都办不到。情绪并不单是情绪,它还涉及生理反应,不良的情绪会产生不良的生理反应,导致健康受损,例如愤怒可以导致影响心脏及消化机能,其他如消极情绪、绝望等,亦会引起身体疼痛、呕吐、无力等。
  相反,健康的情绪可以引起健康的反应,最简单的就是开心快乐,这是对健康甚为有益的情绪。欢喜的时候,内分泌趋于平衡,身体感到轻松自在,头脑运作亦处于最佳状态。而商业中最注重的人际关系,若有开心快乐的情绪,企业家亦能处理自如,得到更多忠诚顾客。
  生意人需要经常和顾客接触。“顾客永远是对的”,这是座右铭,是生意人须奉行的金科玉律。尽量满足顾客的需要,自然会有利益。但问题却是,顾客并不一定对,很多顾客恃着做生意的有求于他,因此财大气粗,说话尖酸、没礼貌。面对这样无礼的顾客,如果受不了他们的气,一声反驳,大家争执起来,就等于把顾客赶跑,对生意有害无利。
  所有成功的生意人和推销员,都善于控制情绪,面对不客气的客人,他们依旧客客气气,控制情绪,继续保持最有礼貌的态度,获得他们的信任,甚至满足了顾客发泄情绪的需要,结果,顾客感到舒服,很快又会再次光顾。这是成功之道。
  李嘉诚金言:年轻时我表面谦虚,其实内心很骄傲。为什么骄傲呢?因为同事们去玩的时候,我去求学问;他们每天保持原状,而我自己的学问日渐提高。

4-4习惯镇定

  任何一个在事业上成功的人,遇事都能保持轻松从容的心情。成功的人甚至在碰到逆境的时候,他的脑筋也会保持沉着、冷静的状态,从而随时准备好捕捉和发掘新机会,以及了解和对付新的问题。
  高明商人那种心境轻松的情形,就像一个优秀的橄榄球员一样。当球员传球的时候,假如球意外地落到他的手中,他并不胆寒或惊慌。而高明的商人也是一样,面对突发的新情况,并不会手忙脚乱。他能灵敏地反应,他有办法掌握或对付新情况,他会紧抱着球跑过去,或者警觉而放松地转个方向,以免对手扑过来。
  有些刚开始做生意的人,就已具备这种轻松的内在能力。但是大多数生意人,只有经过多次经验,才能养成这种习惯。
  “随时都要把你自己看成是一个在湖中翻了船的人!”一位资深的石油商人在盖蒂事业刚开始的时候忠告盖蒂,“如果你能保持镇静,你就可以游到岸边,至少在漂浮时有人来救起你。假如你失去冷静,你就完蛋啦。”
  当一个人刚开始创业的时候,真有点像突然沉溺在湖中央的人。如果他保持镇静,他生存的机会就较大,否则他就很可能溺死。刚开始做生意的人或年轻的职员,都应该常常把这句警句牢记在心里,这样,你就会养成心情轻松的习惯,从而获得不少的帮助,也有办法应付任何情况。
  不管在任何场合,如果能够保持从容不迫、顺应自然的态度,那么,任何事情都能应付自如。
  一些伟大的人物都是“镇静”的高手,面对突然变故,仍然镇定自若。因为他们懂得,不能慌,慌则无法思考应对的妙招。如果他们慌了,那么周围的人更没有主见,那就慌作一团了。因此,他们大都大喝一声:“慌什么?”这一半是对别人说的,一半则是自我暗示。
  如果你感到慌张,你的大脑就会失去正常的思考能力,你就会丢三落四、语无伦次。许多人掉了重要东西,或者说话说漏了嘴,就是因为心里有“鬼”,慌里慌张。这种时候,你要有意地放慢你的动作节奏,越慢越好,并在心里说:“不要慌!千万不要慌!”动作和语言的暗示会使你慢慢镇静。你的大脑就能恢复正常的思考,以应付周围发生的事情。这一点对面对考试的学生尤其重要。
  没有见过大场面的人,一到人多的场所,就会周身不自在。克服这种心理的方法是把所有的人都当做朋友,点点头,大声招呼,别人自然也会致意回报。虽然他可能永远也无法想起曾经在哪儿认识你,但是你却因此消除了紧张。
  有机会你就主动当众讲话,自我考验,你就会养成从容不迫的习惯。

4-5不必心烦意乱

  “烦”,本不是什么新的情绪。不开心的烦恼,不舒心时的烦闷,对每个人而言,早已是司空见惯的平常事。但是“旧烦”与“新烦”之间,还是大不相同,过去人们“烦”的时候是找知心朋友诉诉苦、解解闷,今天“烦”的人们不仅仅“烦”,而且不“耐烦”,在不开心、不舒服的同时,他们不安心、不静心,他们不只是烦恼、烦闷,而且烦躁。对他们而言,与其说“烦”是一种有待完全摆脱的消极情绪,不如说“烦”是一种有几分无奈也有几分得意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过去的人,有烦恼时会从前台退到后台,跟人们躲得远远的,不想让人看见;如今的“烦”人们却穿着自己的文化衫、唱着自己的流行曲,招摇过市,要让人们躲得远远的来看他们。“别理我”一语,只不过是一个掩耳盗铃般的舞台道具。
  “新烦”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躁动不安。这是一种心比天高的追求、跃跃欲试的冲动、得不到满足的苦闷交织在一起,从而导致的亢奋、紧张、急躁的焦虑。这种情绪是充满机会又充满挑战的变革时代的必然产物。
  现实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机会,个人发展有了相当的自由,这一切刺激起人们的成就欲望和积极性,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有一番大的作为。但是,机会与自由并不意味着成功,每一个机会,事实上都是一种挑战。同时,选择一种机会必须以放弃另外一些机会为代价。虽然社会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可能性,但具体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其发展的可能性是很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地理解、选择和把握机会。但是,不少人并不理解机会的全部真实含义,他们什么都想要,却对什么都不做踏实的准备,表现出强烈的投机心理。
  可惜的是,一些投机者在受挫之后,并不吸取教训,不反省自己的失误,不去弥补自己见识、能力和毅力上的不足,而是或者心烦意乱,继续在精彩与无奈的循环中挣扎,或者愤愤不平,责怪社会的不公平与命运的不济,有些人甚至以一种“输红了眼”的面目出现,破罐子破摔。
  当然,当代的“烦人”并不都是投机者。一些人的“烦”是一种现代文明病,是抒情的思想、浪漫的梦幻和温和的心境被无情的、变化的现实打碎之后,而产生的一种愤世嫉俗、走投无路的情绪状态。这种人无法控制自我,心绪不宁,因而难以成事。
  无论做什么事,心烦意乱之下是难有所作为的。为了不烦,我们还得“耐烦”一些,静下心来,正确地认识自己,冷静地把握机会,以长远的眼光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和道路。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成就自己的事业。

4-6驾驭自己的优缺点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自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世上绝对没有十全十美之人,但一个人如果能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这些优点和缺点在不同时空对你所具有的意义,那就差不多接近十全十美了。
  人的优缺点有些是与生俱来、无法改变的;有些则是因后天环境诱发、影响所致;有的则与性格无关,纯粹是一种外在条件,例如美与丑。
  无论你愿不愿意,你的优缺点都将始终伴随着你,甚至跟随你一辈子,影响并决定着别人对你的态度,成为你在现实生活中求得生存的助力或阻力。
  按理来讲,一个人的优点对其求生应该起到一种帮助作用,缺点则应成为一种阻力。因此,优点越多的人,成功的可能性越大;缺点越多的人,则越不易成功!可是事实又不尽如此,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优秀之辈抑郁潦倒,而也有不少平庸之辈表现不凡。现实之所以如此,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优缺点的种类与本质。也就是说,有些人虽然优点不少,却存在着致命的缺点,这种缺点会破坏甚至毁灭其他优点所创造的成果,优秀人才的堕落潦倒大都因为如此;平庸的人缺点虽多,但若这些缺点不具彻底的破坏性,而优点又具有建设性,那么这种人的成功自可预期。
  (2)机遇。一个人的成功离不开机遇,机遇影响着一个人的转折,这些转折有好有坏,至于好坏则看机遇与你的优缺点的关系。换句话说,机遇与人的优点结合,则有好的转折;若与人的缺点联系在一起,则有不好的转折。
  但必须认识到一点:一个人优缺点的本质很难加以改变,机遇也不是人能够完全把握的,但一个理性、冷静的人应该可以做到——驾驭自己的优缺点,而不让优缺点主宰自己!
  我们之所以强调“驾驭”二字,是因为人的优缺点在不同的时空会产生变异。改变一种时空,优点可能不再成其为优点,而缺点反而变成优点了!因此人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尤其重要的是,要了解这些优缺点的价值及存在条件,有了这些了解,还要诚实地去面对它们,不可有一厢情愿和逃避现实的想法,然后才能自由地“驾驭”这些优缺点。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驾驭自己的优缺点呢?这里有两点建议:
  (1)根据不同环境,灵活运用自己的优缺点。尽量以自己的优点来应对客观环境。当环境发生转变,并且直逼你的缺点时,你也不必逃避,应首先思考一下二者之间的关系,因为有时候你的缺点反而在这个时候成为优点,如果没有这个可能,就要考虑回避了。
  (2)以优补缺,以缺护缺。前者是在无法回避时的补救措施,避免一直处于挨打的地位;后者则是为了模糊你自己,避免成为被攻击的目标,并且降低别人对你的戒心,因为你让他们看到了你的缺点!
  以上两点看起来似乎容易,不过要真正做到却是很困难的。但你总要试着去做,因为生存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4-7要亲身体会挣钱不易

  挣钱如今已成为人们生存的基本手段。今天的年轻人也许体会不到挣钱的不易,但李嘉诚却以其青少年时代的艰辛而体会到了。
  当时,年少的李嘉诚担任了推销员的工作。总结这一工作的艰辛,李嘉诚常说:“要别人买你的东西,不想被推掉就必须在事前想到应付的办法。”
  为了能够推销更多的产品,他利用报纸杂志,搜集有关产品的市场信息资料,而且还和不同层次的人交谈,更具体地了解产品的使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李嘉诚还根据香港每一个区域的居民生活状况,总结使用塑胶制品的市场规律,并将这些资料记录在他随身携带的一个小本子上。把多方面的信息汇集后,目标也就清楚了,以至于他所推销的塑胶制品一出厂,就知道该送到什么地方去销售。
  勤奋且能吃苦耐劳的李嘉诚,早在当泡茶扫地的小学徒时,已练就了12个小时不坐的来回跑动的功夫,而且也能忍受这种长时间的劳累所带来的腰酸背疼。后来,在推销业务期间,为了省钱,他始终都是以步代车地奔走于香港的大街小巷。
  今天的李嘉诚,只要讲到这段时光,总是不无自豪地说:
  “我17岁就开始做批发的推销员,就更加体会到挣钱的不易、生活的艰辛了。人家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公司内的推销员一共有7个,都是年龄大过我而且经验丰富的推销员。但由于我勤奋,结果我推销的成绩,是除我之外的第一名的7倍。这样,18岁我就做了部门经理,两年后,我又被提升当总经理。”

4-8大智若愚,大巧若拙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一些很有学问和修养、心里明白的人,表面却显得愚钝,既不与人钩心斗角,也不用心算计。正由于这样,一些无知的人反倒取笑他,背后议论他,并自以为聪明得计。
  其实,大凡大智慧、大聪明之人,他们都胸怀坦荡,胸襟豁达,明白大道理,对于身边琐事一目了然,当然用不着处处用心,或者甚至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与人斤斤计较。因此,他们心中总是很安逸,行为也总是很超脱。这好像就是“绝圣弃知”。
  而那些只有一点小聪明的人却正好相反。他们喜欢察言观色,见缝插针,无孔不入。这种人要是谈大道理,便气势汹汹,咄咄逼人;谈具体事儿,便婆婆妈妈,絮絮叨叨,没完没了。他们要是和别人打上了交道就老是纠缠不清。然而,他们长于钩心斗角,鸡蛋里可以挑出骨头,没有事儿也可找出是非来。
  也有的人善于伪装,见人一脸笑,一副慈眉善目;有的人当面很热情,很义气,背后却在设陷阱,下决心陷害朋友;有的则把心思埋得不露蛛丝马迹,让人觉得他高深莫测。
  这样的人,表面上很厉害,但内心里很虚弱。遇上小小的风波,他就惴惴不安,因为他心目中只有自己那耿耿于怀的私利。碰上大危险,他便感觉自己完蛋了,或牺牲朋友以求自保,或者神思恍惚,一点主张都没有。
  一旦形势有利,他们就很猖狂。他们发动进攻时,就像利箭一样迅速、猛烈。因为,他们时刻都在窥伺别人的纰漏,以求满足自己的进攻欲与征服欲,并因之使自己获得好处,证明自己聪明、有水平。
  他们要留神什么时,就像发过誓一样,咬紧牙关,三缄其口。实际上他们是在等待时机,以求在合适的时候进攻他人。
  空洞的东西永远只是空洞的,与事实不相依属。不过有一点却很明确:从造物主那里得到自己的身体。生命来到世界上,有了形体,就不应参与人世间钩心斗角、互相倾轧的争斗,并在这种争斗与倾轧中了结自己的一生。如果人们任其与外物互相戕害、互相折磨,任其如脱缰的野马一样走向生命的尽头,而没有办法克制自己,那么,生命不是太可悲了吗?

4-9积累无形资本

  人的资产有有形的和无形的之分。有形的资产就是包括动产和不动产的“财产”,无形的资产就是对你有正面意义的本身条件和别人及社会对你的评价等等。
  有形的资产需要累积才会增加,无形的资产也需要累积才会对你产生效益。
  有形的资产和无形的资产看起来是两回事,其实无形的资产将决定你是否能有有形的资产。
  那么“积累无形资产”是怎么一回事呢?
  前面说过,无形的资产就是对你有正面意义的本身条件和别人及社会对你的评价,它包括:
  1.专业经验
  专业知识很容易就可得到,但经验却需要累积,“师父”和“徒弟”的不同之处即在于师父有徒弟所没有的经验。经验越丰富,你在专业领域就越有地位。
  2.个人信用
  古人说“人无信不立”,强调的就是信用,你做事有信用、做人有信用,别人自然会相信你,敢和你来往,敢和你合作。有信用的人,专业能力就算稍差,别人也愿意给他机会;专业能力强但没信用,别人一次就怕了,这种人的成就有限。你有信用,这种评价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将带给你无限的好处。
  3.负责尽职
  没有人会喜欢不负责、不尽职的人,因此你对任何事的负责尽职,必给人信赖感,使人敢把重要的事托付给你。我曾经和一位美术设计师合作,姑且不论他的作品好坏,但他的负责尽职却令我感动,后来一有事情,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要累积这种“资产”并不难,只是看你愿不愿意而已。
  4.个人荣誉
  这里所指的是你所处的单位或其他团体给你的荣誉,这种荣誉不一定有奖金,但这是对你的肯定,也许在别人眼中这是微不足道的荣誉,但若要认真考虑你这个人时,这些荣誉便产生了力量。
  5.平易谦和
  没有人会喜欢狂傲自大、咄咄逼人的人,因为这种态度会使对方有压迫感,而平易谦和却让人如沐春风,同时这也是人际关系最好的触媒,人缘好,朋友就多,当然也就左右逢源了。
  在社会上做事,单打独斗不易成功,也不可能一入社会就有辉煌的事业,因此累积无形的资产是很重要的一件事,而有了无形的资产,哪怕没有有形的资产呢?这一点,仔细观察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就可以明白。

4-10在极盛时期洞悉危机所在

  李嘉诚的过人之处,是他总可以在一项业务的极盛时期洞悉其危机所在,然后迅速做出新的部署和尝试。现在看来,读书不多的李嘉诚之所以能学得这样一套经商的高超技巧,除了其在工作中善于留心观察以外,更重要的是他善于学习一切先进的知识和理论。这一点早在他童年时就已经十分明显了。1940年,李嘉诚随父母为避战乱来到了香港,为解决广州市话和英语的障碍,他以表妹、表弟为师,勤学苦练,很快就能讲一口流利的广州话。特别是学英语,他简直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一到夜深人静,便独自跑到路灯下读英语。
  1942年,李嘉诚14岁,他父亲因病去世,家境的贫穷使他过早地走向社会。为了生存下去,李嘉诚与他母亲一起挨家挨铺地找工作,但却没有着落,母子俩拖着满是血泡的双脚回到家中。终于,经过艰辛寻找,李嘉诚进入一间茶楼做跑堂,他每天都是第一个赶到茶楼,他每天都把闹钟调快10分钟,每天都工作15小时以上。即便是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李嘉诚仍然利用短暂的空闲默读英语单词。
  正是靠了这样一种学习精神,当年他生产塑胶花的时候,塑胶花行业正大行其道,大有带动香港工业起飞之势。然而李嘉诚却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前途有限,于是转向房地产发展,全力拓展房地产市场,并在紧接着而来的房地产高潮中获得可观的回报。
  那时的李嘉诚,已经成为香港炙手可热的富豪级人物,可他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在香港房地产最高峰时看到了这个行业的危机。1997年,他开始不断出售手上的物业,努力开拓新的业务领域,把资金分投于电讯、基建、服务、零售等多个领域,使集团避过了金融风暴中楼价大跌的重大打击。
  在后来的几年中,李嘉诚调拨更多的资金发展高科技项目和电讯业务。同时,和记黄埔在海外的投资,比如加拿大的石油、英国的货柜和巴拿马运河的港口等,也正一步步发展起来,这样的投资技巧完全是李嘉诚依据自己对全球经济的走向以及各行业兴衰的基本趋势而得到的。
  记得有则寓言,讲两个在海边钓鱼的孩子,一个买了渔船出海,历经千辛万苦创下富可敌国的产业;另一个却一直留在海边钓鱼,过着知足温饱的生活。几十年后,白发苍苍的富翁和渔夫又在海边一起钓鱼,渔夫忍不住问富翁:“你得到了那么多财富又有什么用呢,现在还不是和我一样在这里钓鱼?”
  表面看来,渔夫和富翁的结局是一样的,然而因为经历的不同,他们对人生的感悟,他们所得到的和所能理解的人生,就已经完全不一样了。李嘉诚在数十年的经营过程中,一方面不断地调转经营企业的船头,另一方面又不断地使自己的航船变得更加庞大和结实,正是依据这两点他才能在巨大的金融危机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4-11处安勿躁

  人如果心浮气躁,静不下心来做事,不仅可能一事无成,更可能铸成大错。
  一个人必须修身养性,培养自己的浩然之气、容人之量,保持自己的高远志向,同时要抑制急躁的脾气、暴躁的性格。做事要戒急躁,人一急躁则必然心浮,心浮就无法深入事物的内部去仔细研究和探讨事物发展的规律,无法认清事物的本质。气躁心浮,办事不稳,差错自然会多。
  不少人办事都想一挥就成,一蹴而就,他们似乎忘了一点:做什么事情都有一定的规律,都得按一定的步骤行事,欲速则不达。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就在于以静制动,处安勿躁。浮躁会带来很多危害。想有所作为,而又不能马上成功,会产生急躁情绪。本以为把事情办得很好,谁知忽然节外生枝,一时又无法处理,必然生出急躁之心。因为他人的过错,给自己造成了一定的麻烦,心气不顺,也会产生急躁。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天下父母之心皆然,但偏偏儿女不争气,心中也同样急躁。受到别人的责难、批评,又无法解释清楚,心中也会产生急躁的情绪。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产生的急躁,其实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浮躁之气生于心,行动起来就会态度简单粗暴、徒具匹夫之勇,这样不是太糊涂了吗?
  轻浮、急躁,对什么事都深入不下去,只知其一,不究其二,往往会给工作、事业带来损失。戒急躁就是要求我们遇事沉着、冷静,多分析思考,然后再行动。如果站在这山看着那山高,则干什么都干不稳,最后将毫无所获。
  天下成大事业者,无不是专一而行,专心而攻。博大自然不错,精深才能成事。只有精深,才能在某一个领域中成为专门人才,而其前提是必须克服浮躁的毛病。无论办什么事都不可能毫不费力就取得成功,急于求成,只能是害了自己。忍浮躁确实不容易,要有顽强的毅力,才能做到这一点,但只要有决心、有信心,胸中有个远大的目标,小小的浮躁又有什么不能忍的呢!
  要在社会上安身立命,如果太轻易暴露自己的情感就容易受到伤害,人应该学会保护自己,不同的人对人对事的态度会不同,掌握一定权力的人,把自己的喜怒经常流露给下级,下级则会投其所好,而掩盖事物真正的本质。普通人过于直率地表露自己的情感,则显得肤浅,也容易开罪于人。所以要忍耐住自己的情绪,不要过多地表露出来。
  李嘉诚金言:科技世界深如海,正如曾国藩所说的,必须“有智、有识”,当你懂得一门技艺,并引以为荣,便愈知道深如海,而我根本未到深如海的境界,我只知道别人走快我们几十年,我们现在才起步追,有很多东西要学习。

4-12向乐观积极的人学习

  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两者正好具备了相反的优点与缺点。乐观的人在行动上比较积极,但往往低估了实际中的困难,所以有时会在危险的路上碰到意外。相反的,悲观的人过于慎重,容易错失良机。总之,将两者适度混合,就能达到理想境界。
  实际上,乐观主义者与悲观主义者不仅对未来的看法截然不同,对自己与他人也会采取不同的态度。
  如前所述,悲观的人对未来抱持否定的看法。他对任何事情总是做最坏的预测,在观察人的时候,他总是看到本质恶劣的一面、满肚子自私自利的动机。对悲观的人而言,社会是由一群狡猾、颓废而邪恶的人组成,他们总是想利用周遭的事物为自己牟利。这群人既无法信赖,也不值得对其伸出援手。
  对悲观的人谈起任何计划,他马上就会提出一连串有关这个计划的麻烦与障碍。而且他还会告诉你,即使圆满达成目的,最后只会尝到苦涩、幻灭与屈辱。经这么一说,他大概会立刻魂飞魄散、对自己的致富计划全身无力了。
  悲观的人拥有近乎异常的传染力。如果某天早晨,偶然在路上碰到他,他会立即将消极的态度与无力感传染给你。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期待被唤醒、引诱的“倾向”。悲观的人能够巧妙地掳获这种“倾向”,借此实现其目的。
  我们内心的“倾向”包括:第一,对未来的不定与恐惧;第二,我们与生俱来的怠惰,希望躲在自己的壳里不要动。事实上悲观者的本质就是怠惰。他不愿努力适应新的事物,也不愿改变习惯。无论起床、用餐或是度周末的方式,他都要依照固定的模式进行。
  一般而言,悲观者是吝啬的。他认为既然每个人都那么贪婪、堕落,而且千方百计想占人便宜,自己又为什么必须宽以待人呢?他常常深怀嫉妒,只要听他说话就知道了。
  相形之下,乐观者单纯、朴实多了。他容易信赖别人,也愿意涉入险境。但他也能察觉别人的恶意或缺点,只是他不愿将之视为障碍而犹豫不前。他相信每个人都有优点,并努力唤醒别人的优点。
  悲观者躲在自己的壳里面,甚至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认为别人都具有危险性。相反的,乐观者关心别人,让别人畅所欲言,给别人时间,观察对方的所作所为,如此便能够了解每个人的长处、优点,因而得以团结、领导众人,共同朝某个目标迈进。卓越的组织者、优秀的企业家,都必须具备这种特质。
  此外,乐观者也比较容易克服困难。因为他会积极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把不利的条件转变成有利的条件。悲观者则会因为一下子就看到困难而心生畏惧、退缩不前。其实在很多情况下,只需要一点想象力,情况就会完全改观。

4-13训练竞争能力

  1.在工作中磨炼自己
  “不进步,就退步”。一个人各方面能力的磨炼,都可以做如是观。商人在工作上所受到的磨炼往往是多方面的,所以他们常识的丰富,远非一般从事专门工作者可比。如今一般毕业生,多半投入商业。虽然用非所学,他们却能在工作中得到磨炼。
  2.适时抓住机会
  经营商业,在百年以前,被认为是不高尚的事,但时至今日,随着世界文明的进步,各国的商业都已呈突飞猛进之势,其地位之重要,已占全部行业的第一把交椅。
  要从事商业,一个知识广博、经验丰富的人,远比那些庸庸碌碌的人容易获得机会。当然,在经营事业之前,准备做得越充足越好,经验积蓄得越多越好。一个初入社会的青年,当他的地位逐渐升迁时,他一定有不少机会,并可以从各方面学得一件事情的精髓。如果他能抓住这些宝贵的机会,他迟早会获得成功。有位商业界的先辈说:“我的职员,没有一个不是从最基层依次升迁的。俗语说'有益于职务,就是有益于自己’。任何青年,如能在开始服务时就记住这句话,他的前途一定希望无穷。凡经我们考试及格而任用的青年,只要自己肯上进,都不难逐步获得良好位置。”
  3.不能浅尝辄止
  一个熟悉商情、经验丰富的青年,在商业界里,无处不可立足。那些企业家随时都在向各处访求勤勉刻苦、敏捷伶俐、意志坚强的青年。因为这种人一旦到手,必千方百计地求得完美、求得发展、求得成功。
  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对于商业情形,必须随时体察、处处注意,必须研究得十分透彻才好。千万不可粗忽疏失、学得一知半解就罢手。须知虽小至微尘,也应仔细观察,虽千辛万苦,也应努力经营,这样一来,一切中途的障碍,无不可以一扫而尽。
  4.要有不畏险的勇气
  我们随处可以看见,许多年轻人做起事来,都喜欢避繁就简,对于其中麻烦、困难、乏味的部分,随意趋避,不愿接触。好像那些打算占领敌人阵地的士兵,却不愿麻烦手脚去破坏敌人的炮台,结果,必然被敌人轰得东躲西窜、无处安身。所以一个希望获胜的人,就必须不分巨细,悉数将麻烦、困难征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这里有一句很好的格言,可以写在无数可怜的失败者的墓碑上:“只因没有好好地准备,所以糊里糊涂地失败。”有些人,虽然很努力,但因他们事先没有准备妥当,因此,不得不大兜圈子,以致一生都走不到目的地,达不到成功的境界。
  5.做事要用心
  西班牙有一句俗语说:“人在心不在,穿过树林不见柴。”这句话说得真是十分确切,有不少人,对于眼前的事物,往往不知不觉。有人即使在一家商店里已经服务多年,对于经商营业仍是一个门外汉,原因是他们做事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从不留心任何与他接触的事物。但那些精明干练的青年只做上两三个月,对于店中大小事物就了如指掌了。
  6.不断充实自己
  有些青年人,随时都在磨炼自己的工作能力,任何事他都要做得高人一筹;他总是睁大眼睛望着一切接触到的事物,务必观察思考得完全明白才罢休。他无时无刻不抓住机会学习、磨炼、研究。他对有关自己前途的学习机会,看得非常重要,远在财富之上。
  他随时都学习工作的方法和待人的技巧。一件极小的事情,在他眼里,总觉得有学好的必要;对于任何方法,他都要详细研究考虑,探求成功的奥秘。当他把这许多事情都一一学会之后,他所获得的,比起有限的薪金,真不知要可贵多少。他的工作兴趣,完全系于学习与磨炼上。
  那些才智卓越的青年,一定会利用晚上的闲暇时间,把白天所见闻所思考的工作方法与应对技巧从头研究一番。这样一来,他所获得的益处,真比白天工作所得的薪金多多了。他很明白,这些学识是他将来成功的基础,是人生的无价之宝!

4-14时常给自己“充电”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发展速度令人咋舌。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每一个从事商业经营的人员,不仅要提高自己的科学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的3500万商业职工中,平均文化程度仅读过6.3年书,不到初中毕业。如果把个体从商人员算在内,恐怕还达不到这个水平。这个水平仅比农民文化程度高些,比其他许多行业都低。近些年,商业院校虽然有所发展,商业职工的文化素质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从商人员素质低,不仅阻碍着商业本身的现代化发展,也抑制了社会主义商业精神的发扬。在我国商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短期行为,如偷税漏税、野蛮经营、坑害顾客等现象,固然与体制、社会环境直接相关,但从商人员的素质低下,无疑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从孔子的“知者利仁”说中,我们还可以认识到,知识、文化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社会资源,更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商业资源。随着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和消费品位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讲求商品中的文化含量,讲求情调,讲求新奇,讲求精神的享受。因此一种温馨的文化推销在一些大中城市的商场中诞生了。如今很多商场大腕都在经营策略上打破常规,把做生意的工夫大多下在了“生意”之外。同时,人生在世,要想做出一番事业,有所成绩,找到自己在社会上的位置,就应该掌握一门技艺。这种技艺无论是做工、务农、经商,都应精益求精,才能适应目前科技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求精的办法只有苦钻硬学,既需要继承传统程序,又需要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创新发展,这对于处在市场竞争中的商业经营者更属必须。
  孔子将多才多艺作为学习所追求的目标,也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内容。他说,“君子不器”,意即有文化、道德修养的人,学问很广博,不像器皿只限于一种用途。他又指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具有各方面的文化知识,对从事商业活动大有裨益。被誉为“财神”的范蠡,人称他“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三教九流,无所不晓”。“通天文”即掌握时令季节,适时组织货源供应市场;“通地理”即掌握各地物产、商品流动渠道、运输渠道和消费等情况;“三教九流,无所不晓”即摸清社会各类群体、顾客的心理、习俗和需求。正是这些广博的知识和实践经验,使范蠡成为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一掷千金”的富翁。
  时代发展到今天,绝大多数的商家都认为:掌握丰富的生活知识和专业技术,对于经商活动是多么重要。他们越干越觉得买卖里头有很深的学问,越干越觉得自己需要提高。要搞好购销工作,就得懂经济学、社会学、市场学、商品学;要增进效益,使资金周转灵活,把企业搞活,还得懂经济学、数学、物价学、企业管理学。只要你掌握了应该掌握的学问和知识,何愁你的生意不发达呢?

4-15知识决定商人的命运

  对于超人李嘉诚的成功,人们总是在问:“他靠的是什么?”李嘉诚拥有巨大的王国,如何掌控和管理这个王国?如何推动这个王国持久前进?对于这个管理学上的尖锐问题,李嘉诚有一句话:依靠知识。他毫不犹豫地告诉年轻人:知识决定命运。“知识”在他心目中所占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李嘉诚至今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要看书,有人问他前一夜看的是什么书,他回答,我昨天晚上看的是关于资讯科技前景研究的书,我相信这个行业发展会非常快,未来两三年里,电影、电视都可以在小小的手提电话中显示出来,我比较喜欢科技、历史和哲学类的书籍,最近对网络资讯也比较感兴趣。但是好读书的李嘉诚表示,自己从来不看小说,娱乐新闻也从来不领略。这是因为他从小就要争分夺秒抢学问。李嘉诚说:“我年轻时没有钱和时间读书,几个月才理一次发,要抢学问,只能买旧书,买老师教学生用过的旧书,长大了也没有时间去看言情小说、武侠小说,不过,我是喜欢历史的,小时候读书历史都拿高分的。”
  李嘉诚说:“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是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相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李嘉诚强调:知识不仅包括课本内容,更包括社会经验、文明文化、时代精神等整体要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