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万电机 IP属地:辽宁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22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由于陈发科、陈照奎父子两代宗师从1928年离开陈家沟,50多年一直都在北京传拳,老家由陈发科之侄陈照丕退休后回村传授此拳。陈家沟的朱天才先生讲了一句比较客观的话,他说: “陈照奎先生传的拳架,动作更细腻,手法更多,发劲更猛,技击方法更加明显,技术更加全面。” (《武魂》 1990年第5期)因此, 1958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陈式太极拳》一...
双逆缠身向左转,螺旋下沉,走里弧再向左前方,重心移偏右,变掌逆缠,手掌手背相合。身继续向左旋转,重心向右移,螺旋下沉,脚尖上翘,右手顺左手逆,呼气了。身体略向左转,螺旋下沉,重心移略偏左,右手顺劲下沉,后到中指肚。右手顺缠下沉在腹前,右手先顺后略逆,重心偏左,呼气。身向左转、螺旋下沉。身略向左转,螺旋下沉,重心由右下...
陈照奎《太极拳训练及技巧》 陈照奎(1928年1月24日——1981年5月7日),祖籍温县陈家沟,随父定居北京。二、推手锻炼。陈式推手的方法有单推手、双推手、进一退一大搌、连续进退、进三退三、 进五退五以及左右旋转的圆形推手,这是有定向的。如果只练推手不练拳式,虽然能掌握一定的 应敌技巧,但无法全部正确地掌握基本动作,容易养成一些...
陈照奎——承前启后的陈氏太极拳一代宗师 | 师言师行。其侄陈小旺、陈正雷及同村的王西安、朱天才等原随先生的堂兄陈照丕先生学拳,照丕先生于前一年去世,适逢照奎先生回乡,四人又一起从照奎先生学习所谓“新架”,先生尽心传授。陈照奎先生作为陈氏太极拳第十八世的代表人物,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继承和发展了陈氏太极拳的精华,其精...
俗话说的“学拳容易改拳难”这里所谓的学拳容易,是指那种不严格要求学习的,很随便学习的。如果一开始就要求严格,打下一个好的拳架基础,头遍架子基本上做到外形正确,看起来是慢了,但以后深一步改拳就较容易正确,看起来是慢了,但以后深一步改拳就较容易了,以后提高也就快了,有些同志学拳贪快,想在短时间内就掌握太极拳,这是不会有什...
武术史海 | 陈照奎三回陈家沟。陈照奎,1928年出生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陈式太极拳世家。作为陈发科的幼子,陈照奎所传的拳架,用太极拳研究者崔春冬的话说,“是陈发科穷毕生心血在老架的基础上修改定型的,此架姿势低,发劲多,难度大”,更多地在外形上体现了松活弹抖,一般被外界称为新架;1972年,陈照丕先生去世后,当时陈氏太极拳仅存的硕...
陈照奎老师轶事。冯老师和陈老师同岁,他们谈话总是离不开陈发科老师,赞叹老师的为人、拳艺、功夫。三传于陈发科,世代慎修,至陈照奎老师。我把在陈老师那里学习的程序告诉了他,张学兄很是感叹,说:怪不得,到底是陈照奎老师继承家传,连教学方法也是不同的,可惜我就要毕业分配了,不然我也要到照奎老师那里去补补课。陈照奎老师自陈卜、...
意气运动:目光由远缓缓收回至祖窍穴处,同时引气从祖窍(上丹田)经神阙(中丹田)至会阴穴(下丹田)再分向两腿下降到脚底涌泉穴,使真气由上而下经体内流向四肢,而后进入无物无我的无极状态,领会“练功须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意气运动:以腰为轴,丹田带动。意气运动:双手抓握时,要做到周身合住劲,气聚丹田,意想通过双手将自然界精...
1974年2月,陈照奎老师第一次被我请来郑州家里开班授拳,学员只有张福聚、张其林、郭文章、王长海和我五个人,1974后下半年和1975年、1976年各有一次,每期两个月,以后参加的人还有陈家沟陈老师的侄儿陈小旺、石家庄的马虹、郑州的张同心、田文志、陈延峰、海玉青等人。马虹师兄在他的回忆文章中谈到他为了学好太极拳,在郑州学拳时交了双份学...
陈照丕理论造诣极深,积数十年之经验,著有《陈氏太极拳汇宗》、《太极拳入门》、《陈氏太极拳图解》、《陈氏太极拳理论十三篇》等书。杨式太极拳就是指杨露蝉教授的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是北京吴鉴全,他是旗人,后来以吴为姓,其父名全佑,跟杨露蝉的儿子杨班侯学的太极拳,吴鉴泉是跟其父学的,吴鉴泉于1930年在上海教太极拳,徒众很多,就自...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