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28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伤寒论》第108条:“伤寒腹满谵语,寸口脉浮而紧,此肝乘脾也,名曰纵,刺期门。”第109条:“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此两条均出自《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篇》,是以五行相克中肝脾和肝肺之间的乘侮关系,说明无论肝脾之纵还是肝肺之横均应刺期门的原因是两证发病...
风池系手足少阳,阳维之会,既疏散外风,又平熄内风,此穴内外兼治。合谷为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络穴,原络相配治疗上肢疼痛。12、下肢疼痛取昆仑,悬钟。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悬钟为足三阳之大络,髓之会穴,经会穴相配治疗下肢疼痛。三穴分别为手太阴肺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的合穴,肺主气朝百脉,肝主筋而藏血,...
如“所谓气者,当调饮食,择晏日,车步广志,以适筋骨肉血脉,以泻气。”可见,其采取的手段较为多样,“泻”字更是体现了仓公在此问题上已然具有虚实的认识,而不像《吕氏春秋》那样仅以“动、行”来表达。仓公的方法是“调饮食,择晏日,车步广志,以适筋骨肉血脉”,《脉书》采用的是砭灸,而《十问》(黄帝与容成答问内容)则是通过呼吸的调...
沈峰|试析腧穴本意。现结合《说文解字》进一步剖析之,发现每一个核心词都从某一方面深刻解读了腧穴的本意、充分体现了腧穴的内涵要义,可以将之归纳为4个“特”:“神气”反映了腧穴的本质特征、“游行”反映了腧穴的功能特性、“出入”反映了腧穴的临床特色、“非皮肉筋骨”反映了腧穴的结构特点,充分体现出古代医家对腧穴本意的充分认识和...
另九刺之一的《官针》“俞刺者,刺诸经荥俞脏俞也”。胸俞有12穴,但无腧穴组成。《素问》气穴论、骨空论、水热穴论背俞指1个腧穴(双穴),且该穴即“背俞”,定位在《终始》即为“背”:“背俞中背”。《素问》血气形志“背俞”有10穴组成,即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组成的1组腧穴,定位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天柱、肺俞、心俞、膈俞、...
④人体的络脉;其中,经脉与络脉对举之“络脉”15次,脏腑之“络脉”6次,取、刺之络脉13次,诊之“络脉”3次,生理之“络脉”3次,病理之“络脉”10次,意义不明2次。一般意义的“络”字被引入医学概念“络脉”后,不管是经脉和络脉统称的“经络”,络脉之不同分类的“孙络、浮络、大络与小络、阴络与阳络、脏腑之络脉”,抑或是“络脉”自身...
刘兵,王军,赵吉平|肺与大肠表里相合的中介结构探讨。通过对古代文献的分析与研究,初步认为“肺—肺经”系统与“大肠—大肠经”系统之间存在可以促进两者表里关系发生及密切相合的联接体,即中介结构,主要包括组织部位中介(喉咙、缺盆、肘骨、鼻、魄门、皮肤)、腧穴中介(络穴)、脏腑经络中介(胃与足阳明胃经、肝与足厥阴肝经),从而为...
赵京生|经脉与脉诊的早期关系。在中医理论的形成阶段,脉依诊察之脉与经脉之脉是同一所指,所以一些脉诊方法与经脉有密切关系,而经脉理论中的许多重要概念、诊治原则和方法等也都与脉诊相关。(4)由于比较诊脉法的理论基础是经脉、诊察对象是经脉,所以当脏腑理论上升为中医理论的主导地位时,该诊脉法渐被淘汰,代之而起的是寸口五脏脉诊法...
Kaptchuk虽论及原气、谷气与清气,但在气的分类中却并未将这3种气纳入讨论,而认为气分为脏腑之气、经络之气、营气、卫气、宗气五类[2]47,49-50。二是三者都谈及原气但理解不同,Alex Holland将原气与先天之气作为2种不同的气并列类举,但Kaptchuk认为原气就是先天之气[2]47,而程莘农则表明原气由先天之气产生,因而并不等同于先天之气[...
刘兵,赵京生|“溪谷”与“三百六十五络”诠疏。1“溪谷”诠疏。孙络在溪谷处(共约365处,故曰三百六十五络)渗灌营卫气血的地方,亦是腧穴之所在,正如《素问·气穴论》所言“愿闻孙络溪谷,亦有所应乎……孙络三百六十五穴会,亦以应一岁,以溢奇邪,以通荣卫”,亦如《灵枢.小针解》所说“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