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麦门冬汤

 学中医书馆 2015-03-08
麦门冬汤
(和养阳明法)
汉张仲景《金匮要略》
麦门冬七升  半夏一升  人参二两  甘草二两  粳米三合  大枣十二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温服一升,日三、夜一服。
【主治】大逆上气,咽喉不利。
【方论选萃】
清喻嘉言:法云: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此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之证,治本之良法也。夫用降火之药,而火反升,用寒凉之药,而热转燥者,徒知与火热相争,未思及必不可得之数,不惟无益,而反害之。凡肺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者,肺之母气也。本草有知母之名者,谓肺借其清凉,知清凉为肺之母也。有贝母之名者,谓肺借其豁痰,实豁痰为肺之母也。然屡施于火逆上气,咽喉不利之证,而屡不应,名不称矣。孰知仲景有此妙法。于麦冬、人参、甘草、粳米、大枣,大补中气,大生津液,此中增入半夏之辛温一味,其利咽下气,非半夏之功,实善用半夏之功,擅古今未有之奇矣(《医门法律》)。
清尤在泾:火热挟饮致逆,为上气,为咽喉不利,与表寒挟饮上逆者悬殊,故以麦冬之寒治火逆;半夏之辛治饮气;人参、甘草之甘,以补中气。盖从外来者,其气多实,故以坎发为急;从内生者,其气多虚,则以补养为主也(《伤寒贯珠集》)。
近代何廉臣:此方大生津液,上输于肺,妙在半夏一味以降气,从胃中降冲气下行,使火不上干之法。或去粳米,加白蜜,更滋润。善治燥痰咳嗽及冲气上逆,挟痰血而干肺者,皆效。加乌贼骨五钱,能治妇人气竭肝伤,液燥气冲,经闭不通者,屡验(《重订广温热论》)。
清张石顽:此胃中津液干枯,虚火上炎之候。凡肺病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胃气者肺之母气也,故于竹叶石膏汤中,偏除方名二味,而加麦门冬数倍为君;人参、甘草、粳米以滋肺母,使水谷之精微皆得上注于肺,自然沃泽无虞。当知火逆上气,皆是胃中痰气不清,上溢肺隧,占据津液流行之道而然。是以倍用半夏,更加大枣通津涤饮为先,奥义全在乎此。若浊饮不除,津液不致,虽日用润肺生津之剂,乌能建止逆下气之勣哉俗以半夏性燥不用,殊失仲景立方之旨(《张氏医通》)。
清费伯雄:半夏之性,用入温燥药中则燥,用入清润药中,则下气而化痰,胃气开道,逆火自降,与徒用清寒者,真有霄壤之别(《医方论》)。
【近代验证】
例一  黄金林治咳喘案(选自《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3.1)
黄某某,女,51岁。患者喘促反复发作已经5年。此次发作1周,咳嗽痰少,喘促短气,经服氨茶碱等未效。胸透肺纹理增粗。诊见:喘促短气,咳声低弱,咳痰不多,咽喉不利,口干面红。舌质红,无苔。脉细弱。证属肺之气阴不足。治宜滋阴润肺,益气定喘。方取麦门冬汤加减。处方:麦冬15克,党参10克,法半夏、川贝母、五味子各5克,茯苓各12克,百合、苏子各9克,甘草3克,大枣3枚。
二诊:2剂后喘促大减,原方加减再服6剂后诸症消失。
例二  王光晃治咳血(支气管扩张并发症)案(选自《吉林中医药》1987.4)
李某某,男,58岁。曾因发热咳血在某医院住院月余,归故里调养2周,复发咳血而急诊就医。诊见:精神疲惫,面色不荣,形体羸瘦,气促咽干,咳唾痰血相兼,如见纯血鲜红,纳谷不香,大便干燥。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证属阴虚火旺,肺络损伤。治宜滋阴降火,宁络止血。处方。西洋参、沙参、麦冬、桑白皮、黄芩、生地、山药、阿胶、甘草各10克,法半夏5克,大枣5枚,7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精神好转,饮食增加,仍咳嗽气促,痰中带血,药已中的,以原方随症出入而治。月余后面色转红,咳血消失,诸恙悉退。嘱常服六君子九,以善其后。
例三  王光晃治梅核气案(选自《吉林中医药》1987.4)
黄某某,男,54岁。罹患慢性咽炎,咽部干燥不适,近2月来,咽喉灼热,似有物梗,咯之不出,咽之不下,疑为癌症,赴某医院确诊为神经官能症。患者精神忧虑,身体瘦弱,面色萎黄,大便于结。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数。证属虚火。法当清除虚火,顺气化痰。方用麦门冬汤加味。处方:党参、沙参、粳米、石斛各15克,法半夏、瓜萎仁、山豆根、麦门冬、枳实、知母、甘草各1O克,大枣5枚,水煎服。
二诊:连服14剂后,喉中梗物感明显减轻,仍咽部灼热,矢如羊粪,前法既效,毋庸更方,再加玄参10克,迭进30剂。喉中梗物感完全消失,余症悉平。随访未复发。
【按语】
此治热病之后,气津两伤法也。麦冬用量,七倍于半夏,旨在甘寒生津;人参补虚生津,甘草、粳米,甘守津还,以养胃气来复;半夏为中焦之桥梁,以复气机之升降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