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要求
1.1 网络课程建设要基于远程教育的特点,能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与自觉性。
1.2 网络课程都必须满足在互联网上运行的基本条件,还应具备安全、稳定、可靠、下载快等特点。
1.3 网络课程应有完整的文字与制作脚本(电子稿)。
1.4 网络课程文字说明中的有关名词、概念、符号、人名、定理、定律和重要知识点都要与相关的背景资料类相链接。
1.5 对课程中的重要部分,可适当采用图片、配音或动画来强化学习效果,但要避免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纯表现式的图片或动画。
2 课程教学内容
2.1课件的内容应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表达形式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范标准。应当结合“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成果,符合本门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2.3课程内容采用模块化的组织方法,模块的划分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基本以知识点或教学单元为依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是以有良好导航结构的WEB页面为主,链接有特色的网络或单机运行的教学课件,课件以知识点教学单元为单位。课程内容应根据具体的知识要求采用文本、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自测部分可根据具体的知识单元设置。
2.4每一个教学单元的内容都有如下几全部份:学习目标、教学内容、练习题、测试题(每一章)、参考的教学资源。课时安排、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说明等。
2.5在疑难关键知识点上提供多种形式和多层次的学习内容。根据不同的学习层次设置不同的知识单元体系结构。
2.6模块组织结构应具有开放性和可扩充性,课程结构应为动态层次结构,而且要建立起相关知识点间的关联,确保用户在学习或教学过程中可根据需要跳转。
2.7 内容的表现形式应采用文字说明、背景资料支持、配音阐述、重点过程动画表现以及小画面教师讲授录像播放相结合。
3 课程导航
网络课程的导航设计要清晰、明确、简单,符合学生认知心理,每门课程至少应提供如下导航方法 3.1列出课程结构说明:以表格的方式列出如下内容:教学单元、教学活动、学习时数、学习进度和、学习方法;并指明学生所处的知识层次和位置;
3.2网络课程网站的文件结构:网站的文件结构要根据章节、通用网页、组件和媒体类型等适当地建立相应的子目录,单个子目录中文件数目不宜太多,以方便维护。
3.3页面组织:网站的网页组织要反映课程的目录层次结构和网状结构。网页间的联系要便于学习者对知识结构的掌握。在网页中应有到课程起始页(Home)、前一页、后一页、上一层、相关内容的超链接,应提供由关键词(基本概念)和目录树查找相关网页的快速跳转功能。对于描绘教学内容的重要媒体也要提供查询和直接显示功能。
3.4直接导航:对一些重要的导航点,如当前学习单元、当前学习目标、学习单元的结束、前进、后退等,在主界面的导航中心提供直接的导航,只需用鼠标单击导航上的超链接,便可直接进入对应的界面之中。
3.5浏览历史记录:记录学生在超媒体知识空间所经历的历史路径,学生可随时快速跳转到以前浏览过的页面。
4 教学活动设计
教学活动是网络课程核心内容,在一门完整的网络课程中,至少需要设计如下教学活动:实时讲座、实时答疑、分组讨论、布置作业、作业讲评协、作解决问题、探索式解决问题。教学活动的安排,根据课程内容确定。
5 教学设计原则与开发要求
设计网络课程教学时,要遵循如下教学设计原则:注重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分析、设计教学活动时注意情境创设,强调“情境”要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注意信息资源设计,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而非支持“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自主学习设计、强调“协作学习”,要注重协作学习环境设计、注重基于网络教学策略设计。
在具体的开发过程中,要注意描述性文字要精炼、准确。中文字体尽量用宋体和黑体,字号不宜太小和变化太多,背景颜色应与字体前景颜色协调,以便减少在屏幕上阅读的疲劳。
网页色彩要与内容相适应,背景颜色应与前景颜色协调,各页间也不宜变化太大。
背景音乐应选用恰当。
同一网页中不宜同时出现过多动态区域。
网页长度不宜太长,一般不要超过三屏,在800*600屏幕分辨率下不应横向滚屏。
每门课程的网页应保持统一的风格和操作界面。
控制功能、操作方法符合常规习惯。
表现形式要生动活泼、色彩要和谐、页面布局美观,重点内容要有多媒体表现。
课程内容的设计应尽量加入交互方式,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在疑难的知识点上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展现其内涵,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习者对课程中的有关图片、资料、动画可选择浏览或不浏览,也可选择背景音乐开或关,以及配音阐述的开或关。
网络课程每个知识点都应提供相关的参考文献资料链接,以拓广学生知识面。
基本教学环境设计
基本教学环境包括与网络课程学习直接有关的练习题、答疑系统、课程学习讨论系统和作业提交与管理系统,主要指在统一的教学支持平台下的教学内容设计,而不是教学系统的设计网络课程应有丰富、完整的题库内容,用于学后练习、自测和评价。
练习题:题型一般有是非题、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等形式。也可以建立课程的练习题库,题库应包括试题所属的模块、题型、试题正文、标准答案等字段,系统应能让用户浏览从练习题库动态生成的网页,应在相应的模块中,建立到练习题的超链接。
答疑系统:每门网络课程应配备丰富、完整的答疑资料库内容。并提供答疑网页界面,并能够对问题与解答进行网页发布。
课程学习讨论系统:提供基于Web的讨论组内容浏览、提交、管理等功能。
作业提交与管理系统:提供作业提交、教师批改作业与反馈、作业统计与管理等功能。
7 网络课程的属性描述
当网络课程提交到统一的中心网站时,需要纳入到整个远程教育体系中,为此需要对课程的基本情况进行如下的属性标注:
属性名
|
数据类型
|
编写说明
|
素材编号
|
Number(10)
|
素材的唯一标识码;入库时计算自动生成
|
学科(专业)
|
Char(15)
|
素材属于哪一个或哪几个学科或专业。按教育部颁布的标准标注,编码类型,见编码表
|
课程名称
|
Char(50)
|
本网络课程的名称
|
适用对象
|
Char(15)
|
指明其内容适用于哪个层次的教育对象,编码类型,见编码表
|
内容简介
|
Char(200)
|
素材简要说明(限100个中文字符)
|
关键词
|
结构类型
|
素材内容的关键词(限5~10个),见结构类型说明
|
素材编写时间
|
Date
|
本素材最早出现时间,格式:****/**/**,如1999/01/11
|
课程编著者
|
结构类型
|
参与课程开发的开发人员的姓名、单位、联系信息等,见结构类型说明
|
脚本字数
|
Number(6)
|
课程内容的总字数
|
图像数
|
Number(4)
|
课程内容中所包含图形(图像)数量
|
音频数
|
Number(4)
|
课程内容中所包含音频文件的数量
|
视频数
|
Number(4)
|
课程内容中所包含视频文件的数量
|
动画数
|
Number(4)
|
课程内容中所包含动画文件的数量
|
页面数
|
Number(4)
|
课程内容的WEB页面数量
|
运行环境
|
Char(15)
|
本课程所需要的运行环境,编码类型,见编码表
|
版本号
|
Number(2,2)
|
本课程发布的版本号,格式:****/**/**,如1999/01/11
|
入库时间
|
Date
|
纳入课程资源库的时间
|
开发单位
|
Char(50)
|
开发本课程的单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