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jh 2007-03-09

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

何克抗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北京 100875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发展,20041225,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这是我国中小学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它的颁布与实施是我国教师教育领域一件里程碑性的大事,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标准》的研制

为了适应基础教育深化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从成立之日起就曾向教育部师范司提出建议——应尽快制定我国的标准。在充分调研与论证的基础上,教育部于20034月正式启动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研制项目,并将该项目列入教育部的重大研究课题,并委托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组织实施。

《标准》的研制前后经历了体系框架及内容设计、广泛征求意见、初稿研讨与修订、标准实验与完善四个阶段,历时近两年,共有40余名专家、学者,近20个单位和机构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与开发。

为了提高科学性适用性,专家们深入研究和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特别是教育技术标准)以及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其中,国外的相关标准有《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NETST)、《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NETS·S)、美国学校管理人员教育技术标准》(NETS·A),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的《教育传播和教学技术项目认证标准》(简称ECIT认证标准),还有《英国教师ICT培训标准》、《英国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英国中小学校长职业标准》等。国内的相关研究成果则涉及《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调查与分析》、《中小学教师的教育信息技术绩效标准研究》,《教育技术类专业人员的能力素质社会需求分析与专业课程框架设计》,以及《教育技术人员能力素质的社会需求专题调查》等。

20046月,初稿基本形成后,研制组随即在全国7个实验区,共100余所中小学内通过座谈、问卷调研等方式广泛征询意见,并在其中选择了部分学校进行《标准》使用的实验。通过广泛的意见征询和使用实验,研制组获得了大量的反馈信息,从而形成对《标准》初稿进行修改的指导思想:

(1)《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既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又要充分考虑自己的国情;

(2)在突出教育技术要求的前提下,既要重视信息技术,又不忽视传统的媒体和技术;

(3)为了使《标准》能在全国范围普遍适用,对《标准》的表述宜粗不宜细;

(4)对于适合三类不同人员(教学人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既要有共性,又要有明显区别,以体现不同的工作特点与需求;

(5)对《标准》的所有条目要尽可能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绩效指标;

(6)对《标准》的所有条目的表述既要具体并有可操作性,又不要出现某种软件的名称或某家公司的产品。

在上述思想指引下,《标准》研制组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几易其稿,终于在200411月完成《标准》的正式文本。

在《标准》研制过程中,除了在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方面认真吸取国外的先进经验以外,对发达国家制定标准过程的有益经验也注意兼收并蓄。例如美国在制定标准过程中取得的下述经验就很值得我们借鉴:

(1)坚持一个《标准》——全国不分地区都采用同一个教育技术标准。

(2)开发两类实施案例——围绕每一个学科设计的单科实施案例和涉及若干个学科、面向研究性学习的综合实施案例。

(3)注意三方面的结合——教育技术专家与学科教学专家相结合,教育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实施案例的开发相结合,教育技术标准的要求与课程标准的要求相结合。

(4)狠抓四个环节——研究标准、开发案例、进行试点、评估检验。四个环节环环相扣,前一环节为后一环节奠定基础、做好铺垫,后一环节是前一环节的巩固、深化与拓展,四者缺一不可。

二、《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

通过分析国外众多标准制订的经验,我们发现美国的教育技术标准有较好的理论基础,较严密的逻辑关系和较完整的体系结构;英国的标准(包括《英国的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和《中小学校长职业标准》)从总体上看,系统性、条理性不太强,但有些条目的内容颇有新意而且要求具体,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研制我国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的过程中,我们着重借鉴了美国和英国的有关经验[jh1] 

例如《美国学生教育技术标准》的体系结构可用“6(4)10”概括。“6”表示有6个能力素质维度:基本操作与概念;社会道德与人文要求;将技术作为提高学习效率的工具;将技术作为协作交流的工具;将技术作为研究探索的工具;将技术作为解决问题与决策的工具。“(4)”表示有4个不同的学习阶段:学前小学2年级;小学3—5年级;初中6—8年级;高中9—12年级。“10”表示有10个概要绩效指标。这10个指标按不同的年级段由低到高、由浅人深地围绕6个能力维度给出了具体的行为指导。

又如《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体系结构可用“6(4)23N”表示。“6”表示有6个能力素质维度:基本操作与概念;规划、设计学习环境并体验;教学、学习与课程;运用技术促进评价;运用技术促进绩效和专业实践;社会、道德、法律与人文要求。“(4)”表示有4个不同的工作阶段:一般性准备阶段;专业性准备阶段;教学实习阶段;职后执教一年的阶段。“23”表示有23个一级指标“N”表示有N个概要绩效指标N个概要绩效指标按不同的工作阶段由低到高、由浅人深地围绕6个能力维度给出了具体的行为指导,不同阶段的绩效指标个数不相同(一般性准备阶段17个,专业性准备阶段24个,教学实习阶段15个,职后执教一年21)

我们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对中小学的实际调研情况,借鉴美、英的经验,最终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414N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体系结构。

“4”表示4个能力素质维度。“14”表示有14个一级指标。“N”表示有N个概要绩效指标(对于教学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这三类子标准,N依次为414644)

4个能力素质维度是:

应用教育技术的意识与态度,包括信息需求意识、信息应用与创新意识、对信息的敏感性与洞察力,对信息的兴趣与态度等。

教育技术的知识与技能,包括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基本操作技能,信息的检索、加工与表达,信息安全与评价等。

教育技术的应用与创新,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等。

应用教育技术的社会责任,包括与信息利用及传播有关的道德、法律、人文关怀等。

以教学人员的教育技术能力子标准为例,其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如图1所示。

意识与态度

公平利用

基本技能

知识与技能

重要性的认识

应用意识

评价与反思

终身学习

基本知识

教学支持与管理

教学设计与实施

应用与创新

社会责任

科研与发展

合作与交流

有效应用

健康使用

规范行为

文本框: 教学人员子标准
1414N”体系教育技术能力子标准的体系结构

整个《标准》的总体框架则如图2所示。由图可见,其中包含三个子标准。每一个子标准的体系结构都与图1相同,但其基本内容则有差异(反映不同人员的工作特点与需求)

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总纲

术语与定义

子标准

教学人员子标准

管理人员子标准

技术人员子标准


2《标准》的总体框架

三、《标准》的贯彻与实施

为了有效地贯彻实施《标准》,国家教育部决定启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以下简称“931工程项目”)。为了说明这一项目对贯彻实施上述标准的意义与作用,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项目作一简要介绍。

1.项目的基本目标

(1)总体目标

从现在起到2007年,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制订和完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包括培训、考核和认证在内的完整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机制,并依托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简称教师网联”)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实施,为尽快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素质提供有力支持。

(2)具体目标

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培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机构与制度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组织专家制订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通过若干地区的试点不断修订和完善,然后在全国范围进行大面积实施,最终形成一套完整成熟的包括培训、考核和认证在内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机构与制度。

依托教师网联和省市教育部门组织三级培训

依托教师网联和省市教育部门深厚的学术背景、丰富的培训资源和培训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几个国家级培训基地,在各省本着严格筛选的原则建立31个省级培训中心(除港澳台地区外每省各设一个),每省根据实际情况再建立若干个地市级培训中心,以形成完整的培训网络体系。

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并将这种能力作为任职资格条件

通过上述三级培训和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在全国范围内培育一批具有较高应用教育技术能力的骨干教师(其中国家级骨干教师1名,省级骨干教师10万名);与此同时,对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进行一轮教育技术全员培训;实施教师资格考试,并将应用教育技术能力增加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

建立全国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体系

针对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考核,建立全国性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考试体系。该体系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设立省级、地市级等各级考点,形成规范的考试组织模式;建立丰富的、可动态更新的试题库;考试方式包括传统笔试、上机操作和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等内容,力求通过这种考试,不仅在形式上有突破,更希望能真实地反映出教师运用教育技术的能力。

2.项目的主要内容

(1)完成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特征描述(这种能力特征描述既完全遵循《标准》,又是对《标准》的进一步细化,因而对培训大纲的编写和考试大纲的制定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2)培训大纲编写与培训教材开发;

(3)考试大纲制定与试题库建设;

(4)培训机构认证标准的制定。

3.实施项目的组织机构

为了保证“931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需要有若干组织机构,各组织机构的职能如图3所示。

 

 

 

教育部

教育部“931工程”领导小组

教育部“931工程”办公室

全国教师教育

专家委员会

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

国家培训基地

国家级培训机构认证中心(中央电教馆)

教育部考试中心

制定标准,审核培训资源,编写培训大纲,审定考试大纲

中小学教师培训

培训者培训

国家级培训基地与各级培训中心的资质标准制定,对省、市、县三级培训中心的资质进行认证

考试组织与实施

 

 

 

 

 

 

 

 


3“931工程项目组织机构

(1)教育部“931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项目的宏观管理与调控,制订相关政策,对培训与考试的结果进行评估,检查督促与项目有关的各项工作。

(2)全国教师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负责《标准》的制订、解读与完善,审核培训资源,编写培训大纲与审核考试大纲,组织编写或推荐优秀的培训教材。

(3)全国教师网联负责对全国上千万的中小学教师具体实施培训。

(4)国家级培训基地(直接由教育部确定)负责对省市级培训中心的培训者进行培训;

(5)国家级培训机构认证中心负责制订国家级培训基地和各级培训中心的资质认证标准,对省、市、县三级培训中心的资质进行认证。

(6)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组建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制订考试大纲、拟定考试题型并建设考试题库,考务组织与管理、颁发合格证书,制订与自学考试接轨的相关政策。

4.与项目有关的政策支持

在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建设项目的同时,教育部将制定有关政策,以便尽快达到以下两个目标:

(1)使《标准》成为中小学教师资格认证的组成部分;

(2)使“931工程项目成为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长期确立下来。

5.项目的预期成果

(1)培训

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依托全国教师网联,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为目标,3年内培训具有较高应用教育技术能力的国家级骨干教师1万名,省级骨干教师10万名,并分批对1000多万中小学教师进行一轮教育技术全员培训;为广大中小学教师创造更多的教育技术培训机会,以不断增强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

(2)考试

通过全国性教育技术能力考试使一大批中小学教师获得教育部签发的应用教育技术能力资格证书。

(3)培训资源建设

建立一系列相关的教学资源库,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提供丰富的优质资源;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门户网站和一批教师教育虚拟社区及网上学校。

(4)认证

通过认证,建设几个国家级培训基地、31个省级培训中心、上千个地市级培训中心;建立一套科学合理且具有权威性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和相应的考试及认证体系,并将应用教育技术能力作为中小学教师任职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

【参考文献】(略)

文章选自《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6

http://www./sites/system/defaultsite/doc/show.jsp?indexID=73

教师教育技术学习网

时间:2005-08-14 19:52:00 | 阅读:476 | 来源:教育技术通讯

 


 [jh1]美国的系统性,英国的可操作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