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营商逐鹿青藏线 全线数字化,80%通手机

 胡琳柟 2006-07-03
运营商逐鹿青藏线 全线数字化,80%通手机

 

 



  “在目前全球已经部署的GSM-R网络中,青藏线将是技术最先进的一条线路。”
  
  翻越唐古拉山,从格尔木至圣城拉萨的“天路”上,陪伴着蜿蜒延伸的青藏铁路,一座座银色铁塔拔地而起。
  很多人都知道,这条全长1142公里的铁路破解了多年冻土、高寒缺氧和生态脆弱三大世界难题,是世界铁路建设的伟大穿越。但也许很少人知道,这条“天路”,已经成为电信运营商们角逐的新舞台。
  
  数字化铁路
  铁路建设与通信发展早已密不可分。每一辆机车呼啸而过的背后,都依赖着铁路通信系统的全面支撑。
  “高速行驶中列车的各项信息,都必须要及时准确传达———列车到站时间的间隔往往仅有几分钟,稍有失误便会酿成大祸。”青藏铁路公司副总经理张克敬说。
  如同青藏铁路本身,在通信方面,它也创下了许多的“史无前例”。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第一个实施双网覆盖工程的铁路,也是整个亚洲首条完全基于GSM-R的铁路。”6月28日,中国铁通新闻发言人郭晓昭告诉本报记者,“青藏铁路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数字化铁路’。”
  GSM-R技术起源于欧洲,由于在GSM公众移动通信系统平台上增加了铁路运输专用调度等功能,所以GSM-R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适应铁路运输的通信技术。目前,这一技术在德国、瑞士、荷兰、意大利等国家均已进入商业运用,中国铁道部也在2000年底正式将GSM-R确定为我国铁路专用通信的发展方向。
  “在目前全球已经部署的GSM-R网络中,青藏线也将是技术最先进的一条线路。”郭晓昭说。
  据透露,青藏铁路线还配合了GPS卫星定位技术,全线绝大多数车站都已经实现了无人自动化控制。
  “青藏线全长1142公里,中间穿越了无数大山和许多高原缺氧无人区。”郭晓昭说,实现无人自动化控制非常重要。
  
  80%通手机
  6月15日,为中铁四局运输铁路建设物资的一辆货车在途经柴旦饮马峡时,车辆陷入一片因近期连续降雨形成的泥潭。司机张海林正焦急万分,突然发现手机有网络信号,并迅速与施工单位取得联系并获得救援。
  “这个地方以前是手机盲区。”张海林说,“我后来才知道,能找到信号是因为移动饮马峡火车站基站已经开通。”
  “目前,中国移动通信已经在青藏铁路全线建设基站、直放站近200个,实现青藏铁路沿线西宁-格尔木(800多公里)100%、格尔木-唐古拉山口(600多公里)80%的网络覆盖,沿线全部观景点均实现无线覆盖。”6月28日,中国移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中国移动已经成为唯一一家覆盖青藏铁路的移动通信运营商,也成功建立世界上连续海拔最高(连续350多公里海拔4800米以上)的GSM网络。
  中国移动人士透露,中国移动将青藏线列为重点工程,在资金和项目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投入,还和西藏公司成立青藏铁路沿线覆盖工程专项组织机构,以促进工程的快速上线。
  “在实现青藏铁路(西宁-拉萨)沿线站点及观光区(景点)的有效覆盖的同时,中国移动还将妥善解决沿线未通电话行政村的基本通信。”中国移动人士说。
  而据记者了解,随着青藏铁路沿线各基站的陆续开通,中国移动在当地多种形式的营业网点也已经陆续开业,推出了短信、彩信、WAP上网、IP电话、移动梦网等业务。
  
  艰苦之战
  事实上,无论对中国铁通还是中国移动,青藏铁路工程都是一个艰苦的工程。
  “对施工来说,高原恶劣的环境是最大的挑战。”郭晓昭说,青藏铁路穿行于号称“生命禁区”的雪域高原,沿线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高原缺氧,地下是冻土层,施工异常困难。
  “紫外线强烈,高原风强劲,有时明明是丽日晴天,正紧张地干活,忽地天色一暗,大雪甚至冰雹就不期而至,在光秃秃的山包上躲也无处躲,只好用衣服蒙着头,避过一时。”中国移动人士说,“铁锤卯足了劲砸到钢钎上,在冻土上也只是出现一个几厘米深的印痕。实在挖不下的冻土,采用燃煤来进行烘烤,解冻一层挖去一层。”
  “每挖一次地基,竖一座铁塔,都是和自然环境打一场硬仗。”这位人士表示。
  由于条件艰苦,传输及电力等资源无法及时到位,这令施工人员经常不得不采用其他的办法。为了保证能在7月1日前开通移动通信基站,中国移动在建设时采用了光纤、微波、卫星等多种传输接入手段以及太阳能供电方式。
  从2001年青藏线开工开始,运营商的奋战就已开始,甚至在开工前,青海铁通就已组织技术骨干,冒着-40℃的严寒,沿着铁路线勘察布线、装机调试。
  到7月1日,青藏铁路即将投入运营,中国铁通和中国移动数年来的努力将成功告一段落。但是,运营商们在这片土地上的角力也许才刚刚开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