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132永字八法:侧

 田牧 2016-09-01

132永字八法:侧

  张旭所演绎的王羲之书法系统内容大纲,是由崔邈老师告诉韩方明,韩方明记录下来的。

  我在第五课中讲到,崔邈透露,张旭有公开内容和不公开内容。公开内容是五执笔和永字八法,不公开内容就是五执和九用。

  “永”字八法名气很大,很多人都听到过。但详细内容就不大清楚。历来书法著作中有不少解释,最早、最权威的纪录,就是《玉堂禁经》。

  韩方明《授笔要说》:“而至张旭始弘八法,次演五势,更备九用,则万字无不该于此,墨道之妙,无不由之以成也。”所记录的崔邈老师的重要讲话,是“永”字八法,加上五势和九用,三样东西加起来,就可以写出所有的字,是书法的根本。

  所以,“永”字八法,是学书法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学过了“九用”,理解“永”字八法就容易了。

  1.什么是“永”字八法

  什么是“永”字八法呢?它是一个范例,八个基本点画的写法。

  会用笔就会写出好的线条,用于文字,就可以写出各种笔画,其中有八种是基本的。

  但这里有个问题,我们查字典,这个“永”字只有五笔,一、二、三、四,最后一捺五。

   

  那为什么说这个“永”字有八法呢?原来书法中的计算方法,和写字不同。中间的“横竖钩”要分开来,算三笔,左边的“挑撇”也要分开,算两笔。这样一拆开,数一数,就是八笔了。这八笔有一个特点,就是全不相同,没有重复。而且每一笔有特定的写法要求,所以叫“八法”。

  正因为是讲“法”,所以每一个法都用了特定的名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专业术语。

  写点的方法称之为“侧”,写横的方法叫“勒”,写“永”字这一竖的方法叫“努”,写钩的方法叫“趯”,写挑的方法叫“策”,写长撇的方法叫“掠”,写短撇的方法叫“啄”,写捺的方法叫“磔”。

  简言之

  这种方法,包含着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

  书法以单一笔画为计算单位。

  复杂笔画在书写时都要分割为单一笔画。

  这个原则,叫“笔笔断而后起”。

  断就是分开的意思,也是收笔的意思。前一笔收了笔,就表示写完了,然后再起笔写下一笔。想想也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如果把它变为几件简单的事情,就容易成功。反过来,如果把简单的事情搅和在一起,那就变得复杂,容易失败。至少是提高了难度,不是聪明的方法。

  清代安徽人包世臣,当年四出拜师,寻求笔法,他在《艺舟双楫》中写道:“丙子秋(就是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包世臣四十二岁了),晤武进朱昂之青立(这个人姓朱名昂之,字青立,比包世臣大十一岁),其言曰(看了包世臣的作品对他说):'作书须笔笔断而后起,吾子书环转处颇无断势。’”就是书法要笔笔断,然后重新起笔。你的书法,毛病在环转地方没有做收笔动作,断不开。这么一讲我们知道了,包世臣四十岁还不懂“永”字八法。

  前人非常重视这一点。清代另一位书法家朱和羮《临池心解》说:“作书须笔笔断而后起,言笔笔有起讫耳。(就是每笔有起有收。)然行书笔断而后起者易会,草书笔断而后起者难悟。(行书呢,每一笔收笔以后再写下一笔,这个容易知道。但是写草书是不是应该连绵不断地写下去呢?不是,草书也是要收笔的,所以他说)倘从草书会其用笔,则探骊得珠矣。”探骊得珠,就是抓住关键,得到书法的要领。

  “笔笔断而后起”,是书法的普遍规则,对草书也是适用的。将来讲到草书的时候,会详细讲解,现在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先去读一读孙过庭的《书谱》,就是讲这个道理。

简言之:

初学书法的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

  下笔不用力,不能力透纸背,这是“飘”。

  不收笔就写下一笔,连绵不断,这是“滑”。

  “飘”和“滑”都书法大病。

  现在的人性急,下笔要龙飞凤舞,快如闪电。写起来呼吸停顿,血压升高,这观念是错的。正确的方法,是有起必有收。笔笔交代清楚,不慌不忙。

  2.点的来源

  我从八法第一法说起。先讲讲点的来源。拿永字来说,在古文字如金文、小篆中,并没有点。当时是使用比较长的弧线,后来,到了汉代的隶书,弧线变成了直线,到汉代末年,上面的一横开始缩短,出现了一点。

 

  又如“然”字,小篆下面原来是个“火”,到隶书弧线开始缩短,来到真书就变成了四点。

 

  在书法中,所谓点,往往是横竖撇捺的缩短。换句话说,写点和写横竖撇捺没有什么不同。只缩短,缩小而已。你看王羲之《兰亭序》中的“俯”字。右旁上面的点其实就是一个横。

  这个“领”字,左边下面“令”的一点,完全照足一竖来写,两面锋起笔,最后挫笔收。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这个“为”字,起手一笔,也就是短短的一竖。《杜甫诗》这个点很多人觉得疑惑,其实是两圈起笔的一个短竖。

   

  智永这个“官”字和“字”字,宝盖头起手一点,其实就是一撇。

  智永这个“雕”字,右旁三撇,缩小了就是三点。每一点都是两圈起笔的。

 

  王羲之《兰亭序》“或、感”这两个字的点,写法就是一捺,一波三折很完整。

  这个“暎(映)”字最后一笔,9号位,有时我们称为反捺,用揭笔收尾。

 

  这个“之”字的一点也是9号位的捺笔缩短。用顿笔收,也是反捺的一种。

 

  “察”字这个点比较复杂了,是竖钩,组合笔画。

  这个“室”字的上面的一点,是横竖一折。

  简言之

  点是横竖撇捺的缩短,有时是复合笔画。

  把点的行笔加长,就可以看出对应的笔划。

  王羲之、智永等写很小的点,也非常仔细。

  马马虎虎,随随便便,做什么事情都不行。书法,尤其是真书,就是培养一种宁静的心情,仔细的习惯。

  3.点为侧

  好,现在来讲讲“永”字八法中的点。在“永”字八法中,它有一个特定的名称,叫做“侧”。这是一个具体的点,就是用在“永”字头顶上的。刚才讲过许多点,“侧”这一点的写法,并不能包括所有的点。

  《玉堂禁经》说:“侧不得平其笔”。我以前讲过,“平”就是中线两边平均、平衡。这里说,写侧点,笔锋不能平衡使用。那怎么写呢?要右重左轻。不平均、不平衡就对了。

  平均和不平均

  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中线两边平均的点。你看这一点。我画一条中线,是不是两边对称?这就是两边平均,书法中称之为平势。现在斜过来,九号位,再画出中线,可以看到,中线两边还是平均的。要怎样才是不平均呢?你看第三点,它整个点都在九号线的右方。如果你画出它的中线,左右是不对称的。反过来,我们也可以写出一个偏重于左面的点。

  宋代有一篇《“永”字八法详说》,不知道作者是谁。这篇文章有一些地方可以参考,他说:“侧不得平其笔,当侧笔就右为之。”前一句话是《玉堂禁经》的原文,后一句是他的解释。把毛笔侧向右面来写这个点。再深一层说,毛笔怎么会侧呢?其实就是手腕侧向右面。

  《“永”字八法详说》中也有学生和老师的对话,学生:问曰:'侧不言点而言侧,何也?’”老师“论曰:'止言点,则不明顾右……’”顾,就是照顾、照看。老师说,写这一点要着重右旁,各种各样的点很多,但“永”字头上这一点,手腕侧右。

  4.侧的写法

  第四,侧的具体写法:起笔后加衄锋。

  我们知道,一个笔画,都有起笔、行笔和收笔三个部分。刚才讲的这一点要侧,究竟是哪一个部分要侧呢?侧是指起笔,下纸时手腕就要侧。但是要注意,如果你手腕侧在右方,一行笔很容易偏锋。所以起笔之后,就要有一个衄锋,把笔心一点点扭正。注意,如果你扭得太快的话,中间就会变成直线了。我这里放大一点给大家看,它的要求是右重左轻。好在写点的时候,几乎不用行笔。点很短小,往往一起笔马上收笔。所以中间这一段问题不大。

 

  《玉堂禁经》没有说点怎样收尾,通常就是三种:

  断尾用挫笔,尖锋不到尾。

  注意,你要挫的时候,笔心先要扭到平衡的中线位置,然后一推就可以了。

  尖尾用揭笔,先倾侧笔管,然后把尖锋拉到最后。

  圆尾用顿笔,先把落后的尖锋拉到前面,然后扭回。

  这三种收尾法都可以用在“永”字上,王羲之《兰亭序》中的永字第一点,就是挫笔收尾。他做了很明显的衄锋动作。

  

  挫笔收尾的点,经常出现在王羲之作品中,譬如这个“之”字的一点,就是一个例子。

  有时候王羲之还会用左侧的挫点。你看“视”字起手的点,手腕是在左面下纸的。大家想想,这一点用在“永”字头上好看不好看?

  所以孙过庭《书谱》说:“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毫芒”就是笔锋,“殊”就是不同。他说,写一点里面有衄有挫,对于王羲之的用笔,观察非常细致。

  这是智永的永字,他是用了顿笔收尾。所以,尾巴是圆的。

 

  顿笔,王羲之也经常用,这个点就是顿笔收。

  今天的练习,是侧点的三种收尾方法。

  你下笔的时候,毛笔不要放在中间,应该手腕向右:

  第一种先写以挫笔收尾的。我写中线。下笔以后,扭过来一挫。这就是挫笔收尾。现在加粗点,下笔以后,扭过来一挫,然后抢。这就是挫笔收尾。

  第二种是揭笔收尾,尖尾巴。它跟挫笔不同,就是尖锋是要到尾的,尖锋到尾。我加粗点。扭过来,就是毛笔侧。然后把尖锋送到尾,送到尾。这是尖尾巴。

  第三种,是顿笔,顿笔圆尾巴。它的特点呢,就是尖锋到尾以后要回过去。那么也是加粗点,尖锋下笔以后,尖锋到尾以后要回过去,造成一个圆尾巴。要注意这一条线最好就是比较平直。心目中可以沿着九号线下来。我再写一次,沿着九号线的。下笔以后,沿着九号线。尖锋到尾了以后收尾。那么这条线就非常平直。

  请各位多加练习。

  本节要点:

  什么是“永”字八法。

  “笔笔断而后起”是书法的规则。

  “点为侧”的意思和写法。

  思考题:

  写一个最小的挫点,写出来是什么样子的,有几个动作呢?

  请把“侧点”三种收尾法都反复练习,务求熟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