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27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郑注与皇《疏》都说,在鲁哀公十一年冬天,孔子从卫国回到鲁国,那时鲁国的礼乐已经崩坏,孔子便定正音乐,雅颂等诗章也归于正了。皇侃《疏》:「孔子去鲁后,而鲁礼乐崩坏。孔子以鲁哀公十一年从卫还鲁,而删诗书,定礼乐,故乐音得正。刘宝楠《正义》根据《史记·孔子世家》,推定孔子说这话时是在鲁定公十四年。贤贤易色是泛称第三者,...
本性空空,而有大用,所以一个没有学问的鄙夫来问孔子时,孔子只问明鄙夫所问之事的利弊两端,然后将两端说清楚,把要说的话都说尽了,是为「竭焉」。孔子看见这三种人,在相见时,虽然他们年少,孔子必作,从他们面前经过时,孔子必趋。孔子病趋严重,子路以其在弟子中的年长地位,为孔子预备后事。他因为孔子尝作鲁国的大夫,所以准备以大夫...
◎ 达巷党人曰:大哉孔子。孔子的相貌与阳虎相似,而且当年替阳虎御车的就是孔子弟子颜剋。现在颜剋又为孔子御车到此,以致匡人把孔子误为阳虎,故予围禁。俞曲园《群经平议》引《荀子赋篇》「比干见刳,孔子拘匡」,《史记·孔子世家》「匡人于是遂止孔子,拘焉五日」,以及《礼记·檀弓》「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郑注即以孔子畏于...
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依何晏《集解》,这是赞美舜禹,不求而得天下。」何氏当取此「求之与之」之意,而谓舜禹之有天下,不是从与之求之而来。舜受尧禅,禹受舜禅,二位圣王受禅而有天下,皆非求而得之,纯由他们的道德与事功而有天下。刘氏《正义》:「魏篡汉得国,託于舜禹之受禅。孔子赞美禹王的功德,表示对禹最感满意,所以说:「禹...
1《论语 ·述而第七》讲要《论语讲要 · 述而第七》长戚戚,郑康成注为多忧惧,黄式三《论语后案》引《诗经·小雅·节南山》「蹙蹙靡所骋」,以为戚戚就是蹙蹙的正字,是迫缩的意思,与荡荡相反,依训诂学讲,此解为是,然将戚戚注为忧惧,也能适切的说明小人之心。君子何以坦荡荡,小人何以长戚戚,程氏《集释》引李二曲《四...
孔子曰:知礼。孔子至陈国,陈国之司败,位如司寇之官,问孔子,鲁昭公知礼乎。孔子答曰知礼。司败不敢再问,俟孔子退,揖孔子弟子巫马期,而使进之,曰,吾闻君子不私相阿党,然而君子亦党乎,鲁昭公娶于吴,为讳娶同姓女,不称吴姬,只称谓吴孟子,如曰鲁君知礼,则谁不知礼耶。昭公娶同姓女,显然背礼,孔子言其知礼者,《集解》孔安国引僖...
3《论语 ·述而第七》讲要《论语讲要 · 述而第七》至若君子,据《家语》辩政,孔子称子产于民为惠主,晏子于君为忠臣,孔子皆以兄事之,此皆可称为君子。」是故孔子未尝不见君子。此言不得而见之者,乃言当世天子诸侯皆非圣人君子也。何平叔指谓圣人君子善人,指当时天子诸侯而言。且曰:鲁多君子,是当时未尝不见君子善人。孔子用一...
4《论语 ·述而第七》讲要《论语讲要 · 述而第七》◎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事后孔子知之,乃自述为人云云,以语子路。孔子在当时已有圣人之名,如《子罕篇》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事见《史记·孔子世家》。若作实字指二三子,反侵无不与二三子意。圣人之智愈广博,而愈无处不在,...
5《论语 ·述而第七》讲要《论语讲要 · 述而第七》◎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清儒武亿《经读考异》,据《史记·孔子世家》「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主张读以「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韶》是舜王之乐,而齐有之者,据《汉书·礼乐志》,陈,舜之后,《韶》乐在陈,春秋时,陈公子完奔齐,齐乃有《韶...
6《论语 ·述而第七》讲要《论语讲要 · 述而第七》孔子曰:有来求教者,自行束修之礼,或高于束修以上之礼者,吾未尝不教诲之也。束修之解不一,皇疏申孔安国注,谓束修为十束脯,是贽礼之物之至轻者,以此明孔子教化有感必应者也。《后汉书·延笃传》注引郑玄《论语注》,谓年十五以上,能行束修带修饰之礼者也。愤是学者懑心求...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