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10205316 IP属地:广东

文章 关注 粉丝 访问 贡献
 
共 114 篇文章
显示摘要每页显示  条
三伏天的广州用45克桂枝是什么感受?看着舌脉仍然是一派阳虚寒凝的症状,继续加大桂枝、附子用量分别至45克、10克,因值三伏天,为了避免辛燥药物过于耗散,加入少量麦冬和五味子反制。回顾整个治疗过程,2周左右改善症状,3月左右完全稳定病情,辨证和用药并没什么出奇之处,但是药物用量尤其是桂枝用量却值得品味。桂枝性味辛温,具有发汗解...
【组成】磁石20g,五味子6g,益智仁6g,骨碎补12g,炙黄芪12g,葛根12g,黄精12g,三七粉3g,钩藤6g,竹茹6g,石菖蒲3g(做药引)。【主治】神经性耳鸣,感音神经性耳聋,混合性耳聋,突发性耳聋,梅尼埃病,属精气不足型。臣配黄芪、葛根、黄精、三七,升清益气,养血活血,助君药聪益耳窍;使用石菖蒲上通耳窍之性,聪耳宁神,引诸药入耳窍,...
也可这样领会:一般地说,气属阳,主升浮,但气有厚薄,气厚者则如是(升浮),气薄者则反之(沉降)。四气五味与气味厚薄的关系。从我们所能掌握的资料看来,关于味薄者升,气薄者降,气厚者浮,味厚者沉之说,除立此说的李东垣本人有过部分笼统的释词外,尚未有人将气味厚薄与四气五味的关系;可见四气五味与气味厚薄,两者之间本属一体,并...
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汤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方义发微]柴胡桂枝汤,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相合而成。微呕、心下支结者乃因胆经郁热而犯胃,肢节烦疼,乃由邪留肌表;是证也,单以小柴胡汤则难解留连肌表之风寒,纯以桂枝汤难和少阳枢机不利,故将两方相合,一则和解枢机以祛少阳之邪;一则调和营卫以散未尽之表邪。桂、芍、甘草,得桂枝之半,柴、参...
小青龙合麻杏甘石汤。[方义发微]此方为日本经验方,出典不详,为《伤寒论》小青龙汤与麻杏石甘汤合方而成,亦可看作《金匮要略》小青龙加石膏汤中加入杏仁而成。方中加入石膏,是为小青龙加石膏汤,在《金匮要略》中是为小青龙汤证兼有内热烦躁而设,本方中又加入杏仁一味,则可加强其止咳平喘之效。与麻黄、石膏、甘草相合,又成为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里的一个方子谈起,这个方子,叫小柴胡汤。先把小柴胡汤的方子给大家写一遍,这个分量不是原文的分量,是我通常使用的:于是开了小柴胡汤,就是这个分量,加了龙骨和牡蛎,好像没有加别的什么药,开了三副。我诊断后,才知道她的身体绝对不是呕吐一个症状,仔细问下来,也是张仲景所论述的小柴胡汤的汤证,一个都不少...
宋代名医钱乙:心烦意乱、口舌生疮、小便黄赤,这个良方可以用。而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经有热自然会下炎小肠,小肠泌别清浊失常,故小便黄赤、解时淋涩刺痛。在临床上,有一个经典名方便可专门治疗心经热盛、下炎小肠这样的病证,这个良方名唤导赤散,出自于宋代儿科鼻祖钱乙先生的《小儿药证直诀》。全方以生地黄和木通为君药,生地黄可入心经...
桂枝二麻黄一汤及桂枝二越婢一汤验案选。1、桂枝二麻黄一汤证:类疟案。究其原因,属于发汗太过,在表之邪气反而稽留不解,当用桂枝二麻黄一汤小汗之法治疗。若形似疟,一日再发者,宜桂枝二麻黄一汤”。2、桂枝二越婢一汤证:类疟案。【解说】本案患者的临床表现与上案基本相同,都是发热恶寒一日之内发作数次的类疟证,但不用桂枝二麻黄一汤...
《四圣心源》--下气汤和达郁汤的应用。1、下气汤临床应用。茯苓15g 法半夏15g 甘草7g 北五味4g 杏仁10g 橘皮10g 浙贝母7g 芍药7g.北五味,敛肺气,杏仁,利肺气,橘皮,行郁理气。方用下气汤 + 破瘀汤 + 黄芪。茯苓15g 半夏15g 杏仁10g 橘皮10g 丹皮10g 丹参10g 桃仁10g 桂枝10g 干姜10g 制首乌10g 北五味4g 甘草7g 浙贝母7g 白芍7g 黄芪35g.善...
这个方子名为六味地黄丸,顾名思义是由六味中药组成,分别是:熟地、山茱萸、山药、丹皮、茯苓、泽泻。这个方子其实是脱胎于医圣张仲景的《金贵要略》里面的肾气丸,又称为“金匮肾气丸”。六味药的含量分别是:熟地8钱,山萸肉、山药各4钱,茯苓、泽泻、丹皮均为3钱。君药熟地带兵8钱,占领的主阵地为肾经。再看另一位臣药山药,带兵4钱占领阵...
帮助 | 留言交流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下载网文摘手 | 下载手机客户端
北京六智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5-2024 360doc.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625号 京ICP备05038915号 京网文[2016]6433-85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377号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