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ECI的网络学习过程(7):“工具学习”走向“伙伴学习”?为什么三进阶需要从“工具学习”走向“伙伴学习”? 前面三进阶过程概述中提到,工具的掌握是初涉网络学习者进行网络学习的必由之路。这里再从知识创新的角度来论述这个问题,为什么网络自主学习会由“工具学习”最终走向“伙伴学习”。 SECI模型是关于知识创新与应用的转化模型,其中“社会化(socialization)、外在化(externalization)”主要是强调知识的创造过程,而“组合化(combination)、内隐化(internalization)”主要关注知识的应用过程。 SECI模型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过程指从“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即“隐性知识”在个人之间的传递,其相应传递“场(Ba) ”被称为“创始场(Originating Ba)”,这说明在SECI模型中,“社会化(socialization)”这个过程环节是知识产生创新的源头,其实通常所说的“集思广益”、“头脑风暴”表达的也是同样的意思,创新很大程度来自个体智慧之间的相互碰撞,这也可以看作是个体之间经“协作会话”合作而产生的创造力量。“外在化(externalization)”则是将经过个体之间相互激发之后的“隐性知识”采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 在现实生活中,SECI模型“社会化(socialization)”过程是通过不同个体的非正式、自由的聚会,通过面对面的互动来进行沟通,彼此分享对方的想法、感觉、经验和认识等。可以这么说,传统模式下的隐性知识传递基本都是通过面对面方式,笔者以为“师傅与徒弟”、高校中“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也是一种进行隐性知识传递与创造的组织形式。 在互联网络中,根据Web2.0应用的发展趋势,有利于促进个体与个体之间隐性知识传递、进行“头脑风暴”的网络“创始场(Originating Ba)”在不断形成与发展着,而构建这样以“隐性知识”传递与分享的“社会化(socialization)”过程的“创始场(Originating Ba)”的“环境材料”正是网络“交流工具”。类似Blog这一类“小世界网络型”工具的发展和应用,正在构建着有利于隐性知识“社会化(socialization)”的知识创新环境。 由此可见,“交流工具”作为构建“创始场(Originating Ba)”的环境材料,才使得“社会化(socialization)”过程得以存在、才使得其中一个个“伙伴”的思想得以沟通、碰撞和互联。 这是从知识创新角度来看,学习者网络自主学习为什么会从“交流工具”学习使用最终走向构建“伙伴关系”的动态“伙伴学习”过程。“工具学习”是手段、是途径,“伙伴学习”的思想创新才是目的、是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